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进击(五)

五、今日世界深度腐朽的一个深层原因

    马克思强调过一个重要的精神、文化观念——异化。为什么会有异化?人(乃至文化)为什么会异化?有什么强大的力量能排除掉人的自然的、强健的力量,做到这一点?

    答案是:商业精神。

    商业精神,看上去是一个很正常、健康、积极、开拓、富创造性的东西。但这只是以一般的观察得出的印象。如果细查其核心本质,则不然。

    商业精神的内核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做最开放的事,求最封闭的果。最开放是指沟通四面八方,最封闭是指私人垄断。这是不是很邪性?很吊诡?然而,这却是关于商业精神最具常识性的性质认知,也恰恰是最本质的认知。

    这种特殊性质导致一切商业行为都具有了战争的属性,俗谓“商战”、“商场如战场”。要把开放的“公地”,悄然变为个人的“封闭私地”,当然要有非常的手段、隐秘的手段,自然非商业莫属。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商业的这份属性,也是建立在私有制、货币和市场的基础之上的。私有制诞生时,做的就是把“公地”变为“私地”的事;货币则同时兼具公用和私有的属性;市场亦然,既沟通四面八方,又常常被少数人暗地操控。

    正是上述力量的存在,才能赋予商业如此“传奇”的魔力:富可敌国是一种可能,又足以影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道德、日常生活,从生到死,从内到外,无远弗届,无微不至。

    然而,商业精神脱胎于商业,却能达到哲学上说的异化的“境界”,则非借助资本主义不行。原因很简单:异化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对商业的特殊属性,中国古人有深刻的洞察,故而也对其极端防范。前有大商人吕不韦的榜样存在,足够引起历代统治者的警觉。后有对商人的浓厚的歧视政策,严格限制其在各方面(尤其是政治方面)的发展空间,可谓是“打入另册”。在这样严防死守的对待下,商业精神想异化谁?想都不要想!

    没有被异化的社会奉行的是基本的朴素的价值观,如同情照顾贫者、弱者,给远行的客人提供方便、食宿,善行、义举受到最高的褒奖、礼遇等等。

    然而,商业精神一旦大规模侵入社会文化精神的肌体,混乱与灾祸就是必然的结局。明朝中后期(尤其当发展到末期)就是中国最惨痛的历史教训之一,也是近代中国灾难的远因。

    远的不说,单就价值观的异变而言。过往,人们普遍把富人为地方造桥修路视为极高的善举。可在异化之后的观念中,却变成:“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如果仅仅是桥破一点,路烂一点,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商业精神普遍入侵社会造成的最大危害,恰恰是异化了人们精神的核心,也异化了价值观。人们再不把他人视为与自己价值一体的存在,而是视为可利用的工具、竞争的对手、乃至可剥削的对象(俗谓“韭菜”)。人类相互支撑的关系,完全变异为相互倾轧、乃至敌对的关系。

    就这一点说,商业精神不啻为人类文明的毒剂、祸水。

    如果没有它,两次世界大战是不可能发生的。顶多就是发生一些地域性的冲突、战争,如同古代一样。当然,如果没有它,资本主义全球化也是不存在的。如今商业精神健康的开拓价值,已然被它巨大的社会危害性所压倒,成为极其负面的力量,时刻在毒化着人们每一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小到一根雪糕,大到抗疫检测,乃至卖国教材、精日、精美……

    国际上,昂撒人几百年横行世界的内在仰赖就是这商业精神:冒险、开拓、无情掠夺。当世界还算“空旷”的时候,其开拓性尚可容许。如今,遍地皆是“熟地”,哪里还容得下野蛮的“私掠”?

    那么,商业精神有可能转型吗?不可能。除非取消个人私有制度。因此,人类文明必须更换精神内核,从昂撒的商业精神,替换为道家的自然精神和儒家的和平仁道、天下为公,进而达到普遍的社会主义,直至共产主义。这将是未来数百年内人类文明发展的不二主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