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42)

500

01

全球史与跨国史

作者: [美]入江昭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过去,现在和未来原作名: Global and Transnational History: The Past,Present,and Future译者: 邢承吉 / 滕凯炜 出版年: 2018-10页数: 100定价: 35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全球的”和“跨国的”视角审视研究历史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这种新的视角将对过去提供怎样新的理解?为什么这种史学方法的兴起发生在20世纪末期?它与历史研究的发展又有什么关系?本书的作者——一位研究历史超过60年的史学家,将会对这些问题作出言简意赅的回答。

入江昭(Akira Iriye),1934年生,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史荣休教授,曾于1988年担任美国历史协会主席。 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Cultural Internationalism and World Order;Global Community: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500

02

海上新世界

作者: [日]和田博文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标题: 近代日本的欧洲航路纪行译者: 王丽华 出版年: 2018-11定价: 6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已进入近代化国家行列,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而东亚岛国日本尚处于封闭落后的幕末时期。1896年3月15日。日本“土佐丸号”邮船途经神户、下关、香港、科伦坡、孟买、塞得港、伦敦等地,最终停靠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由此,日本加入欧洲航路,开启了近一个世纪的“大航海时代”。   作者通过日本遣欧使节、船员、文学家、艺术家等人的航海纪行,讲述了近代日本欧洲航路发展演变与消亡的历史,一次次驶向新世界的航行,一场场异文化体验的震惊之旅。日本通过欧洲航路,开始追逐帝国之梦,在世界版图上确立自己的位置;与此同时,殖民扩张、风云激荡的世界历史也愈演愈烈……

和田博文,1954年生于日本横滨市,神户大学大学院文化学研究科文化基础论专业博士。现为东京女子大学日本文学专业教授、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丸山真男纪念比较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曾为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客座研究员、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后、上海复旦大学外语学院客座教授。著有《西伯利亚铁道纪行史——连接亚洲和欧洲的旅程》《文化装置资生堂(1872-1945)》《飞行之梦——从热气球到投放原子弹(1783-1945)》等。合著有《上海的日本人社会与媒体(1870-1945)》等。

500

03

注定一战

作者: (美) 格雷厄姆·艾利森 (Graham Allison)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标题: 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原作名: Destined for War: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译者: 陈定定 / 傅强 出版年: 2019-1定价: 78.00元

随着中国实力的迅速提升,美国长久以来拥有的全球优势地位受到了挑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历史,对理解当下中美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修昔底德在书中指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艾利森将此定义为“修昔底德陷阱”。 本书聚焦崛起中的中国对于美国及全球秩序的影响这一问题,对历史上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进行全球竞争的案例和战争场景进行分析,指出中美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认为,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结构性压力,在现今中国和美国都提出让各自的国家“再次伟大”的时代背景下,两国妥善处理在关键领域的利益分歧,可避免灾难性战争的发生。同时,作者在书中还为中美如何避免发生战争冲突提供了12个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

格雷厄姆·艾利森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的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创始院长,美国著名国际政治问题研究专家。他曾担任助理国防部长,并为从里根到奥巴马的每一位总统的国防部长提供咨询服务。 著有《决策的本质:解释古巴导弹危机》 《核恐怖主义:可预防的终极灾害》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等书。两次获得美国国防部公共服务特别奖章,这是非军事人员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500

04

IBM和纳粹

作者: [美]埃德温·布莱克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译者: 郭楚强 出版年: 2018-10-1页数: 480定价: 68

只有精确鉴别犹太人的身份,希特勒才能高效地对其施行资产没收、集中隔离、驱逐出境、奴役和最终的种族灭绝。这项任务是对列表和组织分类工作的极大挑战,需要电脑才能完成。可是在20世纪30年代,电脑尚未诞生。 为此,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领跑者,IBM不惜制造“雅利安”身份,以专门设计并持续更新的霍尔瑞斯穿孔卡系统帮助希特勒加速了屠杀进程。事实上,IBM提供的技术几乎被用于组织德国国内,以及后来欧洲占领区的一切相关事务,从对犹太人人口普查、祖先的血统认证到铁路系统的使用和对集中营劳工的组织。 只有依靠IBM的技术支持,希特勒才能实现如此大规模的屠杀。现在,埃德温·布莱克揭开了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最后一个谜底。

布莱克主要研究大屠杀、公司的罪行和贪污现象、政府的失职、学术造假和历史等。他的获奖畅销作品包括《反弱者战争》、《纳粹联结》、《转让协议》)等,在100多个国家以20种语言出版了200个版本。他已获16次普利策奖提名,曾接受奥普拉·温弗瑞、CNN、今日秀、NBC Dateline等知名节目的专访。近几年,他又获得了一系列卓越编辑奖。此外,他的作品经常被改编为纪录片,另有多部著作的电影版权已被好莱坞买断,其中一部即《IBM与纳粹》

500

05

宋代东亚秩序与海上丝路研究

作者: 黄纯艳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8-10定价: 80.00元

本书是作者近些年对宋代东亚秩序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论文合集,计有16篇论文,分别是“汉唐旧疆”话语下的宋神宗开边、宋神宗开边的战争责任与政治解说——兼谈古代东亚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历史逻辑与现代话语、北宋东亚多国体系下的外交博弈——以外交谈判为中心、朝贡体系与宋朝国家安全、雍熙战争与东北亚政治格局的演变、于阗与北宋的关系、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与控制手段、宋朝搜集境外信息的途径、从家训看儒家文化在韩国的传播、中国中古社会力量替嬗与国家应对、“富民”阶层:解构唐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与变迁的一把钥匙、变革与衍生:宋代海上丝路的新格局、从“内陆人”到“沿海人”:宋代福建和浙东沿海地区海洋性地域特征的形成、宋朝与交趾的贸易、中国古代官方海洋知识的生成与演变—以唐宋为中心、宋元海洋意识的新变与海洋贸易时代的确立。

黄纯艳,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宋史、中国古代文化交流史。

500

06

《礼记》版本研究

作者: 王锷 出版社: 中华书局出版年: 2018-11页数: 505定价: 76.00

此书系王锷教授校勘《礼记》过程中的所著文章结集,因曾逐字细校,手摩目验,故其见识,过耳食学者远甚,其于抚州本、婺州本、余仁仲本、八行本、十行本、武英殿本、阮刻本等本用力尤多,关于批语、跋文、刻工等诸多方面的见解,多前人所未发,故学术价值甚高。

王锷,男,1965年11月8日生,甘肃甘谷人。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后留校于古籍整理研究所工作。2003年10月,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校聘研究员任职资格;2004年6月,在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得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主攻方向是古文献学、三礼。

500

07

明月清风:明清时代的人、契约与国家

作者: 王帅一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年: 2018-10页数: 182

定价:49

本书以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契约为切入点,把传统社会中普通人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并尽可能摆脱使用现代民法的框架来看待传统契约,力图将传统契约置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中,还原当时的具体情况。作者试图通过讨论传统中国社会中人们订立契约的法律行为,以及影响契约运行的各种因素,以人为中心来思考人与契约的关系,并借此分析契约行为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及其文化属性。

王帅一,法学博士、博士后,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500


​08

琉球救国请愿书整理与研究(1876—1885)

作者: 孙晓光 赵德旺 侯乃峰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年: 2018-10页数: 242

本书围绕1876-1885年琉球救国请愿书的整理、点校与研究工作展开。19世纪70年代,日本入侵琉球,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之下,琉球人民组织了大量抗日救国斗争活动。从1876年10月25日,以琉球王族向德宏为代表的琉球救国请愿团,开始了漫长的救亡图存运动,并以汉文书写方式向清廷上呈救国请愿书,历时10年之久。

对“琉球救国请愿书”的整理与研究,能够理解琉球抗日救国斗争的史事,能够深刻认知宗藩制度终结的历史原因。通过对琉球救国请愿书的注释及文本解读,使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琉球人民当时的苦难和心声。近年来,随着东亚各国将发展的中心逐步转向海洋,在此背景下,整理与研究琉球救国请愿书十分必要,可以更好地服务我国的海洋维权。

本书的出版,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3AZS021)资助,得到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1614)资助。本书也是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海文库”的成果。

孙晓光,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南海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冲绳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冲绳大学地域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韩国又石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东亚海域史。

赵德旺,历任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讲师、系主任。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博士。

侯乃峰,现任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员。安徽大学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

500

09

從正統到生存

作者: 任天豪 出版社: 秀威資訊副标题: 東亞冷戰初期中華民國對琉球、釣魚台情勢的因應出版年: 2018-11-28页数: 326定价: NT$350

琉球與釣魚台問題,實是東亞冷戰局勢下的中華民國,不得不由「堅持正統」轉向「致力生存」目標的反映。本書爬梳罕見乃至已然「消失」的《外交部檔案》,探究自二戰後期至1970年代初期保釣風潮間的相關個案,諸如1955年第三清德丸、1964年金吉隆廿號等少有人知的事件,揭示琉球、釣魚台問題在東亞區域中的權力意義!

任天豪 中興大學歷史博士,曾任中研院近史所博士後研究人員,現任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外交史、東亞冷戰國際史,著有各式學術論文逾50篇,通俗讀物近10本。

500

10

从礼乐到演剧——明代复古乐思潮的消长

作者:李舜华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定价: 82 元 

页数: 357页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有明文学的剧变,实以文学复古思潮的起来为标志,然而,这一复古思潮断非仅仅存在于文学领域,如何从诗艺上鼓吹“诗必盛唐”“文必秦汉”,而是席卷了整个明代学术史传统体系的大变,而经学领域的复古乐思潮恰为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其实质是一代士林对自我性命思考的重新体认,并集中体现为以礼乐教化自任为核心的师道精神的消长。

早在笔者《礼乐与明前中期演剧》(2006)一书中,便明确指出,当成弘以来,明代同样出现了学术下移,也即打破了官方程朱理学一统,而诸子百家蔚兴的局面(小说戏曲都为诸子之一);并试图用“师道复兴”这一概念,来重构复古运动的兴起以及后来文学领域的一系列变化,从而最终将传奇的起来指向官方礼乐制度衰微与朝野士夫复古乐思潮大兴下整个中晚明学术格局的大变。

在此基础上,《从礼乐到演剧——明代复古乐思潮的消长》(2018)一书,则明确择取有明乐制与乐学谱系中的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件,加以考订,力图以复古乐思潮的消长来涵摄官方制作中的君师之争、以及士大夫自朝而野考音定律的历史轨迹及其意义,由此重构有明一代礼乐制度及其影响下演剧的变迁。尚需提出的是,该书在勾勒明代,尤其是成化以来音声的雅俗大变时,始终聚集于文学统系的南北之争,从而突出了南京与吴中的意义。

李舜华,江西广昌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主治元明清文学,现方向为乐学与诗(曲)学。已出版专著《礼乐与明前中期演剧》(2006年)、《明代章回小说的兴起》(2012年)两种,发表论文《魏良辅的曲统说与北宋末以来音声的南北流变——从〈南词引正〉与〈曲律〉之异文说起》(《文学评论》2016年)、《从诗学到曲学:陈铎与明中期文学复古思潮的滥觞》(《文学遗产》2013年)等若干篇。

500

11

康有为孔教思想研究

作者: 王士良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8-10页数: 203定价: CNY68.00

本书将康有为的孔教思想与实践置于“儒学是否宗教”之争的背景下对其进行定位,以古典宗教社会学为理论视角和基本框架,从宗教的定义与本质、宗教的“社会相关”(宗教形成发展中的社会因素)、宗教的“彼岸世界”观念、宗教的教会组织形式等基本问题域出发,对康氏的孔教思想与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本书详细梳理了康有为倡立孔教的思想基础与时代关切,揭示了康氏孔教“源于天道、发于人道、兼存神道”的本质,从宗教与社会互动的角度说明了孔教的历史与未来发展前景,论证了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与孔教理路的内在关联,分析了康有为组织孔教会的思想基础与实践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中西比较研究,从而拓展了康有为孔教思想研究的理论视域和方法论,深化了“儒学是否宗教”之争中相关问题的理解。

王士良,1988年生,山东邹城人,哲学博士,唐山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兼任河北省哲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等科研项目多项,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世界宗教文化》《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500

12

鬼子母研究

作者: 李翎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副标题: 经典、图像与历史定价: 298.00元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鬼子母信仰与图像的流变。通过对图像和文献的观察研究,以图像学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经过相关文献的严格考据,笔者阐释了各种图像产生的情境和可能表达的含义,从而描述了鬼子母信仰在中国盛衰变迁的轨迹。对一些有争议和流变不清的话题,如云冈、巩县石窟造像、鬼子母与观音的关系、鬼子母的丈夫是谁等问题,从图像和文献上做了考证和推测。对于人们较少提及的云南和西藏鬼子母信仰也做了深入调查。通过鬼子母这个个案的研究,本文的一个基本结论是,鬼子母在中国并不是一非常流行的大神,她来去匆匆,但却非常重要。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这个曾经非常重要的佛教女神的解读,可以看出一个外来神灵是如何本土化,又如何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李翎,女,1966年出生于辽宁大连,大连第十五中学毕业。鲁迅美术学院本科、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8年于鲁迅美术学院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2002年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金维诺先生。2002年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2008年晋升博物馆研究员。2018年9月始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同时为山东艺术学院外聘教授,教授佛教艺术史。主要专业方向:佛教图像学、佛造像鉴定。近年始志于中印佛教艺术及道教艺术的交叉研究。

500

13

Warrior Saints of the Silk Road

作者: Jeff Eden 出版社: BRILL副标题: Legends of the Qarakhanids出版年: 2018-11-29页数: 270定价: GBP 105.00

For generations, Central Asian Muslims have told legends of medieval rulers who waged war, died in battle, and achieved sainthood. Among the Uyghurs of East Turkistan (present-day Xinjiang, China), some of the most beloved legends tell of the warrior-saint Satuq Bughra Khan and his descendants, the rulers of the Qarakhanid dynasty. To this day, these tales are recited at the saints' shrines and retold on any occasion.

Warrior Saints of the Silk Road introduces this rich literary tradition, presenting the first complet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Qarakhanid narrative cycle along with an accessible commentary. At once mesmerizing, moving, and disturbing, these legends are essential texts in Central Asia's religious heritage as well as fine, enduring works of mystical literature.

Jeff Eden, Ph.D. (2016), Harvard University, i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St. Mary's College of Maryland. He is the author of Slavery and Empire in Central Asia (Cambridge, 2018) and The Life of Muhammad Sharif (Vienna, 2015).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