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512

来源:微博@禾几Voix

非洲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自身并不富裕,不少国家长期接受外国援助。

但面对中国遭受的巨大灾难和损失,非洲国家官方和人民却纷纷慷慨解囊、鼎力相帮。不完全统计,来自非洲的捐款折合人民币5497万多元,并捐赠了50吨救灾物资。

其中,有几个国家不顾自身困难向中方提供的捐助,更是饱含了对中国人民的感情:

加蓬总理恩东在向中国大使宣布加政府将向中国政府提供50万美元救灾款时动情地说,加蓬有句谚语,“一家着火,众人帮灭”。中国曾给予我们很多帮助,现在中国有难,加蓬有义务帮助自己的兄弟。

马里总统杜尔亲自主持捐赠仪式,并在现场又当即决定将已承诺的捐款增加一倍。他表示,马里虽是穷国,但要向中国兄弟表示一份心意,马中两国人民分享成功和荣誉,也共担艰难和困苦。

赤道几内亚仅有100万人口,却提供了100万美元援助,相当于每位赤几公民捐款1美元。赤几总统派外长专程将100万美元送到灾区。

另外,赤道几内亚2020年2月时,还向中国捐赠200万美元,抗击新冠疫情。

“灾区急需大量帐篷!”这是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一句话。

派驻世界各国的中国大使、总领事和外交官们紧急行动起来,通过官方、民间、市场等各种渠道搜集帐篷。

驻英国使馆紧急约见英方官员,获到7500顶帐篷;

驻法国使馆四处联系货源,遍扫市场存货,有一顶买一顶;

驻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荷兰的使领馆发动当地华侨华人团体捐助帐篷数千顶;

驻墨西哥使馆利用各界捐款紧急采购近千顶;

驻瑞典使馆向瑞方详陈灾情,瑞方决定清查全国库存,尽可能向中方提供更多的帐篷;

驻欧盟使团不放过任何机会,将捷克一个偏远基地的9顶军用帐篷也征集进来;

斯里兰卡一家帐篷生产企业从我使馆了解到地震灾区急需帐篷,决定将已售出的500顶悉数转让中方。

随着各驻外使领馆工作的全面展开,一条条好消息迅速传回国内。

驻伊朗使馆报告,伊方将援助帐篷数量从700顶增至3000顶;

驻美使馆报告,美各界将提供5655顶;

驻联合国代表团报告,联合国难民署将提供11000顶;

驻巴基斯坦使馆报告,巴方决定捐出其国内全部库存22260顶;

驻沙特使馆报告,沙方将提供99300顶……

短短几天,外交部门从世界各地筹集到帐篷近18万顶。

为了让受灾群众的生活条件早日得到改善,驻外使领馆“各显神通”,联系各种交通工具,以最快速度把帐篷运往四川。

国航、南航、海航的海外航班极尽运能,在有关部门协调下,迅速把在各国募集的帐篷运往国内;

比利时一家快递货运公司从飞机上撤下正常运输货物,换上帐篷,更改航线直飞成都;

美、德、芬兰、墨西哥的航空和运输公司免费运送;

印空军放弃公休日,紧急调动3架包机转运帐篷;

巴基斯坦空运陆运双管齐下,4架次军用运输机飞往四川,16辆集装箱卡车驶向红其拉甫山口……

5月14日,俄罗斯一架伊尔—76运输机降落在成都机场,首批外援帐篷卸下机舱,运往灾区;

17日,又一批来自俄罗斯的帐篷飞抵;

18日,法国、意大利的帐篷运抵;

20日,沙特、伊朗的帐篷运抵;

21日,约旦、乌克兰、新加坡等国帐篷运抵……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地震后,俄罗斯14日提出援助要求,之后俄紧急情况部的飞机和救援队就一直处于待命状态,在莫斯科的机场等候随时出发。

俄高层多次郑重表示:俄方已做好准备,将尽其所能为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

而在中国方面,接待俄罗斯救援队的整个准备工作、联系专机、入境手续、配合搜救队的翻译工作,都是由外交部准备就绪。

5月15日晚,外交部3名赴四川工作组人员得到通知,要求准备随时出发。

16日凌晨3点,3人接到电话,通知他9点半准时出发去机场,12点半飞成都。

16日下午3点15分,工作组到达成都双流机场。

俄方提前给中方提供了救援队人员名单。从上可以得知,俄方一共来了50人,其中有29名专业搜救队员,有15名外科医生、心脏复苏医生和心理医生,其余的是后勤保障人员。紧急情况部部长邵伊古的女儿也在其中。

16日下午5点20分,装载着俄罗斯救援队员和设备的伊尔—76专机飞抵双流机场。舱门打开后,依次驶出一辆德国产的专用救援车、一辆装着各种物资的大卡车及一辆负责通讯和人力运输的小型车,接着,救援队员们迅速坐上中方提供的大巴后向绵竹市的汉旺镇驶去。

俄方的三辆车没有中国牌照,救援队的俄罗斯司机也没有中国驾照,正常情况下是不能在中国境内行驶的,为此,四川省交管局的负责人特意乘坐随队警车,沿途提供一切便利。

四个小时后,俄罗斯救援队首先抵达汉旺镇。

救援队一到现场,迅速在相对安全的地方建立大本营,队员们根据各自的分工三三两两分头投入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

他们支起各种天线,有微波通讯的,还有海事卫星的,一共有好几套。派出去的队员时刻都与大本营的总部保持联系,搜救队员头盔上的摄像头会将拍摄到的救援情况实时传送到莫斯科,莫斯科的值班员会远程实时监控并进行现场指导。

当天夜里,俄救援队顾不上旅途的劳累,连续作战,先后搜索了一个中学、一个菜市场、一个四层的居民楼、一个派出所的宿舍和镇子里最大的一个超市等12处地点,但都没有发现生命迹象。所有人都心情都十分遗憾。

从16日晚10点至17日中午,搜救队员仅休息了1个小时。

17日中午,他们接到通知,在都江堰市某处发现生命迹象。

队员们不顾疲劳,也顾不上吃饭,立即赶往都江堰。

途中遇到危桥,队员和工作组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下车徒步过桥。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跋涉,终于赶到目的地。

那是一座六层楼房,地震时第一层塌陷到地下,上面五层虽没完全倒塌,但也摇摇欲坠,一旦发生余震,随时可能坍塌。

救援队员在进行了仔细的现场勘查和安全分析后,决定立即展开搜救。

现场气氛非常紧张,人们期待着在震后一百多个小时后,生命的奇迹能够出现。

“快准备救护车,这个人还活着!”20点55分,救援队员突然喊起来。

果然,现场三条搜救犬都有明显反应。

队员们立刻用探头勘察里面的情况。

外交部工作组人员趴在倾斜的地板上,把嘴对准地板上一个小洞,大声喊到:“我们是来救你的!你听到了吗?”

但是,一切是那样寂静。

工作组人员请俄方通知危房外面的保障组,暂时将发电机关闭,减少噪音。后再次趴下来冲那个小洞大声喊,希望它能够成为一条通往生命的通道。可是,还是那样寂静。

不知喊了多少遍后,突然,从地板下面,好像是很深、很远的地方,传来一声微弱的女性的声音:“我在这儿!”

这个回答音量很小,但在现场人员的心中,如雷鸣一般,令人终生难忘。

现场4名俄方队员异常兴奋,决定马上实施救援!

晚上9点16分,一个长约1米、宽半米多的切口很快在倒塌的楼板上切割开,俄方六名队员同时把胳膊伸下去,从下方托住幸存者并慢慢地将她拖出来。

中俄医生通力合作,立即进行了紧急处理。俄方的担架已经抬到切口的地方,幸存者被抬上担架立即送往医院。

这名幸存者叫徐荣星,61岁,都江堰管理局的退休员工。

当时有些人围观,周围的居民、包括幸存者的女儿都在现场。大家知道她还活着后,都非常激动。俄方有几名队员,尤其是女队员,眼里都含满泪水。

幸存者被抬出来的时候,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队员们互相拥抱,因为这些天来四支外国救援队艰苦作战,辗转各地,终于营救出了一名幸存者。

当救援队员们离开宿舍区前往下一个搜救点时,居民们自发站在道路两旁,用热烈的掌声欢送他们,大家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后来,白岩松曾在节目中根据徐荣星获救的故事,讲了一个网友的段子,说俄罗斯救援队在都江堰救了一位老人,她被救出来之后看到眼前都是外国人,于是当场惊呼,“狗日的地震好凶噢,都把老子震到国外去了。”

后来徐荣星解释说:“不,其实我没说这个话,都是网友编的……”

2010年,俄罗斯6名救援队员回访四川,与徐荣星见面。

救援队员们专门给徐老太带来一套俄罗斯套娃玩具、一套餐具、两件救援队的T恤,以及两枚救援队的徽章。

救援队员说:“套娃在俄罗斯象征着生命,餐具她搬进新家后用得着,T恤和徽章则表达了我们的祝愿。”

而徐荣星则给送给6人正宗的青城雪芽茶叶,希望他们能记住四川的味道......

500

【配图】救援徐荣星现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