关于俾斯麦德国和后来德国走向的讨论
关于俾斯麦德国和后来德国走向的讨论
李非
D先生:李非先生例举了俾斯麦治理下的德国首创人类社会福利制度的事实,企图以此来论证人类社会在非民主宪政制度下,也可能相对完善地实现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国家,并企图以此来反对我提出的观点:“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为止,全世界凡是已经相对完善地实现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国家,清一色,无一例外,都是实行民主宪政政治制度和信仰普世价值意识形态的国家。” 但我的观点是:首先,俾斯麦治理下的德国虽然首创了福利制度,但是很难证明已经实现了“共同富裕”! 其次,俾斯麦治理下的德国,虽然还不能说是民主宪政国家,但是完全可以论定是正向民主宪政发展的民主宪政前期,或者说是民主宪政的雏形。虽然后续产生的纳粹法西斯,也只能算是历史发展的插曲,历史发展的弯路,如果没有俾斯麦治理下德国打下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的基础,二战之后的西德不大可能如此迅速地建立完善民主宪政政治制度和普世价值意识形态的! 顺便解释一下,如果德国纳粹上台以后,没有彻底摧毁和颠覆俾斯麦建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基础,尤其是摧毁和颠覆了俾斯麦治理后期的普选制度,德国完全存在和平修正纳粹罪恶统治的可能,通过选举推翻纳粹统治。这是因为俾斯麦治理下的德国存在着民主宪政政治制度的前期因素和原则! 所以李非先生所举俾斯麦治理下德国的孤例,并不足以推翻我提出的观点:“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为止,全世界凡是已经相对完善地实现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国家,清一色,无一例外,都是实行民主宪政政治制度和信仰普世价值意识形态的国家。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哪怕一个例外,是在集权政治制度和集权意识形态统治下成功实现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先例!”
李非:首先,你用现在的标准定义共同富裕,这就是不恰当。你只能用同时期的标准比较共同富裕程度。那么彼时俾斯麦德国的共同富裕程度远高于英法美等列强国家。所以德国是当时全球学习的榜样。这一点,我已经用德国工人享受的福利和德国教育普及率说明了。
其次,你把俾斯麦德国定义为向正向民主宪政转变的国家。更是严重违背史实。俾斯麦后,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彼时威廉一世统治,正是一个标准的帝制国家。所谓向民主宪政转变,是因为一战后德国战败,被英法美强加到德国人头上的制度。德国人对此充满愤恨和怨毒。这正是希特勒上台的民意基础。只有到了德国人又一次战败。全球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左右后,德国做为反苏阵营的次要国家,才接受了民主宪政制度。这不能证明这是德国人的主观愿望。德国人究竟要什么,只有当德国主导的欧盟成气候,甚至建立新大国的时候,才会暴露出来。现在说什么都太早。因为德国历史上就是个军国。别国是为保卫国家建立军队。德国是为了维持军队才建立的国家。国家民族的本性要改变是很难的。
你把德国描述为“完全存在和平修正纳粹罪恶统治的可能,通过选举推翻纳粹统治。”更是一厢情愿的历史臆推断。恰恰相反,希特勒正是通过合法选举上台的。能让他通过合法选举上台的,恰恰是德国被强加的民主宪政威玛共和制度。若一战中协约国像二战后美国保持日本天皇地位那样,保持威廉皇帝帝位。一个退伍的步兵下士,一个街头流浪的乞丐,是绝不可能通过选举上位的。
若要“通过选举推翻纳粹统治”。那么彼时德国最大的反对党是共产党。共产党有能力“通过选举推翻纳粹统治”。但遭到双重血腥镇压。先是在屠杀了德共高层上千余人后,德国的魏玛共和才得以建立。后是希特勒领导的法西斯党,恰是在街头用暴力打击德共的打手团体。这在希特勒《我的奋斗》中多有总结。共产党通过选举,战胜法西斯党上台。这恐怕是丁先生更加不愿看到的。这一点,德国的资本家和国际的资本家集团也不愿看到。所以他们选择全力支持纳粹党上台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