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高超音速导弹首次实战,目标是什么?
本周,俄罗斯在乌克兰军事行动继续陷入僵局,俄军似乎正试图在若干关键要点上取得一处决定性胜利,以继续增加压力,促使乌克兰接受条件,而乌克兰的态度也出现了软化的迹象。
3月19日,乌克兰政府承认马里乌波尔已经被攻占,守卫此地的亚速营已经被压缩到最后的阵地。泽连斯基给亚速营的两个指挥官发了“乌克兰英雄"勋章,这行为已经足以让人产生很多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联想了。那出现这种情况,这基本上就相当于已经宣告了俄国攻占了第一个具有决定性的要地。
接下来俄罗斯可能将会在结束这里的战斗后,视乌克兰的反应,将力量集中到基辅、哈尔科夫、北顿涅茨克或者敖德萨中的一个地点,以继续向乌克兰政府施加压力。
而从之后几天乌克兰各地发生战斗地点的信息看,俄军在基辅周边仍然处于积累兵力,准备发起行动之中,在哈尔科夫则是不停炮轰但没有大规模进攻,在北顿涅茨克,由于气象和乌克兰军队破坏桥梁道路造成的阻碍,俄军和卢甘斯克部队正在烂泥里爬行,进展缓慢。唯一俄军行动比较积极的方向是敖德萨,这或许意味着,乌克兰西南将会成为下一阶段俄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了。
虽然这场战争究竟是会继续长期化,还是较快打出一个结局,两种可能性都还不能排除。但目前看,除了某些暗戳戳希望俄罗斯陷入长期战争泥潭的国家,欧洲、俄罗斯、乌克兰、我国,乃至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热切期望和平尽快到来。
俄罗斯在进行了长达20天的作战之后,开始使用远程精确武器对乌克兰西部地区的重要军事目标展开打击,据称在3月18日首次使用了“匕首"高超声速导弹,摧毁了乌克兰的一个地下弹药库。一天后,又在3月20日用“匕首”导弹摧毁了尼古拉耶夫附近的一个油库。
这也算是全世界范围内高超声速武器的首次实战记录了,虽然我们目前尚未得到更多关于打击效果和作战过程的信息,但这至少验证了此前大家对于高超声速导弹作战任务的一些想法。
据俄罗斯国防部和乌克兰政府发表的消息来看,第一次“匕首”导弹袭击的是位于乌克兰西南,特里亚京附近的一个军事基地,据称这个基地曾经是苏联时期的核武器储存库,有地下设施。
但是从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打击画面,对比卫星图,却可以看出很难对的上号。当然我这里的卫星图是谷歌地球上2019年拍摄的画面,如果在这之后两年里这个设施有改建,也是可能的。不过稍后有国外网友指出这组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应该是移花接木,用的其实是较早时间拍摄的另一处基地遭到空中打击的画面,所以整个事情到底怎么回事还是令人疑窦丛生。
不过至少从乌克兰方面发布的信息,我们至少确实可以肯定,遭到打击的肯定是这个基地。
那么从卫星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地方的地下掩体入口,其实对照更早的卫星图可以看到原本地下掩体入口边上有树林,还比较难以辨认,但现在已经是光秃秃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个入口了。
但从乌克兰方面发布的遭到攻击的是一个营房的消息来看,我们也很难想到这个地下设施和攻击的位置有什么联系,为了追求加强防护的需要,地下设施应该是深入山体,而不是往基地所在的平坦区域延伸。所以如果俄罗斯打击的是营房,这里顶多是一个隐蔽的人员出入口。
这就奇怪了,要么就是俄罗斯实际上不止发射了一枚导弹,同时攻击了乌克兰军事基地的一个营房和地下设施,要么俄罗斯就是冲着这座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营房来的。乌克兰政府称攻击中有9人身亡,似乎也显示这座营房是遭到了攻击,并且造成了人员伤亡。
那么从地下设施角度来说,储存核弹的地下设施应该上方有山体岩层掩护,应该足以抵挡重型常规钻地炸弹的直接打击,甚至是一定当量的核弹近距离触地爆炸的冲击波。“匕首”导弹虽然有高超声速加持,但是你要说它能击穿几十米厚的花岗岩吧……总感觉还是有点夸张了。
别的不说,如果这次攻击真的证实匕首能摧毁苏联的核武器储存库,那意味着“匕首”导弹必须被列入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了,因为它具备潜在的攻击敌方战略核武器基地的能力,和俄罗斯指责美国B-61-12战术核弹能够用来攻击同类目标的意思是一样的。
当然了,从正常角度来想,俄军这次攻击的可能不是核弹储存库本身,而是摧毁其出入口,造成塌方,从而“埋葬”这个仓库,在乌克兰军队工程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其实也就等于失去了使用其中武器装备的能力,留待以后处理。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想到,未来统一战争中可能面对的东南某岛的空军基地,不少都有防护机堡,地下掩体设施,这是巡航导弹、常规航空弹药和陆军的远程火箭炮难以直接摧毁的,解放军火箭军的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滑翔导弹可能是对这类目标最有效的打击手段。相信我们对于俄军这次打击行动的观察,也可以让我们对于未来对此类目标的打击建立更强的信心。
那么接下来我们开始说另一个可能性,这个就是高度猜测性的了,大家现在可以把这当作笑话看看,留待以后求证。
那么,如果俄罗斯其实并不是去攻击那个可能已经被搬空了的地下仓库,而专门就是针对营房来的呢?
那就很有意思了,我们都知道,此前美、俄、乌克兰的高级官员陆续发表关于暗示乌克兰试图拥有核武器的口舌之争。
那么……这个曾经用于存放苏联的核武器的基地,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俄罗斯不惜用一枚高超声速导弹攻击呢?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有什么人出于某种原因,到了这里,可能只做短暂停留——而为了攻击这个稍纵即逝的时间敏感目标,俄罗斯不惜发射了一枚“匕首"来取某人性命呢?
当然这个事情就很阴谋论了,笔者这里完全是在瞎猜,不能承担任何证实的责任。
但如果这样,那么这就表现了高超声速导弹另一个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就是攻击时间敏感目标。
从实时战争地图网站“Liveuamap”上,我们可以看到乌克兰最北方的三个州在当地时间15:12拉响空袭警报,而导弹最终落点附近的伊万诺-弗兰克夫卡州,则在15:13拉响警报,中间相隔仅一分钟。当然这不能说明导弹在1分钟内飞了300多公里。而从后来的报道看,实际上导弹是从南边克里米亚半岛方向发射过来的,所以,很可能实际情况是,是乌克兰方面拉响防空警报的时候,导弹早已命中目标了,才会出现这种方向反了的情况。
这就是高超声速导弹在打击时间敏感目标方面的特殊作用了,敌方甚至来不及发出预警,更来不及采取疏散动作,就会被命中,这个效果是其他武器达不到的。
在未来统一战争的时候,台湾也会有不少时间敏感目标,不管是逃亡的车队,还是聚集到指挥部开会的高级军官,甚至是在宿舍睡觉的飞行员,都应该知道,如果你听到了警报声,那只能说明,这次攻击没有瞄准你来呦。
3月20日,俄罗斯再次使用“匕首”导弹,这次攻击的目标是尼古拉耶夫市附近的一个大型地下油库。
这次打击就显得非常中规中矩,没有第一次导弹打击那样神神秘秘了。
导弹攻击的目标十分精确,是油库的地下泵站。
我们知道,大型的军用地下油库有着完备的防火设计,通常无法使用一枚导弹将其彻底摧毁,要用一枚导弹使之失去作用,最佳的攻击目标就是泵站。大型油库的燃油储量是非常庞大的,如果泵站备战,那么就无法快速的将燃油抽出,也就无法为部队军事行动提供支持了。
同时呢,列车长猜测俄军如此攻击也是因为俄军前锋已经距离这里不远,而俄军在整个乌克兰南线的作战也一直受到燃料补给不及时的困扰,那么如果能够就地获得一个大型油库,那么对于俄军整个机动作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俄军如果能抢在乌克兰破坏油库前,将其占领,那么就可以使用机动式油泵车,开始使用这些燃料,相信乌克兰方面也能看得明白这一点,接下来双方可能会围绕油库展开一场争夺战。
不过目前,俄军已经基本解决马里乌波尔的乌军,这意味着俄罗斯在整个乌克兰南线已经建立了依托高速公路的后勤线,倒也不是非要夺取这个油库不可。
所以俄军这次袭击主要目标还是阻止乌克兰使用油库,因为目前俄军空中力量尚未达到能够彻底阻止乌克兰军队进行机动的能力,但如果缺乏燃料,光靠双脚显然就很难逃脱俄空天军的空中搜索和攻击了。
从近期俄罗斯对乌克兰西部军事目标的远程导弹打击来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在作战中的关系也是挺值得一说的。
目前从外媒的公开报道我们可以看到,解放军火箭军的导弹部队数量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弹道导弹单位,只有很少几个巡航的导弹发射单位。
这可能并不是因为我军还有一些未被发现的巡航导弹发射部队,而是因为有这几个单位,就够用了。
我们看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动,可以得到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第一击是一场战争中最关键的时刻,俄军的第一击显然并未有效摧毁乌克兰军队的心理防线,尤其是他们最初的火力打击,远远谈不上取得决定性的效果。
我们知道苏联时代其实就已经强调,火力打击行动的最初五分钟往往能够取得整个火力打击90%的战果,而且这个打击效果越强,对敌军心理的打击也就越大。
但是俄军并未按照这一苏联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执行行动,或许是能力问题,或许是策略问题,反正总之他们基本上是慢吞吞按照每天几十枚到一百枚的速度来发射导弹,反而让乌克兰方面渐渐的适应了这种打击的节奏,后面的打击就基本只有针对那些挪不走的大型移动目标才比较有效了。
那么如何提高最初五分钟的打击效果呢?那当然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齐射,所以也就决定了为什么我们需要熟练更多的弹道导弹发射旅,以在第一时间内最大限度提高导弹齐射数量,而至于后续的打击行动,有少数几个发射旅,一次也能打出去几十枚导弹,多准备些备弹,在后续持续的打击中陆续发射,也就够了。况且解放军现在发射巡航导弹的平台,除了陆基的发射单位那不是还有空军和海军舰艇、潜艇吗?
这次俄军在作战中也大量使用黑海上的海军小型导弹舰来执行巡航导弹打击任务,这也表明了巡航导弹未来的用法,就是要充分发挥廉价的优势,使用多种平台从多个方向发射,使得敌方更加防不胜防。
目前台军针对解放军的火力打击主要还是强调“战力保存”,依赖大量地下掩体和机动隐蔽,但是台军的问题是总体战备水平较低,甚至之前有台军的军官公开表示台军目前有三分之一的坦克没有足够的人员去驾驶。同时其战时的隐蔽地点和地下掩体,大部分已经修建了几十年,如果说大陆还不能掌握这些地点的具体信息和内部结构,那是不是也有点太看不起人了呢?
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短时间内让部队机动起来,隐蔽起来,将会给震撼性的第一次打击更多的机会。
目前,解放军的精确打击武器,陆军拥有能够跨海峡的远程火箭炮,而且这种武器的跨海峡作战能力和打击硬目标的能力,还在持续发展。目前已经有公开报道,解放军在台海当面的71集团军火箭炮部队已经换装了新型模块化火箭炮,它具备发射370毫米火箭弹能力。当年列车长最早报道我军进行火箭炮跨海射击演练的时候他们用的还是300毫米火箭炮,当时它的射程还只能做到从福建沿岸部分区域攻击海峡对面特定区域,而且当时为了解决攻击台军掩体时300毫米火箭炮威力不足的问题,还专门开发了多枚火箭攻击同一目标,实现前弹开洞,后弹杀伤效果。
但是随着370毫米火箭炮装备部队,它的射程已经覆盖到了整个台湾北部。此外,这种火箭炮也能发射陆军战术导弹,它的射程已经足以覆盖台湾全境,而且其技术原理也和俄军“伊斯坎德尔”类似,具备M型弹道,也就是说兼具精确攻击和打击地下掩体能力,其实际打击效果不会比“匕首”差到哪里去。
解放军陆军的战术导弹,或者说超大口径火箭弹,强调的主要还是廉价,主要还是在冲突中后期,根据地面部队的需求来执行打击敌方突然出现的硬目标任务。由于这个打击杀伤链较短,基本上就是在陆军集团军内就可以完成,所以反应时间会相当迅速,而这种导弹的飞行速度也不会比“匕首”慢多少。
这意味着,台军目前以为能够通过机动提高生存力的防空系统、装甲部队、各级指挥机构、电子对抗和心理战部队……都很有可能只要暴露出来几分钟,就遭到时间敏感目标点名打击,而且即使是蹲在诸如高架桥下面,公路隧道里面这类的隐蔽地点,也会被直接一发入魂……其实美军在海湾战争的时候就已经做了演示,他们当时发射ATACMS导弹攻击了伊拉克的防空导弹阵地,为101空中突击师行动开路,就被认为是联合作战的代表性打法,俄军或许在这方面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有样学样,但是在解放军这边……这早都是和吃饭喝水一样平常的事情了。
这和俄军目前把战术导弹当作战略导弹用的打法,可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可别因为俄军在乌克兰只能用这些“高价值”武器攻击一些固定高价值目标,就以为解放军也是这样哦,那样可是会误了卿卿性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