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不是简单的性别对立,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月12日深夜的时候共青团深夜对极端女权的行为进行了发文谴责,称其为网络毒瘤,笔者由此引发引起了浅浅思考,很高兴笔者的第一篇文章能够抛砖引玉,也打算填下文章挖下的坑,讲讲当今时代的女性状况以及我们在男女平等上还可以怎么做。
在谈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首先得明白一个基本事实: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权利不能脱离义务而存在,义务也不能游离在权利之外。我们谈如何为女性争取权利的方法从来都不是希望男权让步赋予我权利,根本方法是不断健全相关的法律和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女性的劳动权,女性能够通过劳动去挣钱养活自己使得自己有物质保障成为一个独立的自由人。这其实跟毛主席那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思想是一致的,妇女也能跟男性一样顶住生产半边天,通过不断地劳动生产从而争取各种权利,而不是要男性顶住整个天然后让女性在底下乘凉。极端女权的思想就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他们的思想体系里面是丢掉劳动丢掉义务,只谈了权利,笔者认为这种思想跟妇女节被魔化为“女神节”一样,两者都是将女性游离与生产大家庭之外,根本与女权无关,也背离了妇女节的意义。
那么当今女性的状况如何呢?我们分别从教育、就业、生活三个方面去谈。
1.首先是教育方面。女性的教育状况是直接反映女性社会地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逐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妇女保障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去保障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建国以前我国女性文盲率高达90%以上,所以1949年建国之初我国就花大力气扫除女性文盲,因为教育是基础,如果不首先解决女性教育问题,女性思想得不到解放,那就谈不上从就业上保障妇女权利,也就谈不上解放女性生产力,更谈不上男女平等。我国15岁及以上文盲率从1949年的80%下降至2020年的2.67%,在2021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也提到女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6%以上。
那么由此可见国家在很早就十分重视女性教育问题,并且这个方针会一直延续下去。当然,由于某些地方经济落后,有的女性可能读完小学就直接打工就业甚至有的女性直接无法接受教育,这是经济问题,我国下决心要搞共同富裕是可以解决这类问题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如今在一些地方还是有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国家一直在方面作出努力,派出乡村教师去这种落后的地方教书,让更多的适龄儿童接受教育。这不是马上就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
2.其次就是就业方面。对于就业问题,是目前需要着重解决的点之一,社会存在着就业歧视。第一就是由于女性自身生理结构的差别,体力上比不上男性,导致用人单位在一些体力劳动上优先选择男性劳动力;第二就是由于育龄女性在生育期间无法劳动导致用人单位对于女性的歧视。这个问题是目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同样是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也提到了这一点,禁止用人单位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工资、恶意调岗、予以辞退、解除劳动(聘用)合同。包括在4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记者会中提到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中也强化了这一点。
可是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我们要明白一点,那就是企业不是慈善家,企业需要的是经济效益,育龄妇女产假期间无法劳动,无法生产效益,也许企业里一两个女员工休产假对于企业本身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是成批女员工同时休产假,企业不得不花另外的钱去聘用临时工填补员工缺口,这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于是就有企业在聘用女员工时直接询问对方是否有对象、未来是否有生育打算的荒诞新闻。目前大家比较热烈讨论的“男女同休产假”是一个解决方法,但是这又会引发新的歧视,用人单位可能会直接歧视未来有二孩三孩打算、已婚未育的男女职工,这其实是在开倒车,不仅仅侵犯女性的劳动权还会侵犯了男性的劳动权。那么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这不仅仅需要企业本身去承担成本,更加需要政府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去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政府可以对这些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者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不是盲目的延长产假,而是政府设立专门的育儿机构,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女职工可以更早的回归到工作岗位,减轻用人企业的成本;二来也可以减轻夫妻双方的育儿压力,也可以间接增加大家的生育欲望。
(说到这个点可能有的人会出来指责“你这不就是让我多生吗”“我的子宫我做主”。要记住,笔者提出的第二个想法跟国家出台的“三胎”政策一样,出发点不是强迫大家生小孩,如果你真的没有生育欲望,你可以不生,但是也没有必要面对国家出台类似的保障政策阴阳怪气,甚至嘲讽有生育打算的女性,认为她们是异类。如果你们真的有这种想法,那么我觉得你可以自问到底是为女性争取权利,争取男女平等消除就业歧视还是单纯的想挑起男女对立,将阶级矛盾错误归咎于男女矛盾。)
回归正题,对于就业歧视这个问题不能能仅仅让企业独自承担成本,但是也不能完全让政府去承担成本,这个成本我觉得是需要夫妻双方、企业、政府等多方共同承担的。对于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一蹴而就解决的,而是需要不断实践,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然后一步步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所以我对未来是持乐观态度的,毕竟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史,社会主义社会是能够慢慢解决问题的。
3.谈完教育、就业,最后谈的就是生活方面问题,这个方面其实涉及挺多领域的,我们在这主要讨论法律、思想领域。
①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之前,社会长期处于男尊女卑,女性权利长期收到侵害;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出台《婚姻法》《义务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都是在不断提高女性地位,保障女性权利,只有有法可依才能谈男女平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挥发展,家庭暴力愈加严重,于是我国在2015年出台了《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进行严厉惩罚,随着这部法律的出台,至2020年在婚姻生活中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下降至8.6%。有下降的趋势是好的,但是假如在自己身上发生了,那么概率就是100%,我认为目前我国在这方面问题出在执法上,有法可依也得执法必严,受害者在收集证据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女性难以很好的维权。我觉得在这方面司法机关对于受害者可以加大帮助力度,执法机关加大打击力度,更重要在于受害者方不能因为对方道歉了承诺不会再发生就容忍原谅,要明白家暴只有0和∞,国家出台了反家暴法,受害者就要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至于某些地方存在的女性被家暴后法官仍不判离婚导致女性困境加剧,我觉得需要司法机关本身体系不断完善,加大内部的监察力度,及时除去司法上的蛀虫。
至于许多人关心的所谓的“女性离婚难”话题,再加上离婚冷静期的出台,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其实笔者一开始对于离婚冷静期是比较赞同的,在中国儒家思想的根基下,我认为家庭和睦是比较重要的,离婚冷静期的出台能够防止那些冲动离婚的出现,但仔细思考我对离婚冷静期持观望态度。当然了这都是题外话了,回到大家前面的话题,其实我认为不仅仅是“女性离婚难”,我觉得是男女离婚都难。我们翻看《民法典》第五编第一千零七十九条中列举了调解无效准予离婚的五点,其中认定最困难应该就是第五点,这就是大众对于离婚难这个看法的根源。
夫妻关系其实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感情,除了当事人双方,其他客观主体都是没有办法去完全了解这个“夫妻感情破裂”的。一种情况是假如我和我的另一半某一天因为晚饭吃不吃虾问题吵起来了,结果愈吵愈烈,最后不欢而散,最后竟然去法院申请诉讼离婚,法官一看觉得很荒谬,心里想着这怎么能成为夫妻感情破裂呢?可是我告诉法官这就是夫妻感情破裂,因为我不喜欢吃虾,但是我另一半喜欢吃虾,我们的感情已经无法调和了。所以我们看,除了当事人双方,旁观者是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感受的,所以这也容易造成第五点认定的困难,所以有的法官在第一次判决时不会轻易判决离婚,这其实也跟我前文提到儒家文化根源有关,这就导致离婚难;第二种情况就是在判决离婚时法官是主观性比较强,在一定意义上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这两种情况都是问题所在,我觉得司法机关在这方面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对于离婚案件的分析研究做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不是说司法机关以后多判离就解决问题了,这样婚姻的庄严性将不复存在,夫妻因为琐事吵架之后就提交证据感情破裂然后等着法院判离,婚姻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游戏。
②在思想上,我是认为事在人为,人本身是一个最大的变数。
社会需要不断加大对于男女平等的宣传力度,这个宣传不是所谓的“对着照片数人数”,那只是矫正过枉,而是加强对于男女平等的观念宣传,让大家都知道“妇女也能顶半边天”。作为女性,首先得明确一点,我们不是弱势群体,我们不需要为了权利而争取权利,比如之前上过热搜的“女性车厢”问题,女性群体就得明确一点,这并不是所谓的为女性争取权利,这也不是所谓的男女平等,假如你认为设立女性车厢就是为女性争取权利,那么你就是在变相承认自己是弱势群体,那么在根本上你还是丢掉了义务只强调了权利,你只是希望男权让步给予你权利。只有你站出来对这些所谓的“特权”说不,你才承认你跟男性是平等的,才能进一步谈男女平等。
文章的最后想插一句题外话,对于前段时间比较热议的丰县事件以及更前段时间的杭州杀妻案为什么没有放进正文去讨论呢?因为这并不是男女平等问题,这本身是一种犯罪行为。犯罪就是犯罪,犯罪是恶性行为。至于有的人会问,你说这不是男女问题,那么为什么此类案件加害者男性远远多于女性呢?那么我可以回答你,当你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陷进极端女权的思维圈,你的思想就还是停留在简简单单的男0.5女0.5的思想,这其实跟之前共青团批评的“照片中怎么没有女性”如出一辙。无论受害者是女性还是受害者是男性,这是犯罪问题,不是男女问题。男女议题重要吗?重要,但不是什么话题都应该扯到男女话题上,对于犯罪行为的出现我们就应该谴责犯罪嫌疑人,保护受害人,去思考如何遏制类似的犯罪行为的出现;宣传长征精神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跟随前人的脚步,走好属于我们自己的长征路。男女双方是不应该对立起来的,面对恰流量的无良媒体,看着乐呵就行了。在网络世界的我们不能被一些歪风邪气所带偏,要带着辩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背后的根源,而不是单独停留在简简单单的加减法上。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就得做到真女权,务实的女权。
男女不平等是漫长的历史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消除的,要实现男女平等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然后不断总结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