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刀郎现象”,富豪齐捧场,就是对音乐审美进行“改弦更张”的标志性事件
【前言】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刀郎现象”,歌迷贯穿了“青中老”三个年龄段,这是内地音乐史上罕见的文化现象,
这种大幅度横跨年龄的歌迷捧场,几十年久未见矣!
最近,刀郎的澳门演唱会场景,相信广大网友们在各类视频平台上都看到相关的报道了,
其火爆场面,大公报也不惜用整版去做报道,可见这次刀郎给到澳门带来的影响,是何其壮观也。
刀郎这次的澳门演唱会,从一开始,澳门有关部门就非常重视,对其宣传做到很高的层次待遇。
果然不负众望,这次演唱会给澳门带来的旅游复苏效果,非常震撼,给到当下澳门“不太景气”的旅游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非常有效。也为以后的澳门文旅策略,做出了很有意义的商业实操,简单来讲,借助这次刀郎的演唱会,这次澳门的旅游业,赢麻了。
基于此前刀郎几场演唱会带来的巨大流量以及旅游收入,香港有关部门前段时间也是大声疾呼,要尽快邀请刀郎来港开演唱会。
【后语】
“刀郎现象”的本质,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偶像效应。
歌曲旋律优美,可以传唱一时,但不能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刀郎的现场LIVE,之所以能够引起巨大的共鸣,其根源还是在于词曲的文化内涵。
首先,其原创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词曲特征,同时这也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
比如:歌词格局彰显家国、人文、爱情、友情之娟娟情怀,弘扬美德、不媚俗、针砭不古,纵观对比在当下几十年的流行音乐历史,词曲的整体格调较高,这就是能使得他的歌曲能深入人心的最重要基础。
其次,其歌曲的艺术内涵、思想内涵、文学内涵、曲艺内涵,都达到了当下看来的一个顶尖高度。
就如广大网友们说的那样,有几首歌曲甚至达到了可传世颂唱的艺术高度,比如很火的《花妖》,百姓之所以能够共情此曲,究其根源,是因为这首歌不知不自觉地引起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基因,基于忠坚不渝爱情的向往,这是一种自古以来对美好生活的具体文学诠释,而具有类似这些传统文学内涵的词曲,在刀郎的创作曲目中,也是屡见不鲜,传唱范围很广。能很好地把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进行完美的融合诠释,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打动听者之心灵。这一点,是非常有区别如当下流行乐坛里一些毫无营养的娘炮口水歌、欧风愤世歌、甚至是“韩风”低俗歌,等等...
(网友拍摄到一位香港盲人阿姨,过来听刀郎,没有票,网友送其礼品,试问,这背后的原因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歌曲好听可以去解释了。具体缘由,或许这位盲人阿姨在寻找心灵上的一种共鸣!
听过“盲人摸象”,大家听过“盲人寻歌”没?此罕见也!)
因此,在很大程度也可以这么去讲,如今回望八九十年代的港台歌曲的制作水准,会发现,这或许就是中国流行乐坛的巅峰,如今貌似很难再攀顶峰。这也就是为什么真正的音乐爱好者家里的高档音响,几乎从来不放现在“垃圾歌”的原因。(我家的Hifi音响,就从来不放垃圾歌,蹦迪舞曲除外,哈哈~~)
而直到这次的“刀郎现象”出现,重新唤醒了人们对流行音乐审美的一种文化激发,同时也是对以往内地“垃圾流行音乐”审美的一次 改弦更张,从而给中国流行乐坛展示出一种审美定义,原来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乐也可以这么完美其去融合诠释,在听歌的过程中,从而激发人们对内涵的共鸣、对民族乐曲基因的唤醒,等等..
比如:这次澳门演唱会里,你很难想象“川江号子”会燃爆粤语地区,现场气势磅礴,非“娘炮歌曲”可比拟,而这,就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以及现场传承!
再比如:在刀郎音乐里,经常可以看到诸多民族乐器的使用(二胡、唢呐、琵琶、古琴、笛子 、南箫、马头琴、板胡、 弹布尔),通过演奏这些乐器,其实就是在尽显一种传统文化上的认同,这一点,非常重要。
同时,“刀郎现象”在外国的传播和认可,在很大程度上也有中国民族乐器的功劳,因为,动听的乐器弹奏,其语言是相通的。
(澳门演唱会里的现场VLOG,
从穿着打扮可以看得出来,在座的都是“农民”,有几位还很著名捏~~)
(网图)
OK,大家说说看,你还记得“2002年那一场雪”吗?
当时,那场雪在你的小镇里,影响有多大?
我还记得,当年的深圳街头,这场雪,都处都在下~~
二十年过去了,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这次的澳门演唱会现场里,到处都是“曲中人”喔!
问一下大家,现在,你成为“曲中人”了吗?哈哈~~
(long long ago,本姑奶奶我还是枚 卖衣服 的小姑凉,
现在,咳咳,“曲中人”无疑,哈哈~~)
(PS: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音乐进行完美融合诠释,从而激发人们内心深处之美德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