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盈利了,可长视频或暂无赢家
近期,爱奇艺公布财报,净利润 1.7 亿元,营业利润 9431 万元,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2010年成立的爱奇艺此前已经亏损超10年。自2018年上市后,爱奇艺在2018年到2021年的净亏损额分别约为91亿元、103亿元、70亿元、62亿元;上市之前,爱奇艺也处于亏损状态,2015年到2017年的净亏损额分别为25.76亿元、30.75亿元、37.38亿元。甚至在去年年底爱奇艺发布 2021 年 Q3 财报,还在越亏越狠:当季度净亏损 17 亿元,比 2020年同期亏损同比扩大了 42% 。
它到底做了什么?其他视频平台情况又如何?
优化内容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其实,爱奇艺实现盈利并非营收能力变强。
仔细分析财报,财报显示,爱奇艺一季度营收72.77亿元人民币(约合11亿美元),同比下降9%。也就是说,在过去的这一个季度中,它的营收能力反而不如之前了。
从这张表里也不难看出,只有会员服务营收是上升的,同比增长 4% ,广告服务、内容分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都在跌。
会员服务营收的上升,一方面是因为爱奇艺去年涨了一波会员费,本季度每会员平均收入为 14.69 元,去年同期为 13.64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爱奇艺比较集中的释放了一波颇受好评的剧综,如《 人世间 》《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优质的内容让会员人数回暖。本季度日均订阅会员数为 1.008 亿,上季度日均订阅会员数是 9640 万人。
营收能力变弱了,但却成功扭亏为盈,为啥?很简单,通过优化内容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来降低成本。
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在介绍财报时表示:“在2022年第一季度,我们推出的一系列优质内容推动了会员业务的增长。同时,通过采取多种提升运营效率的有效措施,爱奇艺实现了利润的增长和利润率的改善。新的策略和措施让爱奇艺在巩固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获得健康的财务表现。”接下来爱奇艺将坚持同样的策略。
什么是新的措施呢?
据第一财经报道,爱奇艺内部的措施一是组织结构优化,也就是裁员;二是控制内容成本,在内容制作、采购和运营等方面做精细化的选择,也就是砍内容;三是通过加强运营,发挥片库也就是长尾内容的更大价值,产生更多广告库存和会员收入。
事实上,这也意味长视频行业开始进入新的转折点:追求效率,追求减亏,追求盈利;而不是过去的追求市场份额和高速增长。
不过,中国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直言:“这无疑是‘割肉求生,饮鸩止渴’。爱奇艺在综艺、自制剧,包括动漫等内容方面的研发成本,全部缩减了投入,在爆款内容无法进行稳定地‘工业化’产出的当下,这种做法无疑是危险的。”
其他长视频平台还好吗?
那么,其他长视频平台的效益呢?
根据阿里巴巴财报,优酷日均付费用户同比增长14%,同时通过审慎投资于内容及制作能力,持续改善运营效率,实现亏损同比收窄。
而今年一季度,腾讯实现收入为1354.71亿元,与上年同期比较基本持平,上年同期为1353.03亿元。但毛利同比减少了9%,今年为570.74亿元,上年同期为626.35亿元。
用户方面,优酷不断推出优质内容,在用户规模及粘性等方面也有明显提高。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优酷活跃用户持续增长,在周人均使用天数、周人均使用次数等维度上排名领先。内容方面,优酷仙侠题材《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在用户规模及会员转化上创造了
2018 年以来的新高,同时也验证了优酷工业化流程在选择主创方面“适配”的正确性。
腾讯则选择了和爱奇艺一样的会员涨价操作。今年4月20日,腾讯视频VIP与超级影视VIP会员价格进行调整,调整后,腾讯视频VIP连续包月价格由20元涨至25元,连续包季从58元涨到68元,连续包年从218元涨至235元;普通月卡保持30元,季卡涨至78元,年卡则是258元。超级影视VIP方面,连续包月价格涨至35元,连续包季98元,其他价格未进行调整。
几次涨价之后,腾讯视频目前在视频平台中,会费价格最高。而Q1
财报中,关于腾讯会员的最新数据和2021年四季度没有变化,这就意味着腾讯视频的会员数量环比没有变化,仍保持2021年第四季度的1.24亿。因此每月涨价5元给腾讯视频每月带来6.2亿元的增收,那么一年腾讯视频则多赚74.4亿元。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通过涨价来提升会员收入,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在内容方面,腾讯视频产出了超74万人豆瓣打分的《开端》和播放量超70亿的《雪中悍刀行》,另一部由肖战、杨紫两大当红流量坐镇的《余生,请多指教》带来的广告收入,亦远超预期。
芒果一季度业绩下滑。今年一季度,芒果超媒实现营收31.24亿元,同比减少22.08%;归母净利润5.07亿,同比减少34.39%。另外,对爆款综艺的过度依赖,使得芒果超媒的股价与综艺表现密切相关,从而极不稳定。
对于一季度业绩下滑,芒果超媒对媒体的解释为,一方面由于去年同期爆款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2》热播,推动广告及会员收入基数显著增高;另一方面,今年Q1疫情反复,导致《声生不息》等几档重点综艺录制推迟,影响内容排播节奏。但后续Q2及Q3,《哥哥》《姐姐》系列、《声生不息》等头部IP的陆续上线,“季风剧场”剧集排播内容丰富,未来芒果超媒全年整体业绩,仍将是先抑后扬的高走势。
而搜狐开始发力直播和短视频。根据搜狐公司公布的Q1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来看,搜狐营收达到了4.36亿美元,同比增长6%。具体到视频业务上来说,搜狐视频表现可谓拉胯,Q1季度没有出现爆款剧,反而其搜索业务和在线游戏实现了增长35%。
乐视网,这个以长视频为主的平台,曾为乐视带来了巨额债务。目前的乐视网,虽然现在已经没有财力继续买新的视频版权,但依靠着过去攒下的老本,竟然也过得还不错,去年上半年,乐视网还新增了300万的注册会员。一部现象级剧作《甄嬛传》,保住了乐视的荣华富贵,至今仍能为乐视网带来源源不断的流量和收益。除此之外,乐视网还拥有《太子妃升职记》、《芈月传》、《白鹿原》、《盗墓笔记》等经典电视剧的独家版权。由此也不难发现,优质内容作品的地位之重要了。
而B站,提出盈利目标后,亏损反而扩大了。B站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B站一季度营收达50.54亿元,同比增长30%;净亏损22.82亿元,同比扩大超150%;调整后净亏损16.5亿元,同比扩大超85%。B站亏损依旧严重,净亏损超市场预期,这也让公司实现“2022年开始全年Non-GAAP运营亏损率同比收窄”的短期目标难度陡增。但好的一面是,B站的用户还在继续增长。一季度,B站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1%,达2.94亿;移动端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3%,达2.76亿。
共性:降本增效,内容至上
作为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长视频内容自有其不可替代性。不过在内容成本、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下,“盈利”始终是困扰平台发展的行业难题。因此,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提出自救的首要方法,就是“降本增效”。
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称,从
2019
年开始,优酷就观察到一些行业趋势,并调整策略——不要铺张要效率,不要偶像要演员,不要流量要价值。在Q1财报发布后,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面对行业挑战,公司实施了成本控制措施,并调整了部分非核心业务,有助于在未来实现更优化的成本结构。
除了裁员,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运营效率外,作为长视频平台成本支出的大头——制作费用的减少,是各家“降本”的重要指标。比如一些内容设置上明显不过关的项目,在前期评估、中期测评时候,会提出一个更好、更科学的标准;在执行层面则会更具备效率。
从爱奇艺的财报中就能看出来,最大头的是收入成本的下降,本季度收入成本为
60 亿,同比下降 16% 。而收入成本下降的关键,在于内容成本,本季度内容成本为 44 亿,同比下降 19% 。去年年底,电视剧《 风姿
》制片人陈益韬就发了条微博,表示由于资金问题,项目黄了。
运营和内容等成本降低后,提高收入实现盈利才是最终目的。会员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于订阅费用的上涨,但在没有优质内容的支撑下强行涨价,只会造成会员大规模流失。这也导致了大家对优质内容的极度渴求。正如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所说,真正为平台带来会员转化的还是优质内容,而压缩成本则成为平台不二的生存法则。
年初,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接受影视毒舌采访时就表示,过往平台高估了特别小的垂类作品的市场价值,但现在来看,这种内容取得成功的几率太小了。未来爱奇艺会直接放弃一些评级不高的A级、B级项目,他们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受众更广、题材更创新的A+级和S级上。
除了爱奇艺,其他视频平台对项目的审核和要求也越发严格。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也提到,“年前最后一次立项会,53个剧集项目最后只锁了一个IP”。
总的来说,烧钱之火逐渐冷却,长视频没有赢家。爱奇艺虽有盈利,但仍面临着颇多争议。在奈飞、迪士尼+等流媒体平台纷纷放弃内容付费“单条腿走路”,采取内容+广告+游戏等多线并行的环境下,爱奇艺内容之外的广告等收入的“全面疲软”,让人不免产生担忧。看来Q1季度的盈利是否意味着方法论的成功,仍需观察。即便是奈飞、迪士尼等流媒体巨头,仍然面临股价暴跌的场面。从财报数据上来看,其他长视频平台的盈利之路仍在摸索当中。影视行业之难,路漫漫其修远兮,目前来看,长视频的突围战恐怕还将长期持续。
注:(数据来源于各公司财报)
近期资讯速览
1、第36届百花奖公布候选名单,易烊千玺4部电影入围
综合网上消息。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启动投票,至2022年7月10日为观众投票阶段。易烊千玺或成最大赢家,他凭借在《奇迹·笨小孩》和《中国医生》中的精彩表演,同时入围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两个大奖。他主演的四部电影,《长津湖》《中国医生》《奇迹·笨小孩》《送你一朵小红花》均入围了影片奖。
2、乐玉成履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
综合网上消息,6月14日,人社部发布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消息。任命乐玉成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任命张碧涌为科技日报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