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汉字,连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
4月23日,第27个世界读书日。如今,我们能享受到中文阅读带来的乐趣,离不开汉字这一特别的载体。那么,汉字是怎么演变来的呢?近日,热播节目央视纪录片《“字”从遇见你》聚焦汉字,以一集一字的方式,故事化讲述汉字的来源与流变,再现孕育汉字的古人生活与场景,引发广泛讨论。目前正在播出的“文明的缘起”主题包含五个汉字:文、笔、册、典、图。
1、见微知著,窥见传统文化之美
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每集聚焦一个汉字,讲述该字的前世今生,介绍字背后涉及的古人生活方式、艺术审美范式、技艺制作方法、科学原理等,为观众描摹一个丰富有趣的汉字世界,一个真实立体的古代中国。
譬如在《笔》这集中,透过讲述,观众得以了解到笔的写法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隶书、简体等不同形象,笔的使用方法、材质变化促使书法成为中华文明的符号,后人与前人通过书法隔空对话。再比如《册》这集中,从竹简到纸张,从雕版到活字,册的材料、装帧方式发生着变化,但中华文明借由册来进行传承,从未中断。
可以说,从小切口见证大历史,汉字的写法演变,与历朝历代的技术变迁、古人的审美范式养成息息相关,进一步折射出汉字文明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短小精悍,体会汉字的多元魅力
以影像来追溯汉字起源,纪录片如何推陈出新?《“字”从遇见你》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即兼顾社交媒体属性与年轻受众需求,在创作视角、视听语言风格上进行创新。
一方面,纪录片以小见大的创作视角,从字里行间探索中华文明。一字一世界,每集花5分钟讲述一个汉字,体量虽小,但内容包罗万象。如“典”这一字,从祭祀仪式上的祝告场景到《说文解字》中的珍贵书籍再到历代繁杂的典礼仪式,典雅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美学范式。字的意义演变背后,是古人在社会生活方式的追求、文艺创作意趣的探索、智慧经验的积累与传播,更是中华文明千百年的延续与传承。
另一方面,纪录片在视听语言的风格上进行年轻化创新,一再俘获年轻受众的心。如片尾“今天你写字了吗”年轻萌趣的解说语态、驱车丈量地图的马车动画、拜师祭祀婚礼等典礼仪式的微缩场景还原、毛笔制作技艺过程的特写等,展现出浓浓的趣味性与当代艺术性。纪录片以现代视角解读古代生活,将浩瀚厚重的汉字历史具像化与场景化,让古人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思想文化等更易被观众感知、理解。
3、由古至今,树立文化自豪感
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文字出现,意味着人类建立了文明。汉字出现,意味着中华文明有了实际的载体。文、笔、册、典、图,是先人制造的光。有了笔,璀璨的中华文明才能被记录下来;有了册,一代代中华文明才得以传承。
从“字”里遇见中华文明,纪录片用汉字勾连起中华民族的过去、当下、未来。从汉代的“记里鼓车”到宋代的《禹迹图》,再到信息时代的数字化记录,图的测量方式越来越精确与广泛;从竹简到纸张,册更加轻便且装帧排版方式愈发灵活;从花纹符号到贵族气质,文更具优雅与美感。在纪录片的历时性讲述中,观众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不仅看到汉字的发展脉络与历史图像,更感受到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延续的历史过程,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凝聚力。
汉字,帮助人们理解中国社会的文化深度与厚度。汉字文化已经根植在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在世界读书日之际,纪录片《“字”从遇见你》让观众再次与汉字相遇,在影片饱含情感的讲述中,沉浸式地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华文化的未来更加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