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由此种行为倾向蔓延,悲剧或将再次上演!
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我就在网上看到了一朵开满了花的奇葩。某抖音博主了条视频,配文是“给大家看看我的结婚证”。
起先我以为又要被塞一嘴狗粮,可仔细一看视频,我缓缓打出一个问号,这啥?虽说我35了还是单身兔,但好歹认识结婚证长什么样子。可这位博主晒的“结婚证”呢?看封面写着“伊斯兰婚约”,上面还有我不认识的花体字,估计是阿拉伯文。下面还有一行字我就不念了,识字的都知道啥意思。封面就一股浓烈的宗教气味,内里就更别提了。虽然不信教,但好歹西域呆了几年,又经常涉及宗教话题,攒下那点粗浅的宗教知识告诉我里面应该是伊斯兰教宗教典籍的内容,同样有疑似阿文。
,时长00:06
这个所谓的“伊斯兰婚约”从内容到形式显然不符合我国婚姻法律,更严重的是,它还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国家的法定结婚证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要自己再搞一套?还是说已经得不到这些人的承认了?可是正常情况下,按照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共同认知,所谓结婚证一定是指国家民法典和婚姻登记条例颁布的法定结婚证件,不会有其他含义。所以,这位新人把“宗教婚约”称为“结婚证”,显然问题不小。
个人推测出现这状况有两种可能。一是当事人夫妇根本就没有办理法定结婚登记,直接用所谓的宗教“结婚证”代替了国家法定结婚证件;二是一部分网友猜测的,当事双方有国家法定证件,但又跑到宗教场所办了个“结婚证”,并以此作为他们认可的结婚证件。
然而不管哪种都代表着一个不正常、甚至可以说是危险的倾向,那就是在一部分群体中,他们根本不认国家颁发的结婚证等法定证件,或者说宗教的效率高于国法,宗教所谓的权威大于法律,国家的权威。
请不要觉得我是没事找事脑洞大开,这曾经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曾经在西北某地有一段时间极端主义泛滥,部分人群不认国法认教法,不尊国家尊宗教。我一个朋友说在基层某派出所工作时,曾亲眼简单很多人不愿领取国家发布的身份证件,乃至当着他们的面丢弃毁损。这不只是不爱惜物品的问题,深层次反映出在他们眼中公民和教民身份,国法和教法的位置发生了完全的错乱。
这种现象蔓延的结果就是,一段时间内,三股势力包括宗教极端主义猖獗,普通群众被剥夺了包括穿衣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在内的各项个人自由。比如一个不信教的维吾尔族朋友为了躲礼拜,甚至于在周五礼拜日的时候,全家躲在家里不敢吭声。
婚姻方面同样是乱象丛生,不领结婚证、早婚、重婚、近亲结婚等违法现象群魔乱舞。例如某宗教人士打着宗教的旗号,以念“尼卡”的方式,先后与12个妇女“结婚”,妻子最小年龄12岁,相差45岁,婚史最短一次只有7天。此人还多次结婚离婚,甚至一年内两次结婚两次离婚。一段“尼卡”结婚,一段“塔拉克”就可以离婚,结婚离婚跟过家家一样随便,国法和家庭责任都被弃之如敝履。这也就是为什么《新疆去极端化条例》将不履行法律手续以宗教方式结婚或者离婚列为极端化表现的原因。
注意一点,公民有权按自己的喜好举办结婚仪式,包括信教公民依法举行宗教婚礼。但开头提到的这个视频所传递出的宗教高于世俗、教法压过国法的危险倾向,我一向非常警惕的。因为宗教一旦得不到合适规制很容易染指政治,侵蚀公民个人自由,一如曾经的西北某地。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为什么如此警惕这个宗教意味浓烈的“结婚证”,因为它代表的极端主义的苗头或者说倾向,可以说已经非常严重了。类似相关的情况这几年集中出现,集中表现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而很多现象还没有暴露出来,可以说宗教极端思潮回溯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亟需线下有关部门重视并开展工作。千万别小看,以上判断绝非危言耸听!还是那句我重复了很多次的话,保守和极端只隔一张纸,极端和暴恐只隔一把刀,别安稳了没几年就忘了曾经的痛。有些代价我们未必能承受的起!
作者:绿洲猎鹰,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