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450期文稿:历史会记住郑州红码事件

大家好,2022年6月26日星期日,欢迎收看第450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我们还是先关注郑州赋红码事件的后续发展。

446期节目,督工你说河南地方政府给维权公民发红色健康码,是滥用隐私数据,逃避工作压力。如果不严厉惩罚,短期要破坏全国的健康码信誉,长期来看,公民会怀疑能不能让政府掌握更多的信息,影响治安水平。

6月22日,郑州通报问责情况。郑州市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冯献彬和团市委书记张琳琳承担主要责任,其他受处罚人员都是他们的下属。冯、张两个人在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属的社会管控指导部有临时职务,一个是部长,一个是副部长。他们两个人做出了决定,把1317个村镇银行储户的健康码修改为红色,阻止维权人员在郑州活动。

郑州市宣布,部长冯献彬撤销党政职务,副部长张琳琳党内警告、政务降职,但两个人都保留了“同志”的称呼。

500

http://adimg.ce.cn/xwzx/gnsz/gdxw/202206/22/t20220622_37785039.shtml

督工,你怎么看待郑州的处理结果?

在做节目之前,我先到各个自媒体平台扫了一圈,群众的意见比较一致。冯、张两个人在疫情指挥部只是中层,要对红码事件总负责,地位似乎不太够。而在他们两个人之外,并没有其他人负领导责任。

退一步说,就算冯、张两个人可以包揽全部责任,处罚力度也实在太轻了,公务员身份都在,还可以称“同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来一句“另有任用”。

当然,犯错能改,也可以重新当干部,但前提是认错态度要好,能迅速弥补自己制造的损失,取得受害者谅解。现在一千多人被莫名其妙发了红色健康码,失去了人身自由,他们所在的社区都跟着紧急动员,浪费防疫资源,这些损失都没个说法,主谋就得到了很轻的最终处分,恐怕不合理。

类比一下,如果交通事故的受害者还躺在医院里没人付药费,交警队已经给全责司机做了结论,暂扣驾照,下不为例,全国的舆论肯定会瞬间爆炸。现在我很想知道,红码事件的受害者,会不会对最终处理结论表示满意。

在郑州红码事件之前,自己修改健康码被发现,轻则行政拘留,重则坐牢,享受刑法服务,全国类似的案例起码几百上千。我家乡河北平泉,有人在一个不到300人的微信群说本地有感染者,一个小时后就被警方传讯,第二天就被拘留。现在2个主谋编造了1000多人的疫情情况,制造了跨省恐慌,结果仅仅是撤职,没有一个人体验一下看守所生活,之前那些自己修改绿码被批捕的人肯定不会服气。

50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6881606356019762

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次红码事件在两方面制造了破坏。首先是行政部门利用新技术,绕过了司法机关,直接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破坏了全国公民的安全感。

更直接的破坏,是群众对健康码体系的信心被沉重打击。如果如果不能给主谋团伙足够的惩罚,让受害群众基本谅解,其他公务员遇到类似的事情,肯定会考虑再抄一次红码方案;如果不能把这次红码事件的根源挖出来,让人民群众信服,人民以后遇到红码第一反应就不是病毒危险,而是行政机构滥用权力。

所以,我建议河南省重新组织调查组,把红码事件的所有细节都重新核实一遍,展示给全国人民看。如果重新调查推翻了6月22日的结论,那当然要严厉追究。但如果重新调查确认了6月22日的结论完全正确,那问题反而更严重,值得整个国家严肃对待。理由我在6月17日的446期节目说过了,这里我再解释一下。

健康码最大的成本,不是程序员的工作,也不是服务器的租金,这点钱最多几十亿上百亿,相对疫情的规模来说不值一提。但是,为了给健康码提供可靠性。,十几亿中国人暂停上班,不探亲,不购物,不看病,学生也损失了学习效率,最保守的估计,每人付出的潜在损失也要超过1000元。所以健康码的信誉是一份昂贵的全民资产,价值至少上万亿人民币。

三峡工程总投资加上移民安置费用还不到1000亿。446期节目我说红码事件不能小看,相当于破坏了三峡工程,现在看来说的还客气了。如果最后的调查证明真是2个普通公务员策划了健康码事件,上级完全不知情,就相当于在成千上万普通公务员的办公室都设置一个按钮,其中2个人同时按下去就可以破坏三峡大坝,事后还不用承担刑事责任。这样的管理体制肯定是不合理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保证成千上万的公务员都能正确评估三峡大坝的价值。

全国各地的健康码管理体制都差不多。郑州2个普通公务员就能严重破坏健康码的信誉,而全国级别类似的实权公务员有几千甚至上万个,从概率论来说,很快就会有其他公务员做类似的事情。而再来一两次类似的红码事件,健康码的价值就要从上万亿归零了。

所以我建议国家慎重调查健康码事件的前因后果,看看到底是不是两个普通公务员策划了整个事件。是,那就要改革全国的健康码管理机制,降低上万亿无形资产的风险;不是,就把真正的责任人找出来,让全国人民放心。6月20日河南已经有一位公民起诉了河南卫健委,声称扫了法院门口的二维码,自己的健康码就变成黄色。无论她起诉的证据是否可靠,这都说明健康码的信誉在快速崩塌,留给二次调查的时间不多了。

500

https://china.caixin.com/2022-06-20/101901542.html

50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6307965657067024

为了建立健康码信誉,全国人民消耗了上万亿的财富,如果只是为了应付新冠病毒,未免太浪费。2003年我们遇到了非典病毒,2019年我们遇到了新冠肺炎病毒。这两次疫情都发生在中国高速城市化的年代,都以大城市为基地向外扩散,都曾经打断整个中国的产业升级,不应该看做偶然现象。

农业社会应该也有很多类似的病毒从其他动物转移到人体,但是人口密度低,流动性差,所以病毒随着感染者群体被埋葬,默默消失。现在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六七十,高铁飞机沟通全国,所以病毒只要有传播性就能爆发,以后每隔十几年,中国可能就会遇到类似级别的疫情。

中国不可能放弃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健康码的信誉如果能长期保持,中国下一次应对疫情就会更顺利。反过来说,如果把健康码当做一次性的工具,就这么让几个普通公务员破坏,中国社会未来要支付的代价可能不止几万亿。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防疫体系本身的管理逻辑没有问题。但是这几个负责的公务员受到了外来压力,被迫去完成不合理的考核指标,所以能越过正常管理逻辑,拿到破坏健康码管理体系的授权。设计再合理的管理体系也对付不了串通,但我们可以找到策划串通,滥发授权的人。

现在河南省对红码事件当事人的处理方案,保留了“同志”的称呼,这也不错,说明他们还适用毛主席提出的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方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治病,是要解决管理体制的病;救人,就是要给犯错的干部拯救自己的机会。参照外国的污点证人计划,或许可以给这几个责任人充分的辩护权,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讲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说清楚修改健康码到底对谁有好处。只要能帮助整个社会找出健康码体系真正的问题,甚至可以让他们将功折罪,领一笔安家费,调到其他省任职,升级重用也不是没可能。

前面保守估算过,健康码的无形资产价值至少上万亿,算成十万亿也不算夸张。同级别的资产放到国资委,差不多能排到前5,和国铁集团称兄道弟。与健康码本身的信誉相比,河南任何公务员都不值一提。保住任何一个人,不会提高健康码的稳定性;而就算对100个当事人抄家赔偿,也挽回不了损失的百分之一。对全国人民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出管理学的漏洞,而不是一定要对具体责任人搞报复。这是我赞同复查河南红码事件的原因,希望两个主要当事人也能支持国家再次调查,给自己一个机会。

我们继续说郑州的问题。429期我们分析郑州,是因为郑州市明确宣布,再次启动货币化棚户区改造。督工你当时分析说,郑州房地产市场近期有急速崩盘的危险,所以政府在3月1日放开限购,然后又用货币化拆迁来注入流动性,希望能把新房的房价稳住。

6月20日,郑州发布了具体的棚户区改造方案,宣布棚户区拆迁用房票补偿拆迁户,成为首个推出房票安置的省会城市。

郑州规定,拆迁户拿到房票之后,可以在12个月内买房,抵偿房款。

500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22-06-20/2330085.html

督工,你怎么看郑州现在推出的房票安置政策?

经济学的定义是“研究稀缺资源的科学”。所以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人类总是想制造稀缺的东西”。现在河南地方政府的财政出了问题,最缺的东西是钱,而钱的本质就是有价票据,是一张能交换东西的纸,所以地方政府就会想办法利用自己的权威印一批纸,拿来交换东西。

发了房票,地方政府可以得到两方面的好处。首先是拆迁的时候可以少动用现金,其次房票不找零,拿房票的人去买房,只能买更贵的房子,这就需要向银行贷款,给河南本地经济带来更多的现金流,提供一波就业和税收。

我们这一轮密集关注河南话题,是从5月8日429期节目开始的。当时的起因是郑州宣布修改房地产政策,拆迁方案重新改成货币化安置。这说明几个月前的郑州市对形势的判断和现在不一样,还认为房地产行业是有前途的行业,最起码不缺新一轮开发的启动资金。

但6月之后,几个大城市恢复正常运营,房子还是卖不动,银行也没有大规模发钱的意思,企业和中产阶级都不愿意为房地产付出现金,风向明显在变化。郑州市要逆风推进之前已经确定的拆迁计划,只能自己造一点有价票据,制造暂时的流动性,避免项目烂尾。

郑州市因为房票上新闻,估计自己也很委屈,因为之前不止一个城市做过类似的事情。但是当时房地产大盘在涨,老百姓拿到拆迁的钱,还愿意再投入房地产,而是地方政府愿意给房票买房提供一定的折扣,所以拆迁户不介意拿到的是房票。现在全国的城市居民都不愿意买房,郑州的房票就变成招人反感的白条了。这里我还是想引用一下成都武侯祠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郑州市政府如果不承认二线以下城市房产泡沫都要暴露的事实,总想着对抗全国大势,无论用出什么花样,最后都会是笑话。当然,如果我猜错了,国家再次金融放水,扭转房地产市场大势,我就是笑话了。

虽然郑州政府想用房票把资金留在本地买新房,但郑州最近新楼盘的烂尾问题很严重,其中郑州高新区的“永威金桥西棠”项目最出名。

“永威金桥西棠”小区附近四公里内有四所大学,吸引了大量高校教职工买房,被称为郑州“最高学历楼盘”。有业主统计,小区1057户业主包括72名博士、320名硕士,200多人享受郑州人才补贴。这些行动力很强的业主7个月之前就成立了维权组织,分工向政府和企业施加压力,但到上周为止,楼盘还处于停工状态。督工你怎么看烂尾楼问题?

500

500

https://weibo.com/1642512402/LyB1i0sFM

维权的时候强调自己学历高,是博士硕士,这没什么好处,反而会削弱其他人的共情心理。中国烂尾楼盘很多,这个项目要说有什么特殊,就在于郑州人才补贴的发放模式。

2020年,郑州市为了吸引人口,对新引进落户的外地人才,以及把户籍留在本地的高学历人口推出购房补贴政策。标准是博士10万元,硕士5万,本科2万。但政府的补贴并不是直接给钱,而是要求先买房。拿着买新房的合同,做了备案,交了政府的契税,然后才能申请发放补贴。可以把郑州的人才购房补贴看做一种事后打折的地方性“房票”。

500

买新房的钱是交给开发商的,但一般来说,大城市的开发商需要把一半以上的收入交给政府去买地。在拿到人才补贴之前,买房者实际上已经给政府贡献了一大笔收入。现在郑州政府吸引了人口,拿到了收入,但没有监管好开发商,把冲着政府补贴来的年轻人晾在街上。全社会的教训就是千万不能相信房票,也不要相信事后发放的福利,只有拿到手的现金才是真福利。

这也是睡前消息节目一贯的观点。2020年第79期节目,我提到各地给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发奖励,包括南京和四川在内,很多地方不约而同选择了奖励择校权,允许医护人员的子女将来优先入学。

当时我说,当然,医护人员兑换择校权,意味着政府要出钱,建设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但那是几年甚至十几年以后的事情,和现在发奖的人没关系,在任的官员用择校权发奖,是替未来的政府表达慷慨。

发奖到兑奖拉开了时间差,这就意味着救灾人员拿到的奖励是延期支付的白条,有无法兑现风险。因为政府同时还在发文件,宣布要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不许选拔录取。如果在医护人员子女行使择校权之前,本市的学校差距已经被基本拉平了,等于择校权贬值为0,医护人员还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维权,必然会严重破坏下一次救灾的士气,给整个中国埋一个巨大的地雷。这和破坏健康码信誉一样,都是抱着侥幸心理,希望中国将来没有任何疫情。

所以,我当时就建议,坚决反对用择校权发奖励,要奖励就明码标价给钱,医护人员自己需要买学区房就会去买,不买学区房就拿钱买其他的东西。可惜从后来的发展看,各地的医疗管理部门还是喜欢用未来的优待当奖励。

上周的448期,我分析深圳和其他地区的中学名校待遇问题,也发现了类似情况。重点高中用子女免试入学的潜规则招聘名校博士,也是用未来的不可测福利,给现在的校长省资源冲业绩,甚至可以把入职的员工套住,降薪也没法走。所以,必须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所有不能折现的奖励。普通人缺乏用恶意保护自己的本能,监管部门就应该介入。

市政府是地方民政管理机构,但是经营房地产的时候,市政府需要和公民做交易,比如说用补贴吸引公民买房子,用拆迁回报吸引公民卖房子,这时候的市政府就是一个企业。郑州市政府给拆迁户发房票,相当于企业用自己的有价票据去换资产;市政府承诺给定居的外来人才发补贴,相当于企业用延期兑现的票据换当下的现金流,恒大之前也是这样做的。

所以,上一级的市场监督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不仅要盯着企业,也要盯着政府,避免市政府为了冲业绩,给出自己兑现不了的承诺。现在购房补贴吸引的人才拿不到房子,证明郑州市政府已经有过头承诺了。房票如果发得太多,折扣太大,将来会有更大的风险,上级政府必须早一点替郑州市算好账。

除了郑州,最近几个星期,河南省其他城市也频繁上全国新闻。6月20日,商丘市民权县的一个楼盘推出“小麦换房”活动。允许农民用一斤小麦抵2元房款。而开封市杞县的建业城宣布接受大蒜换房,五块钱一斤。

500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670732

周四的消息,小麦换房活动已经提前结束了。督工你怎么评价农产品换房子的行为?

500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AKPBDSR05129QAF.html

河南小麦换房子的新闻出来之后2天,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出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实验区商品房销售市场秩序的通知”。通知要求,房子的实际销售价格不得超出备案价格上下幅度的15%,超出规定幅度就不给网签备案。在当前的形势下,显然没有企业会涨价15%出售,所以这条规定实际上就是打折不得超过15%的意思。

政府不会去禁止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限制打折,就说明房地产企业希望恶狠狠地打折,拿到现金。财联社的新闻显示,广东省地产商会正在向管理部门提出抗议,反对限价,要求自由打折。原话说得既恳切又尖刻,静静帮我读一下:

“企业拟在三四线等较低能级的城市积极去化库存,以价换量,争取现金回笼,但不少地方政府的“限价令”即限涨价又限降价,令企业无法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降价促销,无法通过快速销售以回款自救,形成了进退两难的不利局面。”

“既然国企可以低价收购民企优质资产,普通民众为何不能以低价购买商品房?”

500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1050223

管理部门发出“限跌令”的时候,心里很清楚降价是大势所趋,无法避免了,但他们还是想发一个类似于“离婚冷静期”的通知,想减缓房价下跌的速度,希望这样能避免踩踏式崩盘。如果我是要买房的人,看到“限跌令”,第一反应就是我手里的现金很有价值,多拿一段时间肯定能买到更好的房子。所以限制打折,基本上就等于消灭了房产市场的流动性。

本周房地产市场最大的新闻,是全国性大企业碧桂园也出问题了,投资信用等级被穆迪降到了“垃圾水平”。

500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623A09ICH00

更神奇的是,碧桂园公关部门为自己辩护的理由不是我的财务状况良好,而是说全国大多数私营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情况更差。点名了“新城”、“旭辉”、“合景”几家更烂的企业。

500

500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22-06-23/doc-imizirav0181064.shtml

这份辩解也有一定道理,地方上的房地产企业应该会更缺现金,更需要尽快打折,拿回一部分流动资金。只是各市、各县的政府比省政府更缺现金,所以禁止打折的土政策会更严格,甚至会动用非公开手段。所以房企需要发明一些有创意的办法,实际上打折,绕过政府的各种限制。

现在房地产企业开出高于市价的价码收农产品,就是抢占“惠农”和“扶贫”的道德制高点,暂时压制地方监管部门,实际上打折卖房。而买打折房的人无论是不是农民,都没必要直接开着卡车送麦子到售楼部,直接到市场上走个手续就行,也没添什么麻烦。等到监管部门额反应过来,有创意的房企已经通过打折拿到一部分现金,利用政府监管措施,暂时摆脱了踩踏而死的危险。

对于房地产市场,我还是老观点。就算房产税不来,实际价格也到顶了。只有一二线城市的房子还能暂时维持价格,二线以下都要经历痛苦的降价,挤掉泡沫。这里说的一线、二线,是比较严格的标准。一线就是北上广深,二线就是几个沿海工业中心,加上内地能跨省辐射的省会,比如说成都、武汉。郑州显然还没冲到二线的地位。

郑州没达到的层次,商丘肯定更不行,所以小麦抵首付这种事首先发生在商丘,能利用政府的限制,比同行抢跑一步,公司就多了不少活下去的机会。至于身后的同行会不会相互踩踏,那是他们的事情。但我也不认为踩踏是坏事,泡沫早点破掉最好。地方政府没指望的时候,就会在合理的价位上支持普遍收房产税了。

说了这么多河南和郑州的消息,我倒不是针对郑州有什么特别的看法。郑州做的这些事情虽然上了全国性新闻,但如果稍微往前搜索一下,的确郑州还没发明过全国的独创性政策。要说犯错,最近几个月郑州也没有比其他地方犯错更多。

所以还是回到我429期的观点,郑州唯一重要的问题,就是没能实现产业升级,没能做出经济增量,没能制造足够的高薪职位,所以财政没钱兑现那些过头承诺。

最后一个话题和我们的老朋友有关系。

6月19日,唐山疫情防控部门要求隔离人员必须服用连花清瘟,并且要把吃药视频拍下来做证明。督工你怎么评价唐山市的隔离政策?

500

http://zjnews.china.com.cn/yuanchuan/2022-06-21/345040.html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在425期专门分析以岭药业拿出来当唯一凭据的论文,你不把所谓“预防新冠肺炎”的说法刨根问底,就一定有人强制给人民灌药。

话题从河南回到河北,其实逻辑都差不多,还是要看经济。去年7月石家庄的官方新闻提到过以岭药业的税收贡献,最后一个小标题是《成为纳税大户,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以岭药业连续多年是石家庄高新区纳税第一大户,也是税收增量的最大来源。

50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501646191427913

500

华北五个主要城市近五年土地成交金额(万元)

网上有人统计过,2019到2021年,华北的5个大城市,只有北京天津的卖地收入有增长,而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的卖地收入都是一路下跌。去年下半年开始煤炭供应紧张,太原和呼和浩特的情况明显好转,只有石家庄没什么扭转局面的好办法,所以为了保住河北省会,就必须要扶持好以岭药业,尤其是扶持它销售额最大的产品连花清瘟。在河北之外,像马前卒这种不听话的人太多,唐山这种省内城市的市场一定要抓住。

石家庄本来在省内的号召力不算强,经济上一直被唐山压的死死的。但是过去几年,环北京地区严厉压制钢铁工业,石家庄之外所有的河北城市都受到沉重打击。去年369期节目,我们分析过廊坊霸州市给各乡镇摊派罚款指标的问题,发现核心原因是霸州要建立“无钢市”,74万人口的县级市,拆掉了900万吨的钢铁生产能力,所以财政收不到税,只能靠罚款发工资。

现在唐山的情况也差不多,6月份的最新文件要求唐山的钢铁企业从剩下的40家压缩到20家,所有1 000立方米以下高炉都停工改造。所以唐山这个世界级钢铁中心也要逐渐向省会低头,配合着卖连花清瘟。

500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7601286.html

河北城市的实体工业被压制,而高利润的第三产业又必然会向附近的中心城市集中,最后河北就只能靠玄学致富了,所以我们看到了以岭药业在省会石家庄和工业中心唐山的地位都快速上升。

这是唐山最近第二次上全国性新闻,上一次是因为烧烤店打人事件,我在446期已经分析过了。我也有亲戚住在唐山,在今年之前,我对唐山的治安问题,还来自20年前的一句话“东北虎,唐山狼”,背景是东北和唐山这两个老工业区域全面大下岗,失业率控制不住,所以治安崩溃。但是接下来20年,唐山钢铁工业爆发式增长,所以“唐山狼”的说法暂时没人提了

这说明,只要实体经济发达,就不用担心治安问题,就不会总是被人按着灌中药。大多数负面新闻,一路深挖原因,最后都能深挖到经济问题。这条规律在河南河北都适用。

2022年6月,仿佛全国的媒体都盯上了河南,一个接一个地挖负面消息。这还是要回到429期强调的根本原因——郑州过去十年的发展,没能带着河南一起产业升级,所以从其他地方学来的各种擦边球政策,最后总会暴露更严重的负面后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是我们身边的社会新闻反映的历史大趋势。

本期节目虽然做在6月末,说了近期很多社会事件显得很热闹,但从重要性和参考性来说,对河南现状的挖掘深度,远不如我们5月8日的429期节目,预见性也不如2020的172期节目。当时我们提到河南几十家大型房地产企业在郑州开会,公开宣布不降价。这就是本期大多数内容的序幕。

500

https://www.sohu.com/a/419696675_99905203

另外,本期虽然谈了红码事件,但并没有重点分析引发红码事件的村镇银行。这里我提醒大家看2019年的41期节目。洛阳伊川农商银行的银行挤兑事件。

当时我们列举了数字, 2018年,全国银行业贷款增长了13.5%,河南省是14.6%,洛阳市是17.2%,而伊川农商银行的贷款数额增长比例是100%,从171亿增长到341亿。

当时河南应对伊川银行挤兑事件的办法很直接,就是调集了几百亿资金过来,甚至用现金在柜台里面垒了一堵墙,证明政府会兑现金融票据,所以很快把事情安抚下去。现在河南的问题是,村镇银行的安全性比农商银行和信用社的等级又降了一个层次,而覆盖的范围更大。不意外的话,村镇银行的亏损项目,都集中在房地产行业,所以几乎不可能把钱那来胡来。在郑州都要发房票的年头,河南省实在不敢承诺救下面的村镇银行。

以后的人回顾2022年的历史,肯定不能忘了河南的红码事件,尤其要关注这件事的最终处理结果和长期影响。但我希望到时候写历史能避免就事论事,一定要把红码事件和同期的其他社会新闻联系起来,在经济基础方面找深层原因。

历史规律证明,只有能实现稳定的经济发展,公民权利才有可靠的保障;但反过来说,只有在当前的经济水平下尽量保证了经济权利,政府才有公信力,才能制定企业也承认的长期政策,经济才有稳定发展的可能。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我很期待看看未来的历史怎样描述2022年的河南红码事件。

450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文字内容随后会发在睡前消息编辑部公众号,欢迎转发,我们周二再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