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给葛优鼓掌,我却在默默地怀念葛存壮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原创】
大年初一,2019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在一年一度的李谷一老师《难忘今宵》的歌声中画上了句号。
今年春晚让人印象深刻的节目数下来大约有四五个,观众所期待的语言类节目几乎成了葛大爷的独场秀。从数量上来看,在冯巩缺席之后(不知道他会不会出现在元宵节晚会上),本届春晚的相声滑落到历届存在感最低的状态,一两个月前的爆款鬼畜视频《改革春风吹满地》并未成为老赵回归春晚的舆论准备……
从1999年小品之王陈佩斯朱时茂告别了春晚,仅仅一年之后,这个舞台上又失去了赵丽蓉,八年来赵本山又成为了我们的怀念对象,突然发现,陪伴我们儿时的老面孔也就剩下了蔡明潘长江等寥寥几位。
当我们为和他们搭戏的葛优的亮眼发挥鼓掌的时候,只有上了年纪的春晚蜜才知道,葛家爷们儿实现了春晚父子双杀:葛优他爹葛存壮在1987年就登台春晚,唱了一曲京剧。这一年春晚京剧演员李光清唱京剧《汉宫惊魂》选段,通过与影视演员葛存壮合作,采取双簧的形式呈现,增加了节目的诙谐效果,看视频:(开头的男主持人你们认得吗?)
对葛存壮的回忆勾连出另一个问题,其实在春晚舞台上,越来越尬的绝非只有相声,陪伴它的还有……戏曲。
葛优的父亲,著名表演艺术家葛存壮2016年逝去
随着年岁的增长,老夫突然发现自己对春节各类晚会的期待值,戏曲晚会居然压倒大年三十的正宗春晚。2019年春晚戏曲节目只有一个,而且加起来不到三分钟。
大家凭吊陈朱二赵的时候,老夫突然发现,几十年如一日出现在春晚舞台上的几个戏曲界老面孔也消失了,于魁智和李胜素的缺席,上海京剧院的当红坤生王佩瑜只给了区区几十秒的《空城计》,“不务正业”的孟广禄和坊间戏称为大嗓青衣的袁慧琴老师也无法弥补这种失落感。
袁慧琴一如既往地出现在了春晚舞台上
王佩瑜的《庆丰年》只有30秒
站在C位的王老板和杜喆张建峰在一起显得很娇小
从1983 年第一届春晚开始,戏曲节目便成为春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甚至一台晚会上有多达6、7个戏曲节目。可以说,电视戏曲晚会节目样式的定型,便始于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1994 年春节戏曲晚会作为央视第一台独立策划录制的春节戏曲晚会,以精心设计、耳目一新的形式在除夕夜正式亮相。当时央视主管戏曲的领导这么说:“中央电视台决定改变往年春节一台晚会过除夕的格局,将一台晚会扩增为三台晚会,即:第一套节目仍播放综合性的春节联欢晚会;第二套节目播放以戏曲为主的民族戏曲晚会;第三套节目播放以严肃音乐和获奖音乐作品为主的音乐歌舞晚会。”
由于春节戏曲晚会承担起了戏曲观众的欣赏需求,春节联欢晚会中戏曲节目的比重开始逐年缩减。1994 年到2000 年期间的春晚中,戏曲节目数量在2-4个之间波动,2001年到2004 年都稳定在两个节目,从2005开始则形成了整场晚会一个戏曲节目的惯例。
名家唱名段、 戏曲歌舞、戏曲小品等节目样式被融为一锅乱炖,2005 年 春晚上的戏曲节目《守岁大观园》、2006 年的《新五女拜寿》 正是此类的代表。可以说,正是从1994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从春节联欢晚会中独立出来开始,春晚便停止了其对戏曲节目样式的创新,而春节戏曲晚会则在春晚所奠定的节 目形式基础上,继续着戏曲节目样式的探索。
另外,为了保证戏曲节目的晚会“特性”,不得不在舞台上进行扬长避短。其中“扬长”包括:扬戏曲大 剧种之长;扬戏曲名家之长;扬名剧名段之长;扬奇技绝招之长。“避短”包括:避戏曲节目的唱词内容与晚会主题不一致 之短;避晚会所选用的戏曲节目完全按照程式化表演之短;避戏曲节目节奏缓慢拖沓之短;避唱词、道白不易听懂之短。
扬长避短是编排电视戏曲晚会节目的基本要求,为的 是在普及性、节奏感、通俗化等方面使节目的接受度更高。从 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到适合电视晚会呈现的节目样式,完美 地做到“扬长避短”已然是不容易,但这还远远不够。戏曲晚会还需要有“精品”意识,要有拿得出手的“精品节目”。
下面,笔者流水账记录一下昨天晚上央视CCTV11的春节戏曲晚会的观感。
一、春节戏曲晚会效仿了“正牌”春晚,第一次用了分会场的模式。戏曲晚会和其他春晚包括地方台的春晚不同点在于,它可以提前录播。所以节目组事先就在三个分会场西安、成都和泉州(应该是特意选了西北、西南和东南三个地方)录好了节目,整个过程看下来非常的松散而缺乏关联,比起经典的2012年刘桂娟主持的小剧场性质的春晚差了不少。
王佩瑜的《空城计》连续在央视大年三十春晚和戏剧春晚的京剧演员不少
其实从历届戏曲晚会的播出效果上看,舞台看似逼仄狭小的空间内播出效果其实反而更好,给人一种真正在戏园子看戏的感觉,声光电化的运用也可以不用那么夸张,小成本反而能制造大流量;
二、央视大年三十的春晚播出之后,不少网友调侃张泽群变成了张泽君羊,笔者也突然发现孙小梅老师也老了,那个小时候在6点55分准点报时的靓丽主持人也要渐渐离我们的记忆远去了
孙小梅老师也有些发福了
三、虽然说这一届戏曲春晚是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的第一届春节戏曲晚会,本届晚会力求从全新的格局视角出发,严格把握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总体看下来有视觉而无温度,除去中间穿插的三四个广告之外,本来可以当做精品的音配像工程只有谭派后人谭正岩的定军山,戛然而止,不知是何原因;
谭派已经传到第七代了
四 串唱环节中,四个净行花脸王嘉庆、高明博等没能做到同步同声,虽然有尚长荣老先生开场定音,总体也是个败笔……
五 最大的亮点还是京剧、豫剧和秦腔三人联唱锁麟囊,有名丑徐孟珂“拈园子”,总体尺度较好;
六,新编红色京剧播出质量还不如重唱50年前的样板戏来的过瘾,而且占用的时段过长;
七,各地方戏曲中,秦腔的比重突然上升,但黄梅戏、川剧包括布袋戏等演出效果,还不如大年三十春晚的几十秒的粤剧吸引眼球。
现在的戏曲晚会上都要保留一个相声,也是个定式了
总结:最尴的节目莫过于四郎探母加上了rap的和声,实在是不伦不类。其实之前戏剧晚会中成功的经验可以值得总结,比如如何让戏歌这一适合电视晚会节奏的特殊节目样式, 焕发出应有的光彩,为观众所喜爱,是电视编导所思考的一个问题。
新编版的四郎探母,实在是……
如果打破程式约束反其道而行,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表现力,尤其是诙谐的艺术效果。《错位三岔口》在舞台上有三个武生扮演的任堂惠和三个武丑扮演的刘利华,还有一个在打斗过程中喊“暂停”并“指手画脚”的喜剧演员朱时茂,流畅的武打表演变得别有一种错位的诙谐之美。
今年的戏曲晚会还有猴戏,但是并没有六老师
2002 年春节戏曲晚会上的河北梆子戏歌《钟馗嫁妹》,堪称戏歌的一个经典之作。这首戏歌取材于戏曲传统 剧目《钟馗嫁妹》,由著名词作家阎肃作词,描绘的是风清月 朗的静谧之夜,长兄送妹出嫁的温馨场景,主题的落脚点则 是“中华自古多忠良”的赞叹,可谓以传统故事响亮地传递出 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伴舞也是紧紧围绕情境,既有钟馗摆 出各种造型的静态美,又有群鬼“乱舞”的动态美,还融入了 吐火、筋斗等戏曲技艺,整体热闹而不杂乱、活泼而不喧嚣。 音乐方面的熨贴同样难得,河北梆子这种慷慨的燕赵之声更 增添了这首戏歌的浩然正气。
2015年春节戏曲晚会中,首次运用 “虚拟现实增强技术”(Augmented Reality)的虚拟特效来 还原昆曲《牡丹亭》、京剧《西门豹》唱段场景。《牡丹亭》“游园”的姹紫嫣红开遍、《西门豹》“探湾”的波涛汹涌、水光粼粼,梦幻唯美又真实可感的场景通过虚拟特效制作出来,使戏曲唱段的内容得以具象化,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
总之,好的戏歌作品,应该是一个富有意境美的圆融的整体,需以剧 种唱腔特色为基础,将唱词、音乐、伴舞等元素统一到一个具体的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