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来后,矫情成了褒义词

大素颜怼脸,皮肤还不错,顶着一双大眼袋,给观众看了看自家院子。

手撑着右脸,对着镜头,仿佛自言自语般介绍一会要来对聊的嘉宾。

500

3年啊,他又回来了。

继《透明人》《仅三天可见》后,姜思达又带着访谈节目回来了。

这次,更松弛,更少修饰。

挑着看了几期,肉叔既兴奋又感慨。

姜思达更矫情了,矫情得好。

500

和专业出身的易立竞比,姜思达不够专;和知识分子许知远比,姜思达又不够羽翼丰满。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被看好的闯入者。

如今凭最差的配置——

一台DV一张嘴,以及不怎么有流量的嘉宾(网红晚晚、演员金靖、艺术家王梓等);

500

最任性的形式和地点——

地板上、采访者家饭桌、没收拾的小院......对聊。

500

采访舞蹈家陶冶

最不合时宜的时长——

在短视频当道的当下,访谈单集时长超过一小时

做出了豆瓣9分,观众心目中“当今市面上难得的几个节目之一”的《DV计划》

姜思达怎么做到的?一豆友形容得妙:

许知远的采访,是一个“怪胎”的自问自答

姜思达的采访,是两个“怪胎”的互相舔舐

500

《DV计划》里,姜思达不再是提问者,他成了灵活的感受者。

面对不同性格的采访者,他有不同的对话模式。

有的人如网红晚晚(豆瓣初代女神,喜欢用分享来炫耀财富和美貌),包袱重而不自知,防备和表达能力又很有限。

姜思达的应对是,以笨制笨

聊网络调侃她的“晚学”,姜思达不逼问,只牵话头。

听到“晚学”,晚晚下意识地否认自己有关注。

-你给我出一道“晚学”的题呗,我可能答不上来,但我想听听“晚学”是一个......

-我不知道,我没看过那题

500

姜思达不接话,果然,晚晚顺着话头,对细节如数家珍。

他们还给我做过虚拟人生的人物

就我每天早上先起床

然后吃大嘴给我做的黑暗料理

吃完黑暗料理之后

在我的化妆台前面打一斤CPB的高光......

500

对于知不知道,观众也有了答案

有的恰恰相反,比如Ricky(Click#15主唱),没架子不摆谱,非常愿意交流,但也容易交流过度(容易跑题)。

姜思达的应对方法是:时通时堵

比如姜思达用问题“你拥抱过XX人这样的身份吗”,委婉刺探他成名路上有没有一丝因小城出身而来的自卑感,Ricky误解成对过去的怀念。

500

姜思达选择用受困狮子的故事,引导对方理解问题的本意:

对于一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狮子而言

这个笼子上的每一根钢筋

就是它的全部风景

它甚至能够比别人更清楚地辨析到

哪根钢筋是从昨天开始生锈的

它能细节到这个程度

两人心照不宣,对话也就顺畅地继续下去。

我也从来不会因为我自己是个外来人

我觉得我就怎么样

我一直在靠我仅有的一些技能

让我自己变得特别强大

500

在如水般细腻和柔软的外壳下,活动的其实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姜思达。

曾经的锋芒化作水流,循着情感的连结,抵达对方的缺口。

金靖那期。

去年的综艺黑马《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也是金靖职业生涯的一次大挫折——

因为表演风格一贯地搞怪卖丑,她首演便被淘汰,被观众质疑“不思进取”、“人一红就飘了”。

500

这对于受访人物来说,是一个很容易想到,也确实应该问的切入点。

为什么参赛?是真的热爱喜剧吗?对观众的质疑怎么看?

一次挫折的前因后果,对这次挫折的复盘和感受,这种提问非常理所应当。

姜思达却避开了这种容易的问法。

他设身处地地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如何在事业上升期伤害了身边的“战友”,回想起来,又是如何悔恨自己做人的糟糕

跑题了吗?你看金靖的反应,先是收起笑容,接着沉默点头,最后眼泪没忍住掉下来。

500

在外界看,金靖只是遭遇了一次事业翻车;可于金靖,翻车只是她曾经那段糟糕生活的结果而已。

比起反思事业翻车,姜思达更在乎她这过程里的焦灼和悔意。

他其实以己为饵,触摸到金靖的症结所在。

也让金靖在其他访谈里一句带过的反思。

500

化为一次更动人、更坦诚的自省。

针对这次翻车,她在反思,自己有没有“我以为的那么喜欢情景喜剧”。

我原来会觉得,我必须得有个事吧,你至少采访什么的你能说吧……拿金鸡百花金马,或者做情景喜剧,都是一件很值得在采访里说的一件事,其实我没有认真研究过,我到底想不想做情景喜剧。

我只是觉得好像我应该做呀,我觉得那完全不重要,我真的一点都不在乎,可是我很在乎自己,我的自我,我是不是一个我自己认可的人。

在确认“喜剧”并非执念后,她又坦白了一段很让本肉感同身受的“打脸式反思”。

一开始我想做一个独立、高知女性。后来发现有些人做平凡的人也非常地甘之如饴,OK我喜欢这套理论,我学习,我要做个平凡的人,努力生活。

然后又接受一套理论说,你是幸运的,其实你应该做个很谦卑的人,你要知道你这一切并不是你什么努力得来的。

然后我就是,对,扔掉一切,我是个幸运儿,我就是个幸运儿。

后来又看了一套理论,说什么努力才是值得推崇的,OK我又改天换地。

然后前两天罗翔又说了,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成功都是努力换来的,这是另外一种傲慢,我又在接受罗翔这套说法。

所以就是我一直变一直变,但是我希望自己越变越好吧。

500

可以说,没有姜迂回式切入,就没法有金这段让弹幕疯狂加一的自我袒露。

500

500

肉叔一个很大的感觉是,姜思达比5年前,以访谈者身份闯入大众视野时,对于“问出点什么”的执着减弱很多,他更柔软了。

问金靖,他不执着于最好切入的“翻车心路历程”;问王梓,他也止步,不愿意再深究。

500500

姜思达最早被人认识,是作为《奇葩说》的个性辩手。

还在读大四的姜思达(是中传的辩论队长)参加海选,后来一路过关斩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在这档辩论节目里,拿到的最好成绩是亚军。

我记得《奇葩说》有期辩题是:你和伴侣的颜值分别是98或2,你选?他作为反方(我98,伴侣2),以金句“别人的美总会习惯,自己的美千金难换”为底,疯狂输出。

500

码掉的那个字是啪

第四季之后,姜思达退出《奇葩说》的舞台。

2017年,他没有像大家以为的出现在《奇葩说5》的舞台,而是转身变成制片人,和米未合作了一档谈话类节目,《透明人》,播出周期长达9个月,采访了来自不同行业的26个陌生人。

500

有网大导演、著名经纪人、艺人爱豆、游戏冠军、网红老板、热搜争议人物……

节目引发热议,也让大家看到,原来姜思达不只是一个能流畅表达,善于争论的语言小将,还是一个很特别的提问者。

《透明人》篇幅很简短,每一期只有15分钟。节目当然很火,tfboys的粉丝、杨天真、papi酱……再加上姜思达直接的提问,堪称话题制造机,几乎每一期都上热搜,还拿到千万投资(在当时短视频领域已经算是top级)。

你能明显感受到,姜思达的表达欲相当旺盛。

节奏快,间或以姜思达、受访者的面部特写来增加场外信息,增添趣味。

甚至还有次后期专门为了表达所感,录了一个姜の即时reaction小窗配合画面。

白眼,吐槽,小动作。

这个时候的姜思达,直接,鲜活,哪怕带着一股莽撞。

500

他也用了“青春期”来形容这档节目。

《透明人》做完,他紧接着又做了一档《仅三天可见》。

比一般的对聊访谈更沉浸,也更犀利,美其名曰社交实验。

和采访者共处3天,在期间辅以访谈、交流。

等谢娜下班,和池子一起去露营,跟于正去游乐场,蹭柳岩的瑜伽课……

和《透明人》外放的犀利相比,《仅三天可见》,姜思达节奏明显更慢,问法也更迂回。

17年采访杨天真,他直接抛出问题“娱乐圈里微整形比例高么” ,接着用事实追问对方的否认。

500

敢于发问,反应迅速,回击精准。

最后却因为对方经验老道,竹篮打水一场空,没问出个所以然。

两年后的《仅三天可见》,采访张艺兴。

那时张艺兴因为负面风评正处舆论的风口浪尖,在镜头前很是防备,每一个问题都答得小心翼翼。

姜思达干脆放弃追问,转而聊起对方愿意走心的话题:

你说从小到大你都有一个概念

是别人家的孩子

你很在意这个说法

500

走心了

当对方的心防张开一丝缝隙,他便从中提取关键信息,直切核心。

张:有时候会觉得说,太没有生活了

姜:嗯,我会比较不负责任地认为创作跟生活有很大关系,你没有这样的生活,这岂不是...

张:比较空洞嘛,就写出来的东西

500

接着顺藤摸瓜,层层卸下对方的偶像面具,试图盘剥出一个真实复杂的人。

这个时候的姜思达就不柔软吗?

当然也软。

只是目的盖过了感受,他揣着要“问出点什么”的执着,忍受厌恶,忍住心疼。

500500

《仅三天可见》依然是成功的。

可第二季回归,主创却不见姜思达。

在《仅三天可见》后,姜思达做过很多尝试:围绕身边人做了一档(类似真人秀的)小综艺《陷入姜局》,开花店,办艺术展,拍短片。

唯独不再涉猎访谈。

在去年和《毒眸》的对谈里,大概能看到原因。

2档爆红的访谈节目,犀利和逼问的结果,带来了关注度和名利,也给表达和感受附上一双镣铐。

其实我挺抗拒和陌生人待三天这件事,他也难受,我也难受。

在那个节目里我的自我表达已经算少了。

我还是比较谨小慎微,即便有个人表达,也不会表达得那么猛。这种收敛在一定程度上让我感到不爽,所以这个节目应该不会再有了。

《仅三天可见》是通过艺人和观众打交道。我在想别的节目,可以输出得更猛烈一些。不是说艺人不好,但如果要真实地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这并不是一个效率最高的路径。

这也是3年后《DV计划》和以往他的节目,和以往的访谈者都不像的原因。

姜思达不在乎了。

500

姜思达矫情,这是肉叔看《DV计划》过程里,一直在被验证的感受。

也是每次姜思达,要问出更私密,更细致问题时的惯用词。

曾经提到矫情,肯定必须祭出华妃。

矫情,取自北方的方言,在百科和大众的定义里,不是啥好词。

扭捏、害羞、做作,故意违反常情,表示与众不同等。

这词儿不好,在于动作的主语刻意矫饰。

可姜思达的“矫情”,是靠近对话者后的真实自照,是主动的。

《DV计划》没有赞助,没有花字,没有特写,甚至剪辑痕迹也少。

姜思达,也比过去镜头里的他,更易感。

每次在开头,你甚至能看到姜思达对即将开始的访谈的各种情绪。

抵触、激动、无措。

500

采访前坦言看不懂嘉宾王大卫

在访谈过程里,如果对方聊的东西有触动自己,他也会悄悄做出反应。

王梓聊到一次演讲时和观众互动,他打了一个泡泡球,扔向第一排的女士。

等了5、6秒,对方笑着,可毫无反应。

500

姜思达说,自己在办公室看到这段,疯狂尖叫,甚至恐惧。

500500

听王梓描述时,听到最尴尬处,深吸一口气,耸肩感叹。

500

王梓接着坦白,表演者和观众的距离确实很影响心情,但观众拒绝脑补也没办法。

姜思达的高敏易感,让他能感同身受,又因为少了平台等外部商业的限制,他也毫无障碍地在镜头前表露。

可恰恰是这种感同身受的反应,照出了两人的不同。

王梓很坦然地接受这种“延迟”。

对方没有观众心态,是工作人员。即便有这样的观众,他也无法讨厌,只觉得能接受。

但他会更喜欢那些,能接受,并努力融入的“傻傻”观众。

王梓是能心无旁骛地享受创造/创作带来的乐趣,这种清澈见底的纯粹,让姜思达非常羡慕。

因为他太敏感,总能感受并介意“眼光”(哪怕这眼光来自自己),总被迫或主动妥协。

姜思达哭了。

500

肉叔却非常想为他鼓掌。

《DV计划》热度不如从前。可他能再次袒露自己,以自我的真实,反照出采访者。

这种耐心,在如今短视频如快餐般高速流动的现在,何其珍贵。

掰开手指数数吧,如今内娱还有几档长访谈节目?

还有谁能绕过流量的诱惑,来仔细品看争议背后的人。

就拿《DV计划》争议最大的晚晚。

去年,晚晚名下的木木美术馆发生工人坠楼事件,她因此成为众矢之的,遭遇走红后最严重的一次风评灾难。节目播出后,骂声从开头持续到结尾,从节目蔓延到全网。

甚至有人质问姜思达,是不是在给晚晚洗白。

500

引火上身的事态,是姜思达一开始就预想过的。可他还是选择往上扑,为什么?

他相信人性的复杂。

可在如今狂热的网络环境中,这种复杂往往被简化为非黑即白。

比如晚晚在节目中对工人坠楼事件的两处回应。

一处,是她惋惜完工人性命,转而心疼自己项目上的损失,被骂“黑心”。

2021是一个我非常受创的一年

包括我的美术馆出了意外

死了一个人

......

我的所有工作所有的合作

(因为黑粉)完全影响到我工作了

我劳斯莱斯的合作

我当时坂本龙一最大的(展览)

一处,是她回忆事发后工人家属的状态,语气淡薄,被骂“冷漠至此”。

家属能是什么状态呢

死了一个孩子能是什么状态

而且他们家之前就有过一次这样的意外

这不是第一次

单这么看,好像是这么回事。

可事实是,如果结合当时语境和晚晚说话时的状态和停顿,你就会发现她是真心疼钱,可对死去的工人也是真的抱歉。

500

只是不够抱歉,话说得磕磕巴巴,用词粗糙。

有多十恶不赦吗?不至于吧。

可到了某些视频号剪刀手那里,这种不确定,就成了盖棺定论的标签。

这两段被拼贴重组,晚晚的复杂被抹去了,只剩下一个应该人人喊打的恶人形象。不知悔改,毫无同情心。

500

于是就像通常会发生的那样——

当某个社会事件发生,某个明星人设崩塌,人人宣泄情绪,发表判断,党同伐异,迅速投入到网络这块巨大舆论场之中。

在这种疯狂里,冷静的观察和对话,就显得尤为可贵。

很庆幸他回来,在如今这样一个浮躁趋利的速食时代,还肯做矫情的逆流“怪胎”。

拥抱延迟,追逐冷静。

500

本文由公众号「肉叔电影」(ID:dusheyingdan)原创,点击阅读肉叔更多推荐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