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076万人,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

一千万新生儿嫌少,一千万大学生嫌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

我国产业结构和教育结构有问题呗,经济有波动,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076万人,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大学基本需求到位了。

最近两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大学生的就业率有待提高,很多文科毕业生是眼高手低,我一个侄子是本科毕业,就业季他奶奶一句话,我孙子是大学生,怎么能做工人?结果耽误了青春时光。

有些大学专业设置有问题,明明所属专业社会上已经过剩,招生是为了解决大学老师的就业问题而不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学生招进来,老师的饭碗解决了,学生四年后的饭碗悬了。大学很多教材基本是20年前,30年前编写的;大学老师一天公司门都没进过,教学生企业管理的比比皆是。

学生就业难不是看毕业季,要看三年后,我校物理系的系主任就说,现阶段大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找不到合适的父母能养2到3年,3年后才着急,接受事实,到社会上找合适的工作。

国家缺人才,你把台积电整体搬到大陆,都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南大有软件学院,学费最贵,几乎没有国家和学校补助,原因是毕业后工作好找,待遇优厚。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中的数据表明,到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总需求量是72万人。截止2017年年底,现有人才总数是40万人。而残酷的事实是,目前每年集成电路专业毕业生总供给数量大概在3万人左右。可以估算出,到2021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缺口依然接近30万人。

放到欧美,卡车司机,水管工人的收入,比大学教授差不了多少。但是放在我国,这收入差距可就大了。甚至一个高中毕业就能做的工作,非得要本科学历。

500

本来大家可以该上大学的上大学,不乐意学习的中学毕业了,开开心心去当工人一样能赚钱养家

然鹅我国的教育结构决定了,大学生溢出,本来你高中生就能干的活,非得招个大学生。普通师范毕业生能做的事,非得招个博士生。这就导致本来一部分工作你高中毕业就能去做。

然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产业结构有问题,本来该容纳高知识密度脑力活动的就业岗位不足,劳动力必然溢出到体力劳动岗位去。于是本来体力劳动的活,收入也就因为劳动力过剩被压缩了。

现在我国的产业结构说实话容纳不了那么多大学生就业,但需要更多的体力劳动者。可现在的22岁同龄人可能已经有60-70%是大学生了。民众都默认大学生是不用参加体力劳动的,而大学生比例很可能还会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错配

我国现在大力去搞国产大飞机,新能源车以及清洁能源等等,就是为了防止当人力成本提升后,低端产业转移出去了,工作岗位反而更少,而且高薪岗位也没有增加的局面。比如新能源车领域,这个产业上中下游可以创造很多的工作岗位,比亚迪不是很能打吗?我国的“比亚迪”还太少了,在新能源车领域,把德国和日本的汽车产业给打趴,把美国的特斯拉给压下去,占据汽车产业的高附加值领域,然后就不苦逼啦,就轮到其他国家的人来问“为什么我们国家人那么多还嫌出生率低”了。

顺便一提,你觉得新生儿嫌少,制定政策的人可没觉得。如果他们真觉得新生儿不足,一个简单的举措,即产检,生育全报销,凡是生育一律发5万元生育津贴到妈妈手里,并且非婚生子一视同仁。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举措,保证生育率就能提高不少。

一千万新生儿嫌少,一千万大学生嫌多,道理很简单,一千万新生儿不能保证有一千万的大学毕业生,但是一千万的毕业生是需要1600-2000万的新生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