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美国天然气,中国含泪赚十亿美金
【本文由“澳洲的墨尔本_扯蛋的民主邪教”推荐,来自《美国欧盟宣布达成天然气协议,美媒立马“泼冷水”:只有象征意义》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很快《纽约时报》发长文“泼冷水”,称这个协议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征意义的”,因为短期内,美国根本没有能力出口更多的天然气,而欧洲也没有能力进口。
知道为什么美国的天然气不能够再增产了吗?因为最近的增产销售对象就是中国。
2018年的时候,特朗普掀起贸易战,说中美贸易不平衡,强迫中国购买大量美国的商品。
美国既不同意放松限制让中国买美国的高科技,也不允许中美贸易失衡。
特朗普提了个想法,说让中国买美国的天然气和大豆,金额达700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长说,想让特朗普高兴,中国就要多买美国的天然气,美国媒体热炒这个700亿采购,特朗普也在谈判中咬着这一条不放,强迫中国进行购买。
到了2020年,特朗普看到中国如此硬气,知道条件不好谈,也为了连任成功,对中国就放松了条件,在其他方面让了一步。而中国出于诚意,也让了一步。
正好2019年中国闹了气荒,到处天然气不足,大豆也几乎全部进口,于是让的这一步,就让在了天然气和大豆上。
中国以大规模进口美国天然气和大豆为条件,和美国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双方互相解除了一些制裁,让两国经贸关系中止了恶化趋势。
美国要求中国必须每年进口几百亿美元的天然气,这是个天文数字。
要知道,2014年的时候中俄签署了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大单,但这个总金额是在30年时间里完成的,平均每年才100多亿美元。
中美之间的条约细节没有公布,但应该也是类似中俄天然气的架构,气价不会像欧洲那样上蹿下跳,动不动几倍十几倍的涨,而是长期保持稳定,波动很小。
2020年,中国和特朗普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承诺会进口美国的天然气,美国全国曾为此欢欣鼓舞,特朗普也把此事当成重大政绩,大吹特吹。
2021年,中国开始履行和美国签署的经贸协议,短短一年时间中国企业和美国之间签署了6份进口长协购销合同,美国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商。
中石化就是在2021年10月21日,和美国企业全球风投液化天然气公司谈好的20年长协条款,采购总金额达数百亿美元。
2022年,中国被迫在美国订购的天然气开始陆续运往中国。
价格确实很低,但中国也确实是被迫买的。
但从2022年2月份开始,俄罗斯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量飙升,3月份的时候更是升到了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地步。
出于中国的战略利益考虑,俄罗斯的气必须买,关键时刻中国要拉毛子一把。
但根据2021年中美企业之间刚刚签的一堆长协合同,美国的天然气中国也必须要买,不买就是违约。
中国是缺天然气,但没有缺这么多天然气,美俄两个油气大国这么联手硬塞中国天然气,中国真消化不了,偏偏天然气这东西极难储存,不仅储藏成本很高,还易燃易爆。
多出来的天然气没人用,怎么处理?
偏偏这个时候,欧洲特别缺天然气。
中石化转眼一想,要不这样,我刚买来的美国天然气卖给你欧洲吧,我用比你采购价低一点点的价格卖你,然后你压低了物价,我也不用头疼怎么存天然气了,大家互利双赢,一举多得。
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也不用费尽跑来中国港口再卸一遍货了,多浪费运费,直接在美国港口装船运到欧洲就行了,我这边出个买卖证明,你们把差价打我银行卡上不就完事了,大家都省心。
中石化中标的这批欧洲天然气订单,直接从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港口发货,直达欧洲港口,省了很多运费。
一船美国天然气,中国含泪赚十亿美金。
很多反华媒体抹黑中国,说中国这赚的是黑心钱,彭博社还在文章中用了“趁虚而入”和“发战争财”等难听字眼。这话说的就不对了。
美国天然气是美国强行要求中国买的,不是中国求着买的,为了强迫中国购买美国的天然气,美国不知道对中国实行了多少次极限讹诈。
中国必须按照条约购买美国的天然气,不然就属于违约,这么多天然气到了中国根本用不完,难道要白白扔掉?然后坐视欧洲人民群众用着十几倍价格的天然气,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高度重视中欧友谊,高度重视欧洲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绝对做不出来这种事,中国供给欧洲的气价,也绝对比任何人的投标价都要低。
压低欧洲通胀,是中国油气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
既然已经决定要把这批美国天然气转卖到欧洲,再拉到中国港口卸一次货装一次货再运到欧洲有啥意义呢?
这不是平白浪费人类资源嘛,而且现在海轮的油费也挺贵的。
从美国港口直发欧洲港口,是最经济省钱的办法,最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海油等公司也准备把自己采购来的美国天然气卖到欧洲了,中国各油气企业会在10月之前卖到欧洲45船左右。
算一算,大概赚450亿美元吧,这是个巨大的数字,要知道俄罗斯去年全年天然气出口的营收才550亿美元,扣掉成本还不如中国这笔买卖赚得多。
偏偏这钱中国不收还不行,不收就算违约,要付天价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