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寿司,是江户时代才有的,宋朝人吃寿司卷,这根本不可能

【本文来自《穿和服、吃寿司…中国古装剧怎么成日本大河剧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000
  • 这个嘛,科普一个知识点。

    寿司原产于中国,

    最早的寿司,外面不包海苔也不包紫菜,而仅仅是米饭团包个梅子,有类当今的粽子。

    而日本最初也不吃海苔,因为海苔能用来交税。

    日本最古老的法律大宝律令(701年制定)中,把海苔规定为向朝廷交纳的“调(现在的税)”。

    当时,海苔是非常高级的食品,一般平民吃不到,是上流贵族才吃得到的奢侈品。

    寿司可追溯于中国在南北朝时期,躲避战乱的古代吴越地区的汉人,乘船逃到了日本,他们身上带的干粮。

    古代吴越人的饭团包梅子干粮,这个是史实,有据可考,这是其一。

    日语种寿司的发音,すし Susi。古代吴越方言,尤其是浙江那边的方言,好酸两字的发音,几类Susi。这是其二。

    没错,原始版寿司,它是酸的,而且不包海苔。

    你想想嘛,一个米饭团,里面包着梅子,梅子本身就带果酸。然后又被你捂了好多天,不发酸才怪了。

    实际上,在进入镰仓时代后,日本食文化转变为以素食为中心,海苔大受重视渐渐出现在庶民的饭桌上。

    镰仓时代对应的中国南宋时期。

    这么一对比,你就发现,中国版寿司,啊不,好酸牌梅子包饭团,出现于日本不晚于隋唐。

    日本本土版的海苔包饭团,不早于镰仓时代。

    所以,这东西,谁教谁吃的,明白了吧?

这说的什么玩意啊?

寿司的起源是保存鱼的方式,就是掏空鱼内脏,放大米和粗盐腌制。这种做法整个东亚东南亚都有各种变种。日本当时的寿司也是放在一个木头盒子里,做的“压寿司”。而现在的寿司卷和“握寿司”都是江户时代(明朝末年)以后才有的。

一个宋代人物吃寿司卷,除了证明剧组蠢(没知识)懒(不考证)坏(省经费)外没有任何可以辩驳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