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 毒教材背后,是文化买办跨越40年的饕餮盛宴

毒教材的事还在发酵。

01

一种预言

先是有关部门回应3点,

500

一是责成人教社整改,二是全面排查,三是广泛收集意见。

500

随后法制日报仗义执言,认为人教社一句道歉和整改承诺无法令人满意,应当追究背后的法律责任。

我们希望随着事件的深入,失职者能被追责,践踏法律底线的人,也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说实话,就算这把真的拔出萝卜带出泥,搞掉几个蟑螂,我认为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局面。

因为我们缺的不是严格的审查制度,而是文化独立。

当我们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说明屋子里已经有无数只蟑螂了。

你以为某勇之流会因此反思自己的行为吗?不会的,他们只会面上认错,然后私下在一起抱怨网友小题大做,或者骂老百姓土,朽木不可雕。

更有甚至,会长吁短叹感叹今天的网络氛围真差,网友真“凶”,红卫兵、极左。

你认为那些让插图过审的人会反思吗?同样不会的,他们只会认为这是某种尝试的失败,甚至会关起门来对自己人说,我们的“创新”遇到了挫折。

在他们看来,这种向西方献媚的举动甚至是进步,是艺术界国际化的象征,是“大方向”!

被老百姓怼了个鼻青脸肿,他们不会认为自己有错,只会认为这是“创新”的“阻力”!

为什么我坚定地认为他们不会改?因为这样的事太多了。过去40年,文化界那些大佬门阀们,就从未真正站起来过。

02

为什么那么多古装电影?

有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中国电影导演为什么喜欢拍古装片?

真的是因为中国观众钟情于古装电影吗?错。

以这几年为例,《红海行动》《战狼2》《流浪地球》都是现代电影,这些电影无论艺术性和观赏性都极强,而且能较好地反映中国人的思想和中国的现状,也非常受欢迎。

那为什么这类片子很少?因为此类电影根本走不出去。

去年10月份,伊朗举办了一场“中国电影周”,我们走出去的电影是什么?《影》《归来》《百鸟朝凤》《刺客聂隐娘》《我是路人甲》《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莫尔道嘎》。

500

这就是艺术家们千挑万选送出去的电影,总共7部,有6部古装。

来看看过去10年里,通过“中国电影周”等活动在伊朗展映的中国电影:《唐山大地震》、《飞越老人院》、《额吉》、《警察日记》、《龙门飞甲》、《转山》、《中国合伙人》、《大闹天宫》、《狼图腾》、《孔子》、《山楂树之恋》、《一代宗师》、《智取威虎山》、《钢的琴》……

不是说这些电影不好,但是这些电影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主基调偏悲观,且无法反应今天的中国。

如果你是外国观众,也没来过中国,看完这些电影你对中国会是什么印象?

你只会认为今天的中国到处都是贫穷、混乱,今天的中国人甚至还留着长辫子。

这方面我们别说和好莱坞比,连韩国都不如,韩国影视剧在海外受到年轻人追捧,因为他们从中看到了理想中追求的生活。

而那些充满悲观或脱离时代的中国电影,只会让很多不了解实情的外国人以为今天的中国仍是如此。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而中国电影会让你认识到艺术原来是可以低于生活的。

为什么会这样?不是中国人喜欢看,是西方评委喜欢看。因为只有迎合西方视角,展现中国落后的影片才能在国际上获奖!

西方评委告诉你,这就是艺术,这就是你们中国人应该追求的艺术。

也就是说,很多导演为了获得西方评委的肯定,会拼命深挖中国落后面,想方设法展示悲观或脱离时代的内容。

因为他们想得到洋人的认可,想获奖。

等拿了奖之后,拥有了名气,他们再回来拍商业电影,拍中国人喜欢的电影,拿高薪酬,赚大钞!

03

文化买办

还有那些设计师。

500

清华美院服装设计眯眯眼被骂,

500

三只松鼠眯眯眼被骂,

500

雄狮少年眯眯眼被骂。

你肯定很奇怪,这些设计师咋这么头铁?明明中国老百姓不喜欢呀,为什么他们还要前仆后继,拼了命的用眯眯眼抹黑国人?

因为他们和那些追求奖项的导演一样,他们不是服务于中国人的,也不是给中国人看的,他们是为了迎合西方评委的。

因为只有把眯眯眼融入自己的作品才能获得那些评委的青睐,只有展示眯眯眼才能走向国际舞台!

等拿到西方设的那些奖项之后,他们再回来,按名气捞金。

这些人就是在中国活跃了40年的文化买办!

文化买办有什么特点?

他们把文化当作赚钱工具,垄断艺术发言权,他们贬低国内艺术,抬高西方艺术,充当西方艺术的中介,从中捞取好处。

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一定是对外阿谀奉承,对内趾高气扬。

因为只有把国内文化贬得足够低,把国外抬得足够高,他们才能从中捞到好处。

500

所以你会看到,他们指导论文的时候痛心疾首,接受采访的时候捶胸顿足。

仿佛中国仍然生活在中世纪。

他们经常喊的口号就是“艺术无国界”,把自己定位为“宇宙人”,仿佛活在云端,忘了自己的血脉,忘了自己的使命,忘了这仍是人类国度构成的世界,忘了艺术家有国界的事实。

他们为什么要忘?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毫无心理负担地摧毁民族文化,毫无心理负担地维护西方那一套。

40年来,中国文化买办享受着十年浩劫后从上至下的情感补偿,却从不成推动民族文化崛起。

什么叫崛起?崛起就是有能力走出去。同样从弱小开始发展,中国工业领域走出去了大量的民族企业,而文化领域呢?除了量产各种公知,还有什么?

每年有多少部宣传中国的电影走出去?每年有多少个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穿越中外?

这些买办们除了在国内捞钱,想法设法割韭菜,他们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吗?

不要听他们为自己辩解的鬼话。文化遭围堵?其他国家、其他领域不被围堵?俄罗斯文化不被围堵?中国工业不被围堵?

说起割韭菜,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次毒教材事件。

你以为教材里面只有插图问题吗?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里面是个深不可测的黑洞,正不断吞噬从业者。

04

毫无底线

500

插图事件出来后,童话作家郑渊洁曝光了人教版教材里另一件见不得光的事,那就是某位主编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在主编小学教科书期间,居然把自己的文章选入课本,还以讲座的形式变相进入中小学校卖书。

这位主编的书还被主管部门指定为新课标必读书。书籍入选后,仅版权收入就达2700万!

而且郑渊洁还曝光,这些人有自己的圈子,在这位主编的圈子里,“一人一篇”“一篇不落”全都有份,全部入选教科书!

作家想挣钱很正常,但通过这种方式挣钱确实令人不齿。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且不说是否优秀,关键适合孩子吗?

以这位主编选入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的《芦花鞋》为例,文章来自于他的小说《青铜葵花》,看看里面的内容,

500

500

你觉得这是四年级的孩子能看的“儿童文学”吗?

如果你去翻一翻那些纳入“新课标必读”所谓的儿童文学,你会大吃一惊。

500

这特么是儿童文学?这是谁把的关?作为父母,我相信多数都没关注过孩子看书的内容,只听说这是指定书目,就放心地让孩子接触。

可是结果呢?是不是触目惊心?

所以,毒教材事件哪是什么失察、过失问题,压根就是文化买办和买办支持者的一场饕餮盛宴!

而且这场盛宴已经持续了40年!

如果说我们的工业领域正从早期的买办横向,向独立自主过渡,那么我们的文化领域则始终由买办控制着。

他们的眼里只有搞钱,为了搞钱,他们毫无底线。

定位上,他们动则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无视民族文化崛起的内在需求,脱离群众、愚弄群众,宣传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

操作上,他们搞文化垄断,打击那些试图崛起的民族艺术家。但凡有人传播现代中国光鲜亮丽的一面,表达传统艺术的美,他们就会在艺术领域疯狂贬低。

这就是文化领域40年站不起来的原因。

05

尾声

文化,到眯眯眼,再到毒教材,我们需要不仅是追责,更需要一场文化独立运动,需要把文化买办的土壤彻底铲除!

文化跟工业一样,没有独立,就没有自主,没有自主,就永远不会有自信!

没有文化自信,谈什么民族崛起?

所以,我更希望这次教材事件是一个起点,一个文化寻求崛起的起点。

希望有更多的文化从业者反思这些问题,创造更多根植民族、服务民族的作品。

永远要记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全文完,谢谢阅读。

文章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观云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