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让刺襄子,他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目的达到了吗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祝全世界的儿童们节日快乐!
接着讲历史。
上次说三家分晋,韩赵魏始为诸侯。此前,三家联合灭了智伯,分其领地,晋国名存实亡。
智氏虽灭,赵襄子怒气不息,痛恨智伯,”漆其头为饮器“,把智伯的脑袋割下来,经过系列工艺程序,做成了喝酒的家伙儿。
这一举动,惹怒了一个人。这就是智伯的家臣——豫让。
豫让说,你们三家联合灭了智氏,还把人家的头做成饮器,真是太过分了,我必替智氏报仇。于是他化妆成一个淘厕所的,来到赵氏宫中,刑人涂厕,日常细事。但是,这赵襄子第六感觉忒灵。”如厕,心动,执刑人而问之,豫让也。”人家一到厕所门,就感觉不对劲儿。之于哪儿不对劲儿,没说,就是不对劲儿,把那淘厕所的抓来一问,原来是他!内怀利刃,欲行不轨。
一般人怎么做?杀呗。你想要我命,我还留着你过年呢?不过,赵襄子没这么干。襄子说,我把姓智的全族都杀了,已经没有后人。豫让作为他的家臣,能为姓智的报仇,也算得上忠义之士。放了他,让他走吧。
一般人,也就算了。替故主报仇,没报成,还被人家抓了,人家没杀咱,咱也得感激不杀之恩是不?算了算了,洗洗睡吧,明天还有别的事儿呢,这茬也就不提了,对不?
关键是,豫让啊,不是一般人。
这位连家都不回,再次化了妆。“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浑身涂上漆,象长了癞一样,吞下炭块,划伤嗓子,变了声音。回家,老婆已经认不出他了。去拜访朋友,朋友倒认出来了。知道他要干什么。不仅为之感伤,流着泪说:“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不亦难乎?"
翻译成白话就是,以你的才能,去襄子家做事,襄子一定亲近你,那时,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很容易吗?为什么要这样苦害自己,不也太难了吗?
豫让说,既然已经做了人家的属下,还想着杀人家,"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后来,豫让埋伏在一座桥下,等襄子路过时刺杀他。结果襄子路过时,马惊了。一问,又是这位!”遂杀之",就把他杀了。这是《资治通鉴》里故事的结局,后面没再提别的。
但另一本书里,不是这样说的。在豫让死之前,他和赵襄子有很长一段对话。
襄子责备他说,你不是曾经在范家、在中行家做事吗?智伯把范家、中行家全灭了。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作了智伯的家臣。现在姓智的已经死了,你为啥替他报仇之心这样深切呢?豫让回答,我在范家中行家做事,范、中行家拿我当普通人,我当然作普通人待他们。智伯,以国士待我,我当然以国士的规格来报答他。
后面还有很长,不写了,到此为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两人唠叨完了,赵襄子满足豫让的请求,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交给豫让,让他刺了三下,然后“遂伏剑自杀”。
总之,豫让死了,是自杀的。
豫让的行为,到底起作用了吗?达到目的了吗?“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感到羞愧了吗?
我看没有!如其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丑陋邪恶的东西,出现在我国小学初中学生的教材里。孩子们可是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未来啊!
谨记于2022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