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伊犁面肺子狠狠流口水!

在新疆,有一种经久不衰且得到广大群众钟爱的美食——源自伊犁的面肺子。

一提起面肺子,很多人都会对此感到困惑,这究竟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存在?

面肺子,其实就是羊肺。

500

羊肺的独特在于每个人对它的态度都不一样,喜欢的人对它情有独钟,而不喜欢的人对它弃之敝履。

制作的技艺最早可追溯至宋朝末年,据说在南宋时期,杭州城便有“灌肺”售卖,也就是同等意义上的面肺子。

500

据《梦粱录》中有考:当时的“市食”中就有“香辣灌肺”,而《武林旧事》一书更有“香药灌肺”。

稍晚的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一书中则如实记载:“羊肺带心一具,洗干净如玉叶。

用生姜六两,取自然汁,如无,以干姜代之;

麻泥(芝麻酱)、杏仁(杏仁泥)共一盏;

白面三两、豆粉二两、熟油二两,一处拌匀,入盐、肉汁,看肺大小用之,灌满煮熟。”

这些都充分证明了羊肺子制作的历史文化渊源。

——(引自《灌肺》 茅伯铭)

关于面肺子何时流传到新疆,早已无从考证。

而如今流传的这些渊源也只能道听途说增加知识。

事情原由是什么样或许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500

但不容置疑的是,面肺子早已融入新疆人日常生活,是新疆人最爱的美食之一,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美食。

500

据传闻,面肺子最早起源于伊犁,作为新疆特色美食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

相传在三四十年前,伊宁市二毛厂房附近,一位维吾尔族妇女将本应该丢弃的羊肺在水池里洗涮至发白,加入面粉上锅蒸熟,居然有了肉质般的口感,之后口口相传,家家户户争相烹饪。

还记得那在河边洗涮羊肺的童年,在黄昏的溪河边,携三两小伙伴们一起参与父母洗涮羊的画面,亦如电影般重现。

如今,这道本是出自贫苦大众的下角料,经过岁月的洗淘,少了童年记忆里的那般苦涩,已经是“寻常燕”,飞落百姓家,逐渐大众化走上了新疆千家万户的餐桌。

500

在新疆,面肺子既可以是一顿驱散困倦的早餐,也可以是茶余饭后的打牙祭首选。

500

似乎没有特定的筛选时日,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围着火炉哈着热气、搓着手的季节,餐馆里、夜市上都可以见到面肺子的影子。   

500

在新疆的早晨,你常常能遇见这样一种热闹的景象:在马路牙子边抑或是在街道巷子里,一口老旧的纯铁打造的大锅,几张榆木餐桌,若干条凳。

500

应着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氤氲着滚烫的锅边蒸汽,不用老板亲自吆喝,早就有当地老饕像提前约好了似的,攒聚而起,你一碗我一碗地推杯送盏般,谈笑之余,冒着热气的面肺子混着秘制酱料就会风卷残云般饱入囊中,只留一声嗝的满足。

毕竟,能吃上一顿好的面肺子,摊位是需要赶早的。

500

摊主利索地将切好的面肺子在羊汤里汆烫半刻,盛入碗中,浇入鲜汤撒上少许秘制辣椒油、葱末、蒜蓉,或配以恰玛古、胡萝卜丁。

一碗芳香扑鼻、热气腾腾的面肺子不消半刻钟就会送到手边。

500

面肺软嫩Q弹,入口后更是有种肉质感的鲜香,配上秘制蘸料热辣辛鲜,汤底浓郁,直抵灵魂深处。

500

如今,经过老饕们的尝试,面肺子做法也丰盈了很多,从古法的汤料,到现在的爆炒,手法虽然改变了,但味道却依旧惹人垂涎。

爆炒这种做法似乎是在传统的“煎炒焖煎炖,扒焗炝拌熏”等烹饪手法里占了首位。

面肺子经过大火的热烈,与火辣的青椒、辛香的洋葱(新疆土语:皮芽子)的完美碰撞,一道绵软似肉的爆炒面肺子完美出炉,入口更觉润而不油,具带微焦。


500

另一种暗黑系的做法则是集南北之融合,那就是面肺子涮锅,做法却十分简单。

仅需将切好片的面肺子下入翻滚的红汤里,便可瞬间吸收到花椒的辛麻,裹着牛油的芳香。

入口便有豆腐般的嫩滑,随着时间的流逝,面肺子也会逐渐在汤锅里的变得柔软。

亦如生活的本意一般,柔软的和世界妥协。

500

由此看来,这珍肴异馔,倒像极了师承的传世之品。

既物美又价廉,品相靓若不施粉黛的农家少女,素雅又不失仪态。

无论衣着西装革履还是粗布旧衣为生活奔波劳碌的归人,一碗够“歹”的面肺子,足以聊慰风尘。

500

-END-

主      编:阿布德吾力

副  主 编:刘美仪、艾孜则

版      块:新疆滋味

版      主:谭亚茜

作      者:墨子乔

校      对:阿吉古丽

排      版:努尔曼

图片来源:网络,《新疆滋味》纪录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