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概念来自台湾?台媒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本事该改改了

【本文原创,转载联系】

虽然导演郭帆已经强调,《流浪地球》在创造之初就没有考虑服务海外观众,但是这依然阻挡不了这部科幻电影走出国门,被许多外国媒体和观众认可的步伐。截止今天下午2时许,该片已经斩获32.56亿票房,超过《我不是药神》,上升到内地影史票房第五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部口碑炸裂的影片在热映的同时,自然也少不了一些人站出来鸡蛋里挑骨头。像是香港演员黄秋生此前就发文暗讽,《流浪地球》的创意抄袭。台湾也有媒体称,电影原著的创作概念来自台湾。

500

500

上周,黄秋生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文对《流浪地球》狠狠地吐槽了一遍。不过看他的意思,这已经不是停留在艺术评价的层面,而是开始在抹黑电影和电影的创作团队了。

给大家复述一遍他的发文:

小气鬼拯救地球的方式怎么那么熟悉?大家有没有印象?1.在全世界逼得国家放机器(发动机),影响地球运作,停止地球转动。2.开动发动机,让地球离开原有的运行轨道,飞出太阳系。3.飞向另一个星系。4.让地球自动自觉地重新转动。5.于是地球将会变成另一个星体的卫星。是不是挺熟悉的剧情?自卑感重的人,果然容易受伤。

500

无法确定黄秋生本人有没有去看过电影,但是仅是把“流浪地球”计划的各个步骤复述一遍,就想说这个剧情似曾相识,似乎是在哪里见过,可不就是在暗讽原著作者刘慈欣抄袭了别人的创意吗?

评论区里有不少香港民众都不认可黄秋生的想法,纷纷怒怼他的观点。被堵到哑口无言的黄秋生,只能悻悻地在次日又发文说,“原来有这么多人觉得电影就应该是这样的……”

500

无独有偶,台湾媒体也觉得《流浪地球》电影中的这个背景设定,以及让地球流浪的想法很是眼熟。

500

台湾媒体报道截图

这篇刊登在商周.COM上的报道找到了台湾作家黄海(本名黄炳煌)在1988年出版的小说《地球逃亡》,声称在太阳行将毁灭之时,中国人为地球装上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的概念最早出自于此。

摘选部分原文如下:

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描述的是太阳将毁灭,中国人为地球装上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这个概念最早来自1988年台湾作家黄海(本名黄炳煌)的小说《地球逃亡》。

在黄海的小说里,太阳即将爆炸,唯一活路是为地球装上核融合反应推进器,把地球当太空船一样推离太阳系。这和刘慈欣2000年发表的《流浪地球》相同。如今《流浪地球》电影大卖,有人质疑刘抄袭了黄海。

500

资料图:黄海及其著作《地球逃亡》

其实黄海后来曾撰文评论刘的小说:“如果仔细比较两本小说的内容,就会发现,《地球逃亡》对于地球发动机的描述付诸阙如,小说仅提及了理论,地球发动机的外形和运作方式超出我的能力想象,只有略而不提。”和刘慈欣的小说相比,“《地球逃亡》只能甘拜下风。”

黄海虽然最早发表“太阳毁灭,为地球装发动机逃离”,但他未详述发动机背后的工程与科学,就如黄海说:“我的小说从地球才要出发就结束,他(刘慈欣)的小说从地球发动机如何运转说起。”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后来也成为名作,两年前已出版英译本。他本人还得了“雨果奖”(Hugo Award)——这是科幻小说界的奥斯卡奖。可见就算是“抄”,也要讲技术,不是照办煮碗就能让人买单的。

……

据了解,商周.COM是台湾杂志《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ly)的官方网站,该媒体号称是台湾最具影响力的商业财经媒体。杂志自1987年开始发行,每周四出刊,影响读者人群近百万。

认真看了上述报道的遣词用句,倒也没有觉得作者有特别地强调《地球逃亡》和《流浪地球》之间一定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毕竟作者也如实陈述了黄海之后对于刘慈欣小说的评价:他本人认为《地球逃亡》在刘慈欣的小说面前只能甘拜下风。

但是整篇报道却又以“创作概念竟源自台湾”为标题,这就让人看着像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了。

500

对于涉嫌抄袭创意的说法,刘慈欣14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并没有看过黄海的小说《地球逃亡》,“地球人逃离太阳系的概念早就存在,并非由科幻小说家最先提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已经有科学家提出把地球装上发动机变成宇宙飞船的概念了”。

(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