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关心经济?其实他们在为某些资本出气叫屈
1
上海市4月份的经济数据出来了,不出意外,糟糕。
上海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上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9.2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2%。2022年4月,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86.17亿元,比去年同月下降61.5%。
公知顺势疾呼:除了胡锡进,没人关心经济了。
脚趾头都一眼看出来,这不就是肆意歪曲,散布不实之词(和造谣有区别乎?)?
胡锡进自然醒目,立即发文批评:
玩自媒体的都知道,自媒体平台很多,虽然尺度各不一样,但标题过度夸张、煽动、营销,容易被直接摁在后台摩擦。请看以下平台的发文规则。
(最后这个截图是某易自媒体号的发文规则,这脑回路,请品鉴)
但,这篇标题党小作文畅行无阻,这就颇有些奥妙了。本号以敬仰之心拜读,想了半天,懂了:原来是帮垄断、“买办”痛骂年轻人,叫屈。
2
公知痛骂:
1.你们年轻人,反互联网垄断,玩政治正确!
2.你们年轻人,反资本、锤大厂高于一切!
3.你们年轻人,见不得资本家好,对资本家垮台拍手称快!你们甚至网暴企业家!
4.你们年轻人,不操心自己的衣食住行,瞎操心芯片和科技!
5.你们年轻人,自私自利,抗拒加班,抗拒裁员,还要看企业破产的笑话,你们年轻人自私到连迟到的外卖小哥都要骂!
就是你们年轻人整天怼资本家,怼企业家,搞到资本家和企业家不敢说话,你们不懂中国经济,不关心经济,还要搞到大家都不想关心经济!
公知如此痛骂年轻人,就差脱口而出年轻人是“暴民”了。
恭喜这一届年轻人,你们拿到了史上被贴标签最多奖。
3
居然骂年轻人不尊重外卖小哥,公知忘性可真大:2020年9月8日,《人物》杂志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刷屏,深度曝光了垄断平台如何用大数据和AI算法,不断压缩外卖小哥的送餐规定时间,迫使小哥以逆行、闯红灯、超速等与死神赛跑的方式完成送单拿到奖励。
而小哥付出的代价是:
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数据显示,在上海,平均每2.5天就有1名外卖骑手伤亡。同年,深圳3个月内外卖骑手伤亡12人。2018年,成都交警7个月间查处骑手违法近万次,事故196件,伤亡155人次,平均每天就有1个骑手因违法伤亡。
此文震惊全社会,垄断平台居然这么玩?以前有人怪外卖小哥不守规矩,压根没想到背后是平台的AI算法在逼迫!
2021年5月,北大博士后陈龙用自己送了半年的外卖经历发表了研究外卖骑手送餐的论文,在舆论里也火了,再次揭示垄断平台算法的压迫性。
国家果断出手监管,2021年7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
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督促平台及第三方合作单位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外卖送餐员参加社会保险。
2021年9月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召开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就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对美团、饿了么、滴滴、达达、闪送、货拉拉、满帮、到家集团、阿里巴巴、腾讯等10家头部平台企业开展联合行政指导。会议指出,当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较为突出,平台企业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准确理解和把握《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依法合规用工。
自此,外卖小哥等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一步步走上正轨。
仅仅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外卖小哥就可以问问公知,我们外卖小哥是不是应该像以前一样被锁定在垄断平台的AI算法里?不用结婚生子,不用放假娱乐?让年轻人多赚一点钱,多点时间去消费,这是不是经济该有的样子?这是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把资本逼入绝境?
本号模仿一下公知的口吻:我本以为,这不是基本的经济常识吗?
4
年轻人还可以追问,公知先生女士们,如此痛骂年轻人,你们凭什么?就凭你们是公知?能否举出一个例子,证明你们曾经实实在在给年轻人解决过一个实际问题?
公知(本号没说是100%哈)是闭门造文的“精英”,眼里有高贵的西方价值观,香甜自由的国外空气,但圈子里没有中国普通劳动者的位置。
就是一些细分平台背后,也是某些资本的支持。
而就在不久前,公知还把建言保产业链的经济学家喷得体无完肤,参见:
工人集中管理保产业链是现代版奴隶制?品鉴公知PUA出神入化的新境界
现在公知终于开始喷年轻人了,一口气给年轻人贴了那么多歪曲的标签:玩政治正确,敌视资本,网暴企业家,不懂经济,瞎操心核心科技,自私自利。
本号特别注意到公知说有人“网暴企业家”。
只要说到事实性的部分,公知就语焉不详,让你猜猜猜。其实,事实对于公知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让标签飞。
本号还真想不出网暴企业家之类的事。这两年处于舆论场浪尖的企业家,倒是有一两个,马某,柳某某。莫非公知说的是他们?
再回头复习一下,公知痛骂年轻人的第一大罪状就是“反互联网垄断”。
所以,只要把公知嘴里的“资本”替换成“垄断”、“买办”,他们的真实表达就秒懂了吧?
公知真正不爽的是,人民对垄断、“买办”的批评!国家对其背后资本的规范,您猜公知会认同吗?比如对外卖小哥,当时就有人反对政府监管垄断平台。
4月份的经济数据出来了,数据是今年最差,公知们如何不借机发挥,帮垄断、“买办”出气抱屈呢?
这才是“除了胡锡进,没有人关心经济了”的深层真实。绝大多数人很难注意到买办的话术,还以为人家是在真心为经济呐喊,人家是为某些经济成分抱屈而已。
中国有那么多的企业和资本,除了互联网企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有着好多的优秀企业,华为、大疆、比亚迪、小米、福耀玻璃、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小鹏汽车,这个名单还可以拉出好多页。这些优秀的企业、企业家和资本,有人去横加指责吗?(华为例外,原因大家都懂)
所以,公知狂喷年轻人的那些恶意标签,“玩政治正确,敌视资本,网暴企业家,不懂经济,瞎操心核心科技,自私自利”,全都是典型的偷换概念、混淆是非。
5
抱屈就抱屈吧,可是公知为什么要挑年轻人当靶子呢?
还是这张截图给出了答案。
吴晓波只是一些观点被年轻人批评而已,公知何以如此上纲上线,为何连这样的争论都忍受不了呢?
在公知的眼里,大众总是需要被“启蒙”的,他们永远高高在上,“拯救”普罗大众。
到了“除了胡锡进,没人关心经济了”,还是这熟悉的味道:
年轻人提出批评,公知就如此痛苦,感觉被“恶语相向”,好“悲凉”。调转过来,公知一口气给年轻人那么多歪曲标签:玩政治正确,敌视资本,网暴企业家,不懂经济,瞎操心核心科技,自私自利。这操作,有点太惊艳了吧?
这一届年轻人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亲身经历了从温饱走向小康,经历了从粗放高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他们更有丰富的国内外旅游求学工作视野,不再通过公知的嘴来了解世界、对比中外,再加上互联网戳破了公知曾经编造的各种谎言,年轻人分分钟教公知做人。这届年轻人不好忽悠了。其佼佼者的见识和格局岂是公知所能比。您猜公知咽的下这口气吗?
(在公知的高光时刻,连企业家似乎都丧失了“独立思考”)
公知们,你们究竟还能不能反思一下自己呢?能放下自己的双标吗?
经济要发展,资本要有序,平台要健康,人民要更高质量的幸福,本号相信这些都能实现,也必将实现!这是中国人的正道!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请三连加转发吧,谢谢您的鼓励!
欢迎同步关注公众号:咱们事实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