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从科学设定来否定《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电影吗?
既豆瓣的影评之后,最近各种新闻媒体也开始从《流浪地球》的科学设定着手来否定她是一部科幻电影了。新浪财经甚至直接引用豆瓣用户左丘失明的影评小标题,直接判决《流浪地球》不及格。那么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是不是就一定有完全符合科学的设定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都是近几年好莱坞拍摄的较为经典的科幻影片。
一、《地心引力》
电影开头有这样一个情节:男主和女主被安全绳连在一起失控砸向空间站,相撞后女主被空间站的一根绳索捆住了脚踝,而男主没有抓住空间站任何物体。由于安全绳的连接,男主外飘的过程中持续拉扯女主,导致固定女主脚踝的绳索松动。最后为了保住女主,男主毅然松开安全绳避免自己继续拉扯女主导致同归于尽。
这个情节非常套路,很明显套用了《垂直极限》开场那段情节,目的当然是为了表现断绳者牺牲自己挽救他人的奉献精神。当然《地心引力》的导演除了达到上述效果以外,还有剧情杀男主的目的。不过这个情节设定非常的不科学,学过高中物理的朋友都知道太空中没有重力,男、女主之间的安全绳绷紧以后,男主不可能持续的拉扯女主,要么在绷紧瞬间女主被男主扯松脚踝上的绳子,要么男主被女主拽回来。
也就是说这部影片开头最重要的情节设定就违反了物理学规律,如果清除这个情节BUG,电影情节就无法推动到单女主自救过程中去。
二、《火星救援》
电影开头的危机是火星发生强风暴,导致登录飞船有可能被吹倒,整个登录小组准备起飞撤离火星地表。这里过程中男主被风暴吹飞失联,从而引出了后面一系列的故事。然而,这个基础情节设定就非常不科学。
众所周知,火星表面空气密度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几百公里时速的风暴根本不可能将飞船吹倒、将一个成年男性吹飞。退一步我们承认这个情节,然而影片最后又编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情节—用帆布替代飞船整流罩(因为空气密度小,所以可以这么干)。这就很有意思了:火星的逃逸速度是5公里/秒,飞船起飞后相当于被5公里/秒的风再吹。几百公里时速的火星风能吹翻火箭、吹飞人,18000公里时速的火星风居然不能第一时间吹飞帆布整流罩?
三、《猩球崛起》
这部电影的主角其实是被人类研发的病毒开发了智力的猩猩凯撒。到了第二部开发了智力的猩猩族群和残存的人类产生了矛盾,于是双方展开了种族间生死存亡的斗争。
我们从数学角度来计算一下双方的胜负概率,电影设定美国在病毒的肆虐下最后只有1%的人存活下来。美国人口是3亿,1%也还剩下300万人,而300万掌握现代科技残留的美国人居然最后怼不过100多只猩猩(智商高)组成的部落,最终形成《人猿星球》世界。
估计导演自己也觉得这种后续情节不太靠谱,就开始给猩猩部落开金手指,其中最直观的就是猩猩们也能使用人类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比如使用自动武器据枪瞄准了。那么问题又来了,专门为人类设计的枪械,各种黑猩猩、大猩猩、红毛猩猩怎么都能够用的顺畅,难道那个病毒不但能开发智力,还能改变猩猩们的生理结构?
四、《星际穿越》
这部电影被很多科幻迷誉为神作,但是依然存在着科学设定上的BUG。枯萎病是这部电影的底层设定,驱动着电影中的人类逃离地球以获得继续生存的空间。但是这个枯萎病本身就相当违和,偏重它似乎非常智能化,只对人类的农作物做精确打击。水稻、小麦、玉米都是禾本科也就算了,土豆是茄科,红薯是旋花科,什么细菌、病毒可以跨科属致病。退一步就算枯萎病真的能跨科属致病,那也应该针对地球所有的植物吧,那样的话人类能坚持这么久?
列出这些电影科学设定上的不合理,并不是为了判她们不及格,恰恰相反这几部都是非常优秀的科幻电影。那些以科学设定来批评《流浪地球》,继而否定她是一部科幻电影的人观点根本就站不住脚,要知道科幻不是科普,没必要完全符合科学原理。骡那玄幻一般的人类情感控制能力科学吗,谁敢质疑《基地系列》不是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