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一个自带流量的国家吗?如果是,国际上排在第几位?
作者丨枫叶君
来源丨枫叶君评(fengyejunping)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不是钱多了,而是真正认识到,“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到底几斤几两。最重要的在于,我们的一切进步都是从这四个字起步,如果再次离开这四个字,我们同样会重蹈覆辙,得意后忘形,忘形后现形,最后一句话:忙活了这多年,还是白瞎了。
实事求是至关重要,包括认识自己,也包括认识别人。就国际而言,对自己国家和别的国家,都应该有较为符合实际的判断。
中国人现在最瞧不起的国家是哪个?毫无疑问是美国。千万别去想非洲,比如,埃塞俄比亚、尼日尔、刚果,也别惦记四周的邻居,比如,阿富汗、缅甸,这些都是咱的亲人,干的不但都是正事儿,而且还卓有成就。真正的,唯一的,可恨的,顾此失彼的,一团糟的,当然是美国。
这不是瞎说。看看电视上口吐莲花的专家点评,网络上火气十足的网友留言,包括小区里下象棋的大爷——当然,只要居委会和物业不禁止他们聚集,他们都在历数美国的罪过和无能,有文化的分析、批评、谴责,没太有文化的则根本不绕弯子,简单粗暴,直接诅咒。
更有甚者,被某些专家教导得一眼看到结果:美国日薄西山,不行了,蹦跶不了几天了。铁道游击队弹着土琵琶唱的那首歌,词都不用改,套在美国身上,完全合脚。
果真如此?大错特错。美国或许真的不招人待见,尤其是我们四周那些没有出国机会,却特别想找美国过招儿的人,他们看不上美国。然而,这只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感觉,可美国并非这些人想象的那样。相反,美国是可恨并强大着。中国人必须明白,要想不失手,不能建立在国人的自嗨上,而是必须认清,这个美国跟阿庆嫂一样不寻常。
就说眼下的俄乌战争,乌克兰人的确很勇敢,很坚决,总统泽连斯基也有足够的办事能力,可是,光这些就够了?普京的霸气虽然当不了导弹使,但俄罗斯确有相当的军事实力,这是事实,而且,退一万步讲,在最初的形势判断中,认为俄军会很快拿下基辅,泽连斯基和他的亲密战友最终跑路,这都不是没有根据。
可是结果呢?从2月24日开战到现在,已经快90天了,普京和俄军都意识到,泽连斯基和乌克兰不是一国在战斗,他们身后有西方和北约。说凤阳道凤阳,不提朱元璋行吗?说西方谈北约,没有美国,你指着卢森堡和冰岛去力挺乌克兰?还得说是美国,美国大笔一挥,提供武器,英国等盟友跟上,俄军突然发现,闪电战早已泡汤,打持久战,以俄罗斯那财务虚弱的身板儿,能耗得过一众西方发达国家?
所以,美国的作用和分量再次被坐实。有美国支持,乌克兰就顶住了俄罗斯。
这几天国际媒体间又有个新特点,有关乌克兰战争的消息,有关泽连斯基的消息,都比前些天相对少了。什么原因?不是顿巴斯无战事,也不是泽连斯基去疗养了,而是拜登开始了自上任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先访问韩国,又于北京时间周日傍晚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的访问,更重要的是,拜登将在23日宣布建立以美国为首的新经济区构想“印太经济框架”,随后,将参加于24日在日本首相官邸举行的日、美、印、澳“四方机制”首脑峰会。
俄乌两军还在打,战争爆发后首位在乌克兰议会发表演说的外国领导人、波兰总统杜达又宣布将再次访问基辅,可是,拜登和布林肯到了亚洲,美国又要和印太地区的盟国接头了,国际媒体就必须把焦距对好了,看看美国又要干什么。平时人们常说“媒体话语权”,事实上,当你力量足够强的时候,媒体转述的多是你的话语,就像郭德纲的相声,不是他强拉着你去听,而是你自己要去听。
“四方机制”始终针对中国,这不必说,如今即将出台的“印太经济框架”则是试图通过加强在包括供应链弹性、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和数码贸易等领域的共同标准,将该地区有共同利益的国家更紧密连在一起。
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看,“印太经济框架”指向明确,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更直接指出,这一框架就是要抗衡中国在印太地区不断增强的经济影响力。新加坡智库东南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梅农在接受日经新闻采访时说,“印太经济框架”所谓的推动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实际上就是离岸工作重组的代码,其目的是“试图将中国挤出供应链”。
人是铁饭是钢。我们是很坚强,但供应链比我们更坚强。所以,尽管如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一篇分析中所认为的那样,就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的盘算看,美国或许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就中国目前的反应看,我们对拜登的亚洲之行也是高度重视。拜登还未宣布,中国外长王毅就以“三个应该和不应该”来驳斥美国,同时提醒相关国家站稳立场。第二个“不应该”就是“不应该破坏产业链稳定”。
可见,我们虽然坚信美国“试图拿一个什么框架来孤立中国,最终孤立的将是他们自己”,但言辞之间,担心并不是完全没有。完全没有就不必担心,比如,当有人说:明天要准备好电费,太阳不出来了!我会担心吗?压根儿不会,因为,海明威的那本小说和姜文的那部电影早就达成共识:太阳照常升起。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标题:乌军掩体里的这个发现,与中国软实力有关。不知是第几感觉作祟,当时我就觉得这个风格似曾相识。我给自己透底:八成是某弹琴。为什么?因为我嗅到了三个字:咱牛逼。点开后发现,我并没有冤枉谁,就是那把琴。文章说,俄罗斯记者在马里乌波尔被攻占的乌军掩体中,发现了外文版的《孙子兵法》。于是作者感叹:软实力啊。
《孙子兵法》是很有名,但是我在想,就此一本小册子即对我们的软实力感慨一番是不是太廉价了?按照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观点,软实力是指在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所具有的除经济及军事外的第三方面实力,主要是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及民意等方面的影响力。而与世界主要国家对比,美国在软实力方面从未衰落,而且始终保持领先。
大学对一个国家的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而那些高水平大学的带头作用更不言而喻。上个月,世界大学排名中心发布了2022-23世界大学排行榜,在世界排名前10的大学中,美国大学占了8所,仅有的另外两个名额归了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世界前三名均来自美国,它们是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此外,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也位居前10名。而在排名前100所著名大学中,美国大学占了整整一半。这,还不够证明实力吗?
从掩体里捡到的一本书,和通过各项数据分析出来的大学排名,到底哪个更能代表软实力?应该说,美国记者向来不善于写赞美类文章,但是,美国的软实力真的很强。
帮着乌克兰抵抗俄罗斯,美国的武器体现了军事实力。拜登首访亚洲,国际媒体随即聚焦韩日,这是美国对舆论的影响力。“印太经济框架”出台在即,相关国家关注,中国给予高度警惕,这是因为美国具有最强的经济实力。说到大学,美国在科技和教育领域的硬核又是不争的事实。硬实力明摆着第一,软实力又远超第二,这不是妥妥的全能选手?
可是,在现在很多国人眼中,美国不说千疮百孔,也是自顾不暇、进退失据。是这么回事儿吗?谁信谁是傻子。可是偏偏有人信,在自己臆想的王国里,随便捏弄,好像这个国家的百姓没别的本事,就会选出一帮蠢人来帮着我们凿穿美国,不用中国人费力,他们自己就能再度上演冰海沉船,而且还是现场直播。
什么原因?我认为是某些学者专家和媒体的责任。是他们让许多神智并不太清醒的国人产生了幻觉,让很多人以为,不是胜利在望,而是已经胜利在手了。美国一直那样,它没有骗我们,倒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忽悠了。让人不安的是,这些专家和媒体还在毁人不倦,他们越说美国不行,很多国人就越亢奋。三国里谁亢奋?马谡,可最后到底还是把街亭丢了。
我们过去吃过太多不实事求是的亏,这一点90后和00后没有体会,80后也难说,可是别的更老成的各种后却有切肤之痛。近的解放台湾,远的解放全人类,这可不是一般的豪迈,与此相比,某某网络作家的所谓“星辰大海”根本不算什么。只是挺冤,当时的我们不怕去拯救别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但问题是自己缺粮票,当时多为本地粮票,别说世界通用,就是全国粮票也是稀罕宝贝。
小小几张粮票,耽误了多少雄心壮志?最后发现,不是我们没看清世界,而是自己不认识自己。
从哲学的角度说,在一个坑里把脚弄断了,那叫骨折。在同一个坑里再次骨折,那叫缺心眼儿。断了之后还不想爬出来,那就得永久告别自行车,回头还得向自己的引路人由衷地说声“谢谢啊!”。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就绝非一般理性分析所能解释,而只能归结于那两个字: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