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附中亲历教育改革的学生观点中,成年人学到了什么

这几天有个北大附中毕业的学生与朋友谈论北大附中教育改革的视频。

视频中这个学生介绍了北大附中教育改革的行事,他们的参与和感受,她看到的一些利弊

500

https://weibo.com/tv/show/1034:4749596270985237?from=old_pc_videoshow

标题是:“从最好的高中走出来后,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幻灭”

这是视频发布者提供的目录:

1:07正片开始:介绍北大附中、校友虚荣感

3:40开始:精英教育是否抹杀了一部分人通过高考实现阶级跃升的可能?

7:17开始:什么样的人/家庭适合北大附式教育?

8:25开始:公民教育和公民意识的衰退

13:23开始:为什么唯独北大附有一群自由派学生?

15:30开始:走出粉红泡泡后的幻灭

18:06开始:一场中产阶级的教育实验20:50开始:“强制民主”是在剥夺权利还是在赋予权利?强硬的手段是必须的吗?

25:00到结尾:一场轰轰烈烈的失败,被符号化的乌托邦和看不见的挣扎。

………………

我想,首先,还是应该感谢他们的前校长进行了这样一项试验,虽然让一部分学生成了牺牲品,但也让我们通过学生的表述看到了很多东西。

这个学生通过这样的教育,亲身体验这种民主的程序,我们可以看到她确实有在思考,

她提到,书院的“议事会”这个民主的过程效率低下,会长想让大家发表意见,但喜欢玩的在玩手机,想学习的在背单词,结果什么决议都形成不了。

也提到,不参加民主议程就要损失学分,这是独裁还是民主,另外,校长以一己之力推动教育改革,不顾其他教职工、老师、家长的意见,这也是一种独裁。

另外,也意识道,这种教育与高考目标格格不入,会直接打破底层家庭通过高考实现阶层跃升的希望。

………………

可以说,这个学生是有自己的思考的,能看到这种机制下的不合理、各种缺陷。

我想作为成年人,我们除了批判这种教育方式给学生带来的现实困境,笑看孩子们“为赋新词强说愁”,追究分明柏拉图批判民主,他们老师教对了没有这种细枝末节以外,是不是看到这个孩子分明知道在这种模式下有很多缺点,很多人也因此在人生际遇上受挫,然而她依然充满自豪感的拥护这个改革,认为他们学校是“最好的高中”,我觉得大家应该看到这种价值观的力量。

第一,欧美国家宣扬的这种民主的价值观,一方面强调个人价值,另一方面却又集体投票决定公共事务,结果就出现了这个孩子描述的那样,上面开会投票让大家发表意见,但是下面大家各玩各的,那么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她明明很清楚这是个悖论,但依旧推崇无比。

​第二,这个试验也可以看出精英教育的筛选性,要么有钱,要么真高智商,我觉得,北大附中这些孩子的人生受挫,并不仅仅是中国的高考,而国外孩子们受这种教育同样还是要面临这样的筛选,要么有家里兜底,要么智商真的高,社会就是这样自然而然的将人分层。只是发达国家可以吸血全世界,当底层没那么痛苦,而且长期阶层固化,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落差感。

第三,通过赋予对方一些选择权就可以廉价获得价值观认同感,即便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好。这种主动的认同、发自内心的优越真是让人吃惊。

我想说的是:中国人好像已经很久没有意识形态价值观的优越感了……一说起来民主自由个人价值,就会直接等同于进步。古代中国人看待儒家思想也是这样的,数十年前的中国人说要解放全人类时候也是这样的,理所当然的觉得这是天经地义、高尚先进的道理,但现在已经没有人这样了,价值观实际上是衡量事物的最高标准,但我们已经不掌握这个标准很久了。

很多人与公知辩驳的时候,会说美国所声称的都是谎言、根本言行不一,但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依然在围着他们的标准转,而不是用我们的标准去衡量,这是一种可悲的事。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