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是天赋,教是教不出来的,死记硬背是努力,只要愿意努力就可以

【本文由“hammerdin”推荐,来自《高考的事实:我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和你站在一条起跑线上?》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上等兵
  • 很是奇怪为什么评论区满是所谓“没有创新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之类的说词,个人觉得:

    1、不应该简单地将创新能力与打牢基础(所谓死记硬背)对立起来,大量的基础知识是必须要先记住、再运用的,如果你连高中物理教的公式和原理都搞不清、记不住,那凭什么指望你有能力创新出四冲程发动机、原子弹之类东西呢?

    2、目前尚无任何研究成果表明:“死记硬背”能力强的人就必定“创新能力”差。如果连“死记硬背”前人现成知识这种简单操作都搞不过别人,那凭什么指望你具备创新能力呢?而且还至少说明你的刻苦精神不足,为发挥自身能力创造条件的奋斗精神不够,即便有点创新能力多半也是白扯。

    3、不要总拿牛顿、爱因斯坦等大师的孤案来当例证,高考这套体系本就不是为出现牛顿、爱因斯坦之类大师准备的。

    4、如果高考真的以所谓“创新能力”为考察评判标准,那普通小民还有机会吗?如果没有公平原则为基础,那一切选拔都会变成耍流氓。

你说的非常对,创新能力是天赋,教是教不出来的,死记硬背是努力,只要愿意努力就可以。死记硬背不会降低创新能力,有创新能力不努力也背不下来。两者没有任何逻辑关系。

没有创新天赋的人可以通过死记硬背达到胜任该专业的合格标准,不是所有工作都需要创新人才,社会也不只需要创新人才,还需要踏踏实实能够胜任工作的普通人,这是一个行业的基石。

一个社会创新人才多不多,不是看教育体系怎么培养,而是通过社会机制,尽量将有创新能力的人匹配到适合的创新岗位上。有创新能力的人能不能够发挥天赋,要看是否有适宜的环境,足够的回报。如果耍小聪明抄袭的回报比自己努力思考创新还要高,付出得不到回报,那么聪明人是不会有动力创新的。

这些应该是专业教育和科研机制的事,不要推到基础教育和高考头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