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翻车事件!——深度分析
曾几何时,中国有点文化的人言必西方如何如何好,西方东西如何如何先进。很显然张小泉总经理先生也一定受到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深入影响,把西方行业工具挂在嘴边,让人以为是博学多才能力超群。
不可否认,西方确实有些技术,能力,方式是先进的,精细化,标准化,做得细致而全面。
但是,凡事皆有度物极必反,盲目崇洋媚外不但学不来西方精细化标准化的精髓,反而丢掉了传统与现实结合的实际应用传承与创新。
这次张小泉翻车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
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是一句经典名言,寓意深刻,同时也是现实刀具加工的真实写照及应用的典型方法。
菜刀的功能
菜刀顾名思义是切菜之用。
1,中国传统赋予的含义是:功能具备,切,剁,砍,拍,敲等,力求一刀多用,看似刀身笨重刀形粗糙,实则方便携带,节省材,同时具备多功能适用性,高级厨师能把中式菜刀耍出花样百出,切能薄如纸,细如发,可方可圆,可长可短,——一句话好厨师一刀行天下。
2,欧美的菜刀(正确的说是道具)
也不知道是人类进化的原因还是头脑里少根筋,西方欧美人用的刀来做菜,切是一把刀,片是一把刀,剁是一把刀,砍又是一把刀……,欧美厨子表演时,你要找一块能摆放整齐划一的地方给他摆刀(摆造型)
而后用中国人的眼光看操作能急出你一身汗水,厨师,切几下换一次刀,片几片又要换一把刀,割又要换刀,砍不用说肯定是要换最厚的刀,可笑的是尽然有欧美厨师翘着兰花指切一片展示一下……更可笑的是,欧美大厨操作时后面要配个人帮他收刀(洗刀摆放都有讲究)。
坦率的说,整个就是一个花式摆拍,作秀一般的表演——他们叫精致。
于是乎中国厨师粗矿而细致功能强大一气呵成的方式,被精致者们嫌弃。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利益
中国粗矿而多功能的大菜刀50-300元。
欧美精致的套刀具,每个都要几百甚至上千元。
张小泉总经理一定这样算一笔账
卖中式菜刀,我一家一次只能赚你几元,几十,最多也就100多元。
卖欧美式套装刀具,一家一次最少能赚你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元。
于是乎他自然选择了后者,对欧美厨刀大佳赞赏,推崇有加。言下之意,你要多买刀,多用不同的刀。潜意识是,这样我就能多赚钱,赚更大的钱💰。
但是,张小泉总经理(很可能留洋过)抛弃了传统,逐步在给国人使用的菜刀上放弃了中国传统菜刀的精髓,逐步追求欧美菜刀的分散性功能。才有张小泉客服的我们切菜刀不能拍蒜这一出。
从材料角度分析,越是锋利的金属脆性越重,我们老祖宗也知道,所以我们老祖宗打菜刀锋利的刃部分是用锋利的同时脆的所谓好钢,而刀身则用有韧性但不追求锋利的普通钢,才有——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一说。
这么优良的传统,怎么就会被那些所谓的精致主意者给抛弃了?
除了被愚昧的洗脑,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