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制造业真的强大了吗?

作者:知乎@凤鸟

作为一个七十年代的中年油不油腻另说的人,最近有个特别真切的感受,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感:

就是在我们真切感受到圈子内部惊人的弊端、内耗、潜规则,进而对自己所在的行业甚至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产生质疑的时候,蓦然回首,她已经腾云驾雾般地冲到了世界老二的位置,且在以更快的速度,开始让我们憧憬未来的榜首之争。

我开始反思我自己,是不是“好像面包里面的蛀虫,看到的全是窟窿”,说好听点,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不是这样?国运的腾飞,其实是发力于高层的规划和布局,而我们看到的,其实更多是执行层面的诸多不足和疏漏。

举个例子,联想错过了高端服务器的机会(技工贸和贸工技之争),错过了门户网站的机会(fm365),错过了网上购物的机会,错过了软件系统研发的机会,错过了手机市场的机会,这些机会的错过,对于联想来说,是致命的。但对于国家来说,有华为,有新浪,有百度,有阿里,有京东,有用友……那么机会就算是抓住了,对不对。当然如果你是联想的一员,你自然很可能会觉得可惜,本来就是两回事。

再说说与国外顶尖企业的对比,我刚工作的时候,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甚至pc、笔记本,都是18M,HP、SUN等国外厂商的地盘,从高端到低端基本全部占领,只有最低端的浅浅一层,是国产品牌发力的地域。这些国外品牌的营销战略也非常厉害,好比一台小型机,最终价格只是list price(列明价格)的百分之几,中间的利润,都让给那些总代、分销商去瓜分,因此产生的结果就是:洋品牌大行天下,尤其是高端行业:金融、电信、能源等;人人都以在外企为荣,有面子又有里子;一大堆代理洋品牌的代理商,种类层级繁多,典型的洋买办二狗子;国产品牌生存入狗且被鄙视。

然而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河东河西不必等到三十年,现在完全是另一片天了,国外品牌仍然能占据一些高端领域,但是在人们心目中的光环在退却,而国产品牌如涨潮的海水,逐渐侵蚀和蔓延,好比手机来说,华为固然是佼佼者,但像vivo,oppo,小米等也大行其道,离了胡屠户,也不怕吃混毛猪。

大环境就是这个意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而国家层面的规划就是这个感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所以说:路线是个纲,规划是张网。

规划和布局,有点像是玄铁重剑一样,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大的方向看准了,沿着布局执行下去,客观规律就会发生作用,这就是制度自信。感觉中国制造就有点像是在搭积木,小的模块逐渐积累成了大的模块,然后再以大的模块为基础,构筑更大的模块。汇小流成江海,积小器成大器。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般人看不到下面的地基,也看不到设计图纸,更多的是为建筑工人唱一首赞歌,当然也有不少人抓住工地事故和空气浑浊不放,赞美别人家风光更好。

很多人之所以对这个国家仍然是满腹牢骚,除了公知拿人家钱替人家办事的这一类以外,我觉得还有以下类型:对“发展”本身的认识不够:以为发展必须是完美的、纯规律的、线性的、甚至加速的,不能接受中间有问题、有反复、有错误、有回退、有矛盾;自己受到了伤害且无法释怀:比如怀才不遇了,被领导穿小鞋了,房子拆迁被黑社会威胁了,想要公平竞争却被潜规则了,等等(我列举的都是我自己经历的事儿,肯定还有更惨的)。一腔幽愤无人说,化做喷子上网来;看书少,思考少:这里不带贬义,就是说,可能您在专业领域,知识渊博学历高,但是,对于如何认识这个世界,这方面的书看的少,或者想的不够通透。导致在遇到问题之后,容易上纲上线,钻牛角尖认死理儿。

我拿自己也举个例子,个人比较喜欢古文,但其实很多年一直在文辞优美,对仗工整的这个套套里面转,还养成了怀才不遇、悲观厌世的小矫情。感谢后来被投入到了生活的熔炉之中,又阴差阳错地去做销售,经历了世事人情,却又幸而未曾被打败变颓废,再看书的时候,忽然就明白了很多之前看不通透的地方。

我觉得古文有两种经典,一种是美文,如果懂得审美,则很容易欣赏和迷醉(有人终生就在这个圈子里不能自拔),例如滕王阁序;另外一种经典则是慧文,就是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智慧,才能有共鸣和认识的,比如出师表。我的理解,前表说的是创业艰难,成败难说,所以惟有努力再努力;后表说的是事在人为,机会总有,所以也惟有努力再努力。所以更能体会到出师表里面的诸葛亮,才是成事做事的类型。那就是人们不理解,甚至诋毁我,前路又艰难,希望很渺茫,但我不抛弃不放弃,功成不必在我。而非是三国演义、戏剧传奇里面那种一切尽在掌握,凭阴阳如反掌博古通今,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范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真诸葛,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这是江湖上的传说而已。

小小寰球,总有几个苍蝇碰壁,莽莽红尘,也多的是英雄豪杰。哪有岁月静好,不过是负重前行。所以约翰·F·肯尼迪说: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所以他说:即使是上帝在尘世的工作,也依然要靠我们自己来完成。近来很感慨歼十之父宋文骢及其团队的经历,扪心自问:他们不是大家常抱怨的效率低下的国企吗?他们一度连工资都不够,不得不去卖面条,他们不郁闷吗?在和兄弟企业的竞争中常被压制,他们不委屈吗?好容易有了个型号,却一再被质疑和问难,他们没有压力吗?研发试飞过程中诸多苦难,他们没有苦闷和彷徨吗?但他们心中有更高尚的目标,激励着他们完成了别人未能做到的伟业。

500

500

所以我觉得那些愤懑和牢骚满腹的人真应该问一下:自己心中的梦想,经历了尘世的打磨,还存在否?自己还在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为着这个梦想奋斗么?尤其是当你已经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

中国制造,是典型的“撒一层土,夯实,再撒一层土”,现在已经夯实了中端,开始向高端迈进,开启了制造业蛋糕上中下三层包括上面的樱桃“我全要”的模式。

500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500

500

我只想说,连我们普通人都相信我们能搞定航母、大飞机、核潜艇等一系列高端制造业尖端技术——且时间也就是这么三五年的时候,你就说中国制造强大不强大吧。

回过头来看看家里的电器,手里的手机,再想想十年前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感觉时间都去哪儿了?我甚至觉得我已经被时代抛下,孤零零的落在后面了,尽管我还算是努力的人儿。

我老家,八线小县城,两三年之内,小区里面汽车从偶尔见到,发展到现在满满当当停不下的地步,虽然大多是国产品牌三五万一辆,但模样好看用起来也可以,超级大富豪也出现了。

有一次坐高铁,我和朋友说:有时候真是要用力想一下,才恍然明白,我们现在是在全世界最“高级”的铁路客运运输工具上,全世界最好的,没有之一。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国运带着我们一起向前奔驰,但由于惯性的存在,我们往往体会不到。我记得有句话,似乎是说:在对上帝的祈祷中,抱怨往往是最真切的发自内心的。那就还是用老人家的句子来劝慰一下: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机遇,一代人亦有一代人之使命,希望我们能无愧于这个时代,诸君一起努力。

最后,希望大家也对网上的一些负面情绪抱有宽容,人总是会成熟和长大的,当然也需要有个过程。我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当年也愤青过。在这里,把自己20岁写的诗,和去年写的诗放在一起对比一下,也回顾一下,自己从悲观厌世到积极面对的转变,挺有意思的。

弱冠述怀

万里扶摇凌云志,一事无成二十年。

孤灯黯黯摧鬓短,夜雨飕飕急梦寒。

空自临歧吼铜剑,还应抱恨赋枯兰

破箧新诗聊共叹,自是人生难等闲。

--------------------------华丽的时间分割线------------------------------

不惑抒怀

莫叹人间行路难,从来绝顶费登攀。

一腔未须逢人说,百事何妨对己参。

应知天意先忍性,渐觉深心可塞渊。

长风为扫云霾散,轻舟欲过万重山。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