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产公路车厂商的特点,就是不愿意冒研发风险,酷爱宣传“性价比”

【本文来自《国产自行车,特别是利润丰厚的中高端车,国产占比还是比较低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wwwbak
  • 成本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我是玩公路自行车的,我来分享一个观点供讨论。在禧玛诺等传动套件厂商借口疫情减产涨价的今天,玩公路自行车公认的群体,普遍接受最低端入门需要3000,正常入门车需要5000-10000。那种梦想参加地方性比赛,想站台的老哥们对数万的公路自行车也是接受的。但是所有人对国产厂商的态度都是不太认可的,一般是实在不行了才考虑国产。

       而很多国产公路车厂商(这里不讨论“淘宝神车”)的特点就是不愿意冒研发风险,酷爱造手机玩法--一波水军宣传“性价比”,实际上攒各种零件、下载几套公开的设计公模、炫酷涂装、然后除此之外则能偷就偷,能省则省。3-5年后这个牌子连带厂商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4000-5000就能买一台“碳纤维车架”+“部分105套件”+“炫酷涂装”的公路自行车,便宜倒是便宜了,可玩家不认可、不敢买啊。

        又陷入了常见的奢侈品服装箱包代工的套路了。国内中低端市场最认可的捷安特、美利达完全就是昆山县制造,高端品牌“崔克”是昆山捷安特厂给代工的,高端品牌“闪电”制造厂甚至搬到越南去了,我们真不是造不出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