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的角度看为什么中国近代落后了(1)

稍微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在古代,无论是实力还是文化在世界上都是非常领先的,特别是汉唐这种强盛的年代,说是当时的全球顶级豪强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也在不断的强化和证实着这一点,从兵马俑到海昏侯墓,从曾侯乙大墓到里耶秦简,还有上世纪初发现的穿越3000年历史的甲骨文和龙游石窟,曾经那个强盛而悠久的国家并非是史书里面的文字,而是不断的用各种文物体现着自己的魅力。

 

然而今天,虽然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有目共睹的社会发展,但是距离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历史上的强盛和现实仍在追赶的现状,促使中外很多人都在追寻去解释这一切的原因。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从制度到文化,从人种到地理。本文从信息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的发展,找出欧洲近代超越中国的关键性因素。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要了解中国文明的发展,就要了解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因为按照主流的理论,中国人并不是在中国本地起源的,也就是说,中华文明并不是由来源于亚洲的灵长类动物,比如金丝猴进化而成的人类建立的。当然这是主流理论,实际上也仍有很多学者坚持中华文明就是本土演化的人类的建立的,当然也会有一些证据。不过本文这部分只是介绍学界的一般结论,所以仍然按照主流理论来理解和介绍。

按照最新的人类学的理论,世界上所有的人类都起源于非洲,并且是大约最近200万年左右之前,开始陆续走出非洲。据说这种走出非洲是多批次的,但是现在的人类只来自于最后这一波,也就是说最后走出非洲的这帮人最终取代了以前走出去的那些古老人类。依据这样的理论,今天世界上的分布各大洲的人类,离开非洲还不到20万年呢。这批人离开非洲以后,先是聚集在所谓的“新月沃土”,也就是今天的中东一代,特别是两河流域到埃及。距今大约10万年开始分道扬镳,一路继续东进,抵达印度和东南亚,然后继续前进到亚洲最东部,也就是中国,另外一路则西进到欧洲地区。中国的古代文明也是在那次分道扬镳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这样的人类文明发展理论说明了为何所有的古老文明早期的发明和技术路线都是类似的,比如各个古文明都打磨石器,都使用陶土制造陶器,都会折腾青铜,都用弓箭,后面都发展了农业,驯养了家畜家禽等等。

当然实际上那些更古老的前批次古人类已经可以打造石器和使用火了,所以也许这些技术在数百万年之前,就已经在非洲的各种古人类之间普及了。其他的一些重要发明,比如目前认为车轮也是东西方文明所共同的,并且最早就出现在新月沃土,这些也可能是更为古老的曾经的古人类共同的技术和发明。

从这些共同的早期技术基础上,东西方分别向着亚欧大陆的两端前进,分道扬镳,开始了发展的“竞争”,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基本由此进入了华夏文明,并且在经历春秋和战国这种全域激荡的总体战以后,形成了统一的文明。而其他古代文明围绕着地中海,在新月沃土所在的中东,在印度的广袤土地,也各自发展了起来。

在中国文明独立发展的过程中,春秋战国是个激烈交流和碰撞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战国的那种总体战已经是倾尽全国之力的,可以看作是古代世界的小“世界大战”。但是和世界不同,中国经历这次大战以后完全统一了,从此中华文明独树一帜,成为具备自身鲜明特色的文明。

另外一个重要的时代是汉武帝时期,那是中国文明版本的地理大发现时代,中国人第一次完整接触到周边的异质文明。并且像后来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殖民者一样,在本国文明之内记录了这些异质文明的存在,并且评估这些异质文明的价值,评估他们占用的资源。能够贸易获利就贸易获利,能够开发的土地也就移民开发了。尽管这种交往在史书里面记录的顺应天意,传播文明,但是我个人是不大相信匈奴人管自己叫匈奴的。那时候衡量战功用来封侯的凭据是朴素的敌人人头,而不是你哪里毕业的,你爸爸是谁,你长得帅不帅。那种朴素年代多少会想起明码标价的印第安人的人头。汉代的昆仑奴是什么玩意,反正也是众说纷纭。汉代总之是一个更相信手里的刀剑的年代而不是什么道德和道理,最终帝国在所有的方向上都扩张到了地理的极限。这番操作多少会让人想起殖民时代满世界乱窜的欧洲殖民者,遵循着类似的逻辑,干着类似的事情。在那样的生产力环境之下,这些边疆地区是非常不合算的,占领没有利益,信息传递又非常缓慢,在这一点上,和罗马帝国相比就缺乏了地中海带来的交通便利。

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形态,在汉朝过后,基本上就定型了。统治模式,生产和生活形态,各个领域的技术路线,思想意识形态甚至艺术风格都稳定的保持了下来。后期的各个朝代都是对以前的修修补补,解决具体的问题,但是整个架构和秦汉如出一辙。

从秦汉开始,为了统一治理如此辽阔,情况多样的国度,对抗国内外复杂的多种威胁和势力,都需要中国对治理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今天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宏观,微观的博弈模式和治理模式,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都是有的,并且有着长期的演变。在很多历史小白眼里,看似循环的古代各个朝代,其实每一代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国家组织和治理的特点,针对前人的问题,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改进也一直在进行。

 

从信息的角度看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就像一个万花筒一样,包含了非常广泛的特征。从语言,生产,生活,衣食住行,战争,管理等都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在这纷繁复杂的变化里面整理出变化的主线并不容易,因为太复杂,太纷乱,太多的干扰。于是,我们可以选择远离这些具体的事物,选择站的远一点,这样很多局部的变化,随机的因素就变为了细节,我们就可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的发展了。这个宏观的角度就是从信息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的发展。

我们把社会和文明看作是一个可以吸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系统,并且在外部信息的驱动下进行演化。这样,那些关于信息系统的知识,那些关于AI系统的知识,在这类就都可以派上用场了。我本人是个工作了n多年的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人员,并且近些年也参与AI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从信息的角度分析文明的发展,发现了很多在传统的历史记录里面不被关注的东西。

从信息的角度来看,社会是一个被内外信息驱动的,不断演化发展的处理系统。其中核心的信息处理单元就是社会中的人,这些人和环境进行交互,从环境采集信息,然后对环境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最终形成最高效率进行生产和处理信息的方式,这就是一种社会的发展和进化。

观察社会的发展,可以看到社会从原始部落状态,逐步进化出城市,阶层出现,专业化的分工出现,政府等组织机构出现,国家出现等等,这些变化都提升了生产的效率,都提升了社会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可以获取更多信息,可以处理更多的信息,可以更快的处理信息,可以更精确的分析信息,并且依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反应。通过信息对社会的塑造,这类似于AI神经网络的的训练过程,随着训练的进行,社会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变得更准确快捷。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能力的增强,不断的从外部输入的信息产出了一种产品就是知识。这种知识在社会中扩散和应用,并且通过教育和法律不断的在人群中传播,普及并且不断推升社会的进一步信息化。

通过上面的分析,从信息的角度看待社会发展就比较简单了,社会里面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处理节点,每一个人都会接收信息和发出信息。通过专用的工具和组织协同,这种首发信息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一般来说,文明程度高的社会,信息的模式更加的多样,涌现出来的宏观特征更加的丰富。最终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核心体现在全社会对于外部知识的了解和应用上。今天美国比中国发展水平高最终体现在其最尖端的产品和技术中国尚且无法达到上。比如民航的波音飞机,比如可回收的运载火箭,比如手机里面最顶级的芯片加工等。而不是在于美国的电影更好看或者某项运动玩的更好,更不在于什么虚无缥缈的个性或者爱好。

为了更好的应用那些经过复杂处理和长期积累的知识,需要先进的社会对自然规律有深刻的了解,并且能够把这种了解的知识转为技术操作自然自然,在社会的规则之下发挥其作用,最终才能诞生出这样的先进产品。当然一个社会的先进产品越多,说明其发展水平越高,并不需要每一项都占优势。比如中国也有东风17,055驱逐舰等划时代的产品,明显领先美国,追平的产品和技术更多,但是这样的产品的占比还是太少。中国追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让这种领先产品占比越来越多,直至均势的过程。

信息流入决定了社会发展的上限

从信息的角度看,一个系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水平是完全取决于输入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搞过信息系统设计的人都知道一个系统“垃圾进,垃圾出”这句话。这句话就是说,无论一个系统的设计多么好,代码品质多高,数据的处理方式多么的复杂,如果输入的数据是垃圾,那么系统也不会输出更高质量的结果。比如你有一个很好的支持写作的软件,却不一定就能写出好文章来,系统是不会帮你自动写出你需要的东西的。这个过程多少类似于精炼矿物,如果原材料里面就缺乏有价值的矿藏,那么无论怎么提炼也很难得到好的矿产的。同样,拿噪声数据来对AI进行训练也不会得到任何稳定的结果,训练数据品质直接决定神经网络处理能力的上限。无中生有在信息的世界里面是不存在的。

人类社会也是一样的,要想从外部的环境里面提取出知识,从宏观来看就需要能够从自然里面高效率提取高质量信息,然后这些信息可以在社会里面被传播,被处理和被分析,提炼,存储成为知识,并且最终通过应用进行迭代改进。如果对信息的提取能力不足,或者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足都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和信息系统的情况一样,对于一个社会系统来说,社会对自然界信息的测量和采集能力直接决定着该社会发展的上限,而其对获得信息的分析,提炼,传播,存储和应用能力则决定了其实际的发展水平。

信息的处理就是在已经输入的信息的基础之上进行处理,一般来说,越是处理简单的越是容易被想到和使用,比如外形的拷贝和联想等。而那些需要复杂推理分析才能挖掘出来的,就需要有相当的知识积累才可以理解和使用。这种深度本质上也体现了对知识的掌握和使用能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飞行,今天的人们已经对飞行习以为常,让普通人说出飞行的方式,一半以上都会说飞机,很多人也能说出直升机,这些人们脑海里面最经常反应出的飞行器的现象和人们在飞行器中普遍见到飞机和直升机的频率比较多有关。其他什么旋翼机,滑翔伞,热气球在日常生活里面相对就罕见了。

而一个古代的人想象人类飞行的时候,往往是模仿鸟类飞行。也就是借助扑翼的翅膀来进行飞行,这是最常见的飞行方式。中国人借助观察风,利用风的力量发明了风筝,这真的是个伟大的发明,尽管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这是第一种人类的工具可以不依赖人的力量飞上高空的方法。顺着这样的思路,中国古人曾经设想过风筝把人带上天呢,当然实验不出意外悲惨的失败了。古代中国还根据观察到的热空气上升发明了孔明灯,人类第二种可以自主飞上天的工具哦。更厉害的是后来中国还利用火药发明了第三种飞天工具烟花和二踢脚。古代中国3比0领先哦,你可以小小的为中国古人的创意和先进技术骄傲一下的,不过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飞天这个原本3比0领先的赛场,从足球场变成篮球场了。当中国再次出场的时候,3这个分数面对的是对手上百的分数了。

古代世界除了上述三种人工飞行手段之外,其他的飞天道路都是依赖人提供最初动力的,比如竹蜻蜓(也是中国发明的),回旋镖,标枪,弓箭等,更思维发散一些的古人的看到天空的云朵,于是猜测可以脚踩云来飞行。所以你看到天使长着翅膀,神仙脚踩祥云。更另类的骑个扫把就能飞,或者是踩着冒火的轮子来飞行,更或者一块毯子莫名其妙就能飞。或者强行让人或者动物长出翅膀来飞行,比如天使或者飞马。

但是没有足够的空气动力学知识,他们不会想到借助固定翼来进行飞行,因为没有这个直观的外部信息的形象让古人看到。就更别提机场了,任何古人在著作言谈里面都没有一丝一毫提到过机场这样的玩意。所以古人没有设想出固定翼飞机不是技术问题,毕竟扫把轮子都能设想作为飞的工具,而是根本没有这个目标需求,固定翼飞机的产生是高精度的数学物理知识让人们走出了大自然没有的信息。而一旦有了固定翼飞机的成品,连纸飞机都可以简单折出来了。我们大脑分析和思考的本质上都是被我们观察到的东西,整个社会也是如此。当然归根结底,固定翼的知识也是来自于对自然的高精度观察,只是经常了一个分析归纳提炼的过程,发展出了空气动力学理论。没有这个理论就不会有固定翼飞机,哪怕是最简单的滑翔机。

假设两个同样的农业社会,其中一个都是在进行农业生产的人。另外一个则包括农业,手工业,也有统治者,社会内部有各种各样的专业分工,比如农业社会也会有各种服务业,像是餐饮,商业,纺织,冶炼,金融,教育等都会有专门的人员和组织来完成相关的职能,现在这个社会发展水平比第一个更高。所以对于同样产业的社会,我们可以从社会的分工精细度看出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对于古代来说,人们迁移的距离小,获得的信息少,所以社会稳定,思维缓慢。讨论问题的时候,参与的人少,信息交流慢,可以字斟句酌的在很短的篇幅里面讨论很少的问题。大量无关信息被忽略了,同时古代写字修改困难,成本很高,所以讲究字斟句酌,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言文时代。

我们还可以从留下的被广泛传播的传说故事来了解古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模式。那个时代的人信息交流慢,导致共同情绪模式比较罕见,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比较少见,除了繁衍本能之外,也就是天灾能够激起很多的共鸣。这也是夸父追日,精卫填海还有大禹治水这样的高度压缩的,能够在那个时代共同理解的简短神话才得以大面积传播。也许古代社会并不是没有别的复杂的更具地域色彩的童话,比如前村三姑的传奇这类的,但是当时的信息传播环境,那些信息无法广泛传播和留存。

西方神话则因为有了地中海这个大湖,可以在更远的地方形成共鸣。当然也是因为缺乏更强大的环境压力的刺激,导致缺乏大范围统一行动,团结性的共识,这也是欧洲强大的个人主义流行的一个可能原因。中世纪稳定社会结构产生的也是当地能够理解的王子公主这类的故事,尽管不同的故事的内涵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是其编码形式都是用王国,王子和公主来进行这绝不是偶然的。而中国这边王侯将相,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哪怕天上都有玉皇大帝。

从信息的角度来看,社会发展是对外界输入信息的一种适应,而很多社会的技术变革,是源于大量新的信息被导入社会造成的,可以说社会发展的关键是信息的变化。古代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不过是人的五感,或者就是人的脑洞。对于能够用五感理解的信息,全球古代社会都发展了完善的理论。再这件事情上,各大文明互有胜负,但是绝对不会产生数量级的差距。能够产生数量级差距的原因必然是对自然的理解有了本质性的突破,而新的突破必然来源于新的现象。像古希腊一群人凭着脑补,坐而论道或者像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发明一个个理论都是注定不会长久的。没有新的信息输入,就没有新的理解,就没有新的理论,自然就不能推进探索的边界,就更加获取不到新的信息。这就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关键循环,新的现象,新的理论,新的工具再用来探索获取更新的现象。而凭借人类五感来获取观察数据的方式已经决定了人类当时的理论上限。

总体来看,一个发展良好的社会是在丰富信息刺激之下,发育出了高效率的信息获取测量,信息交流,信息分析等方面,并且有强大的机制来对信息品质进行筛选,促进了能够适应环境的,高效率的信息分析体系发育的社会。最终,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信息的获取和运用变得更加的有效,变得更能够处理更多的信息。而社会的飞跃性进步也需要在飞跃性的外部信息刺激之下,让社会逐步改变结构,适应这种刺激,从而高效率的生产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新的分工,新的协作方式,从而在社会内部呈现新的景观。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