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s power!这两张51年前的女性神专,依旧鼓舞着无数音乐人!
今时今日,女性创作歌手已经成为欧美乐坛妥妥的顶流势力,你可以随口列举出无数个被全球青少年顶礼膜拜的名字:泰勒·斯威夫特、阿黛尔、比莉·艾利什、拉娜·德雷....
女性创作歌手的一大特点是:将个人生命体验与作品的高度结合。
乐迷聆听专辑的过程,也是跟随艺术家个人成长的历程,比如阿黛尔以年龄作为专辑概念,或是泰勒·斯威夫特著名的“分手—写歌—登上排行榜”梗。
然而,音乐产业被男性把控这一事实,到今天也同样如此。女性艺术家“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从来不是轻而易举的过程,甚至这段历史本身也是女权史的一部分。
1971年,两张女性神专先后问世——卡罗·金(Carole King)的《Tapestry》(挂毯)和琼尼·米切尔(Joni Mitchell)的《Blue》(蓝)。
女性创作歌手真正走上自主的道路,就发生在这一年。
Carole King 和《Tapestry》专辑
卡罗·金,1942年2月出生在曼哈顿的一个犹太家庭,她从小就展现了出众的音乐天赋,3岁开始学习钢琴。
4岁的金
一开始,金想追随母亲的梦想,成为一名戏剧演员。她报考艺术学校,然而第一次面试便落榜了,正当她对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戏剧感到迷茫的时候,她跟美国所有青少年一样,在1950年代接触到了节奏布鲁斯和摇滚乐。
50年代传奇DJ艾伦·弗里德(Alan Freed)将原本只有黑人收听的节奏布鲁斯音乐,巧妙地包装成摇滚乐(Rock and Roll)这一“新生”产物,由此开创了影响整个世代的青年文化,对于金等50年代青少年,准时收听艾伦的广播节目如同今天我们追剧一样重要。
传奇DJ艾伦·弗里德
金被当时的流行音乐深深吸引,但她必须在戏剧和音乐之间作出选择,她决定选择音乐。很快,她从已经考上的艺术学院中退学,回到当地高中,并在高三那年组织了一个阿卡贝拉组合,自己尝试创作,给大唱片公司递Demo。
金后来回顾这段时光,说自己除了对音乐的热爱之外,还有对于社交的渴望:“作为一个对长相自卑、男生从不搭讪的女孩子,只能以才能来获得同龄人的关注,这使我不再孤独。”
高中时期的金
尽管有了艺术家身份,但金的作品并没有获得市场关注,她认为自己的写词能力过于平庸。高中毕业后,金考上皇后学院,在这里她遇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性之一——格里·格芬(Gerry Goffin)。
格芬同样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尽管从小就热爱戏剧,但在父母的严厉反对下,被迫考取了皇后学院的化学专业。
格里·格芬
当金与格芬第一次见面时,他正在撰写一部自己的音乐剧,但令人尴尬的是,他并不会作曲,也不会任何乐器,他向朋友求助,是否有认识的作曲人帮忙。
朋友向他推荐了金,两人一见钟情,并很快陷入热恋,格芬在金的推荐下也开始沉迷摇滚和节奏布鲁斯音乐,决定成为一名专职的流行乐填词人。
就在两人准备以词曲搭档的身份闯荡音乐界时,金怀孕了,当时她仅有17岁。这对年轻情侣决定结婚,生下孩子,为了赚够奶粉钱,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早上兼职另一份工作,晚上再一起写歌。
格芬和金
由于经济原因,这对年轻夫妇决定签约Aldon出版公司,Aldon坐落于纽约著名的布里尔大厦(Brill Building)附近,这座大厦在巅峰时有162家唱片公司租赁于此,而Aldon的创始人唐尼·科什纳(Donny Kirshner)素以“压榨”创作者而闻名,金曾在自传中提到公司严重的内卷情况:
当创作人挤进公司的小房间内,你可以听到隔壁房间有人跟你正在创作一首一模一样的歌...唐尼还会让创作者之间互相对战——双方下班后回家写一首歌,第二天再交给制作人选择
Aldon在巅峰时拥有多个传奇词曲创作组合:Neil Sedaka、Howard Greenfield、Neil Diamond、Paul Simon...几乎定义了60年代初的音乐风格
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下,Goffin and King(他们用于歌曲Credit上的名字)在词曲方面的天赋被完全激发出来,从1961年开始,这对组合写下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Up On The Roof》、《Chains》、《One Fine Day》、《Just Once In My Life》....
由Goffen and King创作,The Shirelles演唱的《Will You Love Me Tomorrow》一炮成名,并开启了60年代的女团之声(Girl Group Sound)
童安格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灵感就来自于这首歌
尽管他们接连不断地写出畅销曲,连大洋彼岸的列侬-麦卡特尼都公开表示:“我们想成为英国的Goffin and King。”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两人逐渐在生活方向上产生分歧:
1960年中期,美国反越战和民权运动爆发,鲍勃·迪伦成为标志性人物,格芬在听了迪伦的作品后,对自己精心商业化的歌词嗤之以鼻,他想成为迪伦那样的词人。在偶然的机会下,他结实了与迪伦等反叛偶像私交甚笃的记者阿罗诺维茨。
迪伦和阿罗诺维茨
在阿罗诺维茨的影响下,他开始尝试迷幻药,醉心于各种艺术剧场、派对,常常彻夜不归,在药物影响下,患上了严重的躁郁症。
1960年代中期,格芬留起了络腮胡
此时,金已经生下两个孩子,她对新的社会运动没有兴趣,唯一希望的就是安稳的家庭生活。即便两人聚在一起仍然能够写出伟大的作品,金也甘心压制自身的才能,凸显丈夫的成就,但双方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
两人离婚后,纽约熟悉的一切都让金睹物思情,但更现实的,是她必须独自赚钱养家。于是她带着两个孩子,在1968年搬到了当时反主流文化的前线——洛杉矶。
1970年代的金
金选择搬进好莱坞西区的月桂峡谷(Laurel Canyon),当地社区以聚集了大量未成名的音乐家、作家、电影人而闻名,住在卡罗附近的音乐人有弗兰克·扎帕(Frank Zappa),琼尼·米切尔,或是常常骑着摩托车在峡谷内狂奔的前Byrd乐队成员大卫·克罗斯比(David Crosby)。
月桂峡谷
Crosby, Stills, Nash & Young在月桂峡谷
在加州自由的艺术氛围下,金曾经为了丈夫自我压抑的才能也逐渐得到释放,她在峡谷结识了一名填词人——托妮·斯特恩(Toni Stern),一个时髦的加州女孩。
金在自传中写道:"与格里总是大喊大叫不同,托妮以一种更安静的方式来引导我的旋律,鼓励我尝试自己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我。"她们一起创作了《Tapestry》专辑里的名曲《It's Too Late》。
当年请到小室哲哉制作的陈好,一开头就采样了《It's Too Late》
金和托妮·斯特恩一起创作
在搬到洛杉矶之前,金与乐手的互动仅限于正式的录音会议,但在月桂峡谷,她不得不经常与各种各样的乐手即兴,在这里,音乐就是最好的交流语言,金不仅提升了弹奏技巧,也认识了不少杰出的乐手。
1968年,金和吉他手Daniel Kortchmar、贝斯手Charles Larkey组成了The City乐队,他们也成为《Tapestry》的主要乐手
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作为另一个深刻影响了金的音乐人,一直鼓励她推出自己的专辑,还请她担任自己的巡演乐手,并且专门给她单独表演的机会。
金则在自传中称,自己在写《Tapestry》里的名曲《You've Got a Friend》(你有一个朋友)时,是以泰勒的嗓音为灵感,后来泰勒在自己的专辑中翻唱了这首歌,成了他最知名的作品之一。
进入21世纪后,金和泰勒经常一起上路巡演
与此同时,金也收获了新恋情,她和贝斯手Charles Larkey同居,但由于性格不合,两人很快又分居了。金后来在自传里写道:
事实证明,放手是非常困难的,但我知道,要让小卡罗尔变成一个有潜力的女人,这是必要的一步。而要达到那个目标,我需要推翻我那代人的灌输:即女人需要一个男人来完善自己。
1971年1月,金开始录制个人第二张专辑《Tapestry》,由她担任乐队指挥和主要的词曲创作人,制作人由西海岸著名制作人卢·阿德勒(Lou Adler)担纲。
Lou Adler是爸爸妈妈合唱团(The Mamas & the Papas)版《California Dreamin'》的制作人
和金过去擅长制作编曲华丽的泡泡糖音乐(Bubblegum music)不同,《Tapestry》的整体风格是内敛的,配器使用极其精简,甚至有意营造一种居室的氛围,这一点也能从专辑封面体现出来。制作人阿德勒从一开始就表示,希望制作出来的专辑如同金平时的Demo一般。
登上《Tapestry》封面的Telemachus可能是唱片史上最有名的喵星人
专辑一共收录了12首歌曲,充满了金个人的生活印迹,比如专辑的开场曲《I Feel the Earth Move》,灵感来源于1971年发生在加州的大地震,《So Far Away》则源于她和Charles Larkey的异地恋。
专辑里还翻唱了两首和前夫格芬创作的金曲,选择的曲目也颇有深意,《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是他们的成名之作,由灵歌天后艾瑞莎·富兰克林(Aretha Franklin)演唱的至尊名曲《(You Make Me Feel Like) A Natural Woman》(本色女人),则是这对组合婚前最后一次合作。
1990年,Goffen and King入选摇滚名人堂,离婚后,双方仍然不时合作
2015年,已经73岁的艾瑞莎·富兰克林为金再次演唱《Natural Woman》
曾经抗拒写词的金,在这张专辑中贡献了几首流行乐史堪称伟大的词作,Pitchfork评价她的歌词:证明了最简单的短语被最简洁的编排和不受约束的真理强化后的潜力。比如《You've Got a Friend》中她以寥寥数语展现友情的能量,这首歌至今也是世界最有名的“友谊之歌“之一:
Winter,spring,summer or fall无论冬春夏秋/All you have to do is call你只需要打个电话/And I'll be there我就会出现在那/You've got a friend你有我这个朋友
你可能没听过的柬埔寨版《You've Got a Friend》,1973年推出
《Tapestry》于1971年2月10号推出,这张仅仅花1个月就制作完成的专辑,一发行就连续15周在公告榜排行第1,是第一张达到钻石销量(1000万张)的女性艺人专辑。
1972年,金又摘下4座格莱美奖杯,成为首位完成此项殊荣的女艺人。
手抱4座格莱美奖杯的金
后来有记者问她,当初是否有想到自己在录制史上最畅销的专辑,金回应道:
“我怎么可能知道呢?我只是一个创作者,我没有艾瑞莎·富兰克林那样的嗓音,但我知道怎么用一种真诚、直接的诠释来传达歌曲的情绪.....如果说歌曲的质量是专辑成功的因素,那么它发行的时机也是因素之一,这其中包括非凡的运气。”
金所说的时机,或许是1970年代正在风起云涌的第二波女权解放运动。
当时的女权主义者认为,流行文化是性别歧视的重灾区,因此应该创造女性的正面形象。1971年,美国艺术史学家Linda Nochlin发表著名文章《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s?》(我们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5月,Helen Reedy演唱《I Am Woman》,此曲后来成为女权运动的代表作。
即使往前追溯,Lesley Gore的《You Don't Own Me 》(你不拥有我)、Aretha Franklin的《Respect》(尊重)早就涉及女性解放的话题,但他们都比不上《Tapestry》专辑的意义:即第一位女性艺术家靠唱自己的创作,获得了绝大多数男性艺术家都难以企及的商业成功。
去年,《Tapestry》度过了自己的50岁生日,推出了特别版专辑
Joni Mitchell 和《Blue》专辑
《Tapestry》专辑录制于洛杉矶的A&M录音室,当时,除了金固定驻扎的B录音间,在其余两个房间工作的分别是卡朋特兄妹,以及琼尼·米切尔,她正在录制自己的第四张专辑《Blue》。
金在传记里写道:米切尔所在的C录音间有一架音色非常好的施坦威钢琴,她和录音师常常趁米切尔等人不在,偷偷进去录钢琴的部分。当然,音乐人的合作一直多于竞争,米切尔也出现在了《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的和声中。
正在录制和声的詹姆斯·泰勒和琼尼·米切尔
1943年11月,米切尔出生于加拿大的麦克牢德堡,他的父亲是一名杂货店老板,母亲是家庭主妇,九岁时,她们一家搬迁到有“草原巴黎”之称的萨卡斯通,一个干燥、沉闷的城市,米切尔在这里度过自己的少女时代。
十岁时,米切尔患上了在加拿大全国肆虐的小儿麻痹症,出现瘫痪的症状,在医院治疗了几个月。她说康复过程所带来的巨大痛苦,使她培养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敏感性。
童年时的米切尔
米切尔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带有叛逆的特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古板的父母,墨守成规的学校,她对任何具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都不感兴趣,因此经常在课堂上反驳老师。
“他们(同学)看起来都很骄傲,我记得我看着他们,心里想:‘你所做的,就是老师说了什么,你就相信什么’所以在那一刻,我和学校的体制决裂了。”
幼年米切尔最喜欢的两件事:绘画、跳舞
米切尔从九岁开始吸烟,从此成为一名老烟枪
唯一给她人生造成巨大影响的,是她七年级的英语老师,引导她写诗,爱上文字,后来她出版第一张专辑时,特别在致谢词里感谢了老师。
米切尔在七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但因为“枯燥”,仅仅学习了一年半就放弃了,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她开始听德州的摇滚电台,却花了36美元买了一把尤克里里,因为母亲觉得吉他是乡下人的标志。
高中毕业后,米切尔前往阿尔伯塔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这次她只待了一年,理由是课程的教学方法毫无创意。1964年,她从学校退学,并对母亲说:“我想去多伦多当一名民谣歌手。”
米切尔带着吉他,在多伦多定居了下来,由于没钱支付音乐人工会的费用,她只能在教堂地下室和基督青年会的活动中演出,同时她还在一家百货公司的女装货柜兼职。一开始,她翻唱一些经典民歌,但发现当地某些歌手会恶意将歌曲占为己有,她决心写自己的歌。
1964年年底,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对象是在大学交往的前男友,孩子出生后,她在身无分文的窘境下,只能将孩子交给别人寄养,直到1997年才相认。这期间,米切尔一直怀有歉疚,为此她写了《Blue》专辑里的《Little Green》(小格林):
Born with the moon in cancer生在巨蟹座下的晴明/Choose her a name she will answer to选了个她会接受的姓名/Call her green and the winters cannot fade her叫她格林,寒时就不再凋零
1965年3月,米切尔在多伦多的一家俱乐部演出,认识了来自美国的民谣歌手查克,他说可以在美国帮她找份工作,4月份,琼尼第一次前往美国。
1965年6月,米切尔与查克在家乡举办了婚礼,后来她回忆:“我一个人都不认识,我走在红毯上,挥舞着我的雏菊,想着摆脱这一切。”
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一年多,米切尔搬到了纽约,寻求成为一名独唱艺人的机会。此时,米切尔已经在音乐圈小有名气,有不少歌手演唱过她的创作,并取得了不错的商业成绩,比如朱迪·柯林斯(judy collins)演唱了《Both Sides Now》和《Chelsea Morning》,前者在公告榜上进入了前十名。
此时,米切尔开始尝试将个人叙事的歌词结合到作品中,她将这一影响归因于迪伦1965年的作品《Positively 4th Street》(就在第四大道)。
1970年代,米切尔曾加入迪伦的滚雷巡演
1967年,米切尔在某间俱乐部演出,刚好The Byrds前团员大卫·克罗斯比也在现场,看完表演后大为震惊。他劝琼尼一起前往洛杉矶,并介绍她签约了著名的Reprise唱片。
在推出首张专辑《Song to a Seagull》(海鸥之歌)时,克罗斯比被委托为制作人,但无论他本人、米切尔、还是音乐评论家,都认为这是一张在收音、后期出现严重失误的专辑。
克罗斯比后来的采访
许多专辑封面都是米切尔自己设计、绘画
1969年,著名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举行,米切尔原本也受邀参加,但由于第二天要参加电视节目没能成行,而她的好友,著名的CSNY乐队则租赁了一架直升机飞往现场,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米切尔对此一直非常懊悔,更气人的是,CSNY在旅途中一直向她炫耀各种见闻、趣事,然而当他们回到洛杉矶,发现米切尔已经完成了一首新歌,名字就叫《Woodstock》(伍德斯托克):
I'm going on down to yasgur's farm我正要去亚斯古尔的牧场/I'm going to join in a rock'n'roll band去加入一只摇滚乐队/I'm going to camp out on the land夜宿在大地的臂弯/Load,I'm going to try on'get my soul free解放灵魂尽情狂欢
这首歌被CSNY率先翻唱,结果成为嬉皮时代的代表作品,在经典摇滚电台轮番播放,米切尔版本仅仅在一个月后发行,在荣誉上却要黯淡许多。但凭借其专辑《Ladies of the Canyon》(峡谷女士)优良的制作,她还是获得了第一个金唱片销量。
1970年,突如而来的名气让米切尔感到喘不过气,再加上与CSNY成员格拉汉姆·纳什恋情的结束,她决定停止所有巡演,前往希腊、西班牙、法国等地旅游,途中只进行绘画和写作。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并没有多少女性有出国旅游的机会。
米切尔和格拉汉姆·纳什
米切尔在希腊和l莱昂纳德·科恩见面
1971年,米切尔回到洛杉矶,开始录制《Blue》,专辑中歌曲的灵感,全部来源于过往经历,尤其是1968年到1970年,以及她与前男友格拉汉姆·纳什的关系。
米切尔在后来的采访中有一句名言,那就是在《Blue》里的每一个音符都是诚实的,她就像香烟的玻璃包装纸一样透明。
纪录片《Joni Mitchell:Woman of Heart and Mind》
《Blue》里的一大主题是爱情,哪首歌分别对应哪一段感情经历,一直是歌迷和评论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某些歌词明显有迹可循,
比如《My Old Man》(我的情人)和《This Flight Tonight》(今夜航班)写的是前男友纳什,而《Carey》(卡里)取自人名,写的是米切尔在希腊克里特岛旅行期间,结识的一位嬉皮士社区的厨师——卡里·拉迪茨(Cary Raditz),两人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恋情。
米切尔和卡里·拉迪茨
然而,如果整张《Blue》专辑只是情感的记录,那远远称不上伟大,更重要的是米切尔摒弃了此前女性歌曲里惯常的浪漫叙事,她用第一人称的角度,从种种人生经历中剖析自己,并对整个时代做了切片式的描绘:
开场曲《All I Want》(我所想要的),她用寥寥几句歌词展现了女性在那个时代面临的自我困境:
Oh, I love you when I forget about me 爱着你,每当我忘乎所以/I want to be strong, I want to laugh along(但) 我想变得强大,想要漂亮笑下去/I want to belong to the living 回归属于我的生活
《River》中,她暴露自己的缺点,为一段关系的失败承担责任:
I'm so hard to handle 我不是盏省油的灯/I'm selfish and I'm sad 我自私而悲伤/Now I've gone and lost the best baby 如今我离开了,失去了挚爱
在专辑结尾曲《The Last Time I Saw Richard》中,他描写了一个名叫理查德的理想主义者,最终娶了一名花样滑冰运动员,过上了整晚对着电视喝啤酒的生活,提醒嬉皮们:梦境结束了,我们必须回到现实。
毕加索、Miles Davis都有过自己的蓝色时期(Blue Period)
在当时,没有一张女性的专辑能够做到如此赤裸,真实,以至于由男性把持的音乐评论界感到严重不适:为什么我们要在一个小时里反复听一个女人说她在想什么?想要什么?
《纽约时报》的乐评隐晦表达了这一点:“我怀疑,这将是米切尔小姐最不受欢迎的唱片。”
1971年,滚石某期杂志将米切尔评选为年度妻子(Old Lady Of The Year),还画了一张关系图试图证明其私生活混乱
然而,《Blue》一经推出,就成为销量和口碑俱佳的唱片,狠狠地打了《纽约时报》、《滚石》等乐评人的脸。
更重要的是,男性音乐人无法再用翻唱来“窃取”她的创作成果,因为它们和米切尔的生活高度联结。这一点尤其激励了更多女性开始创作:原来女性最真实的心声,也可以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作品。
去年《Blue》发行50周年,Spotify特地在纽约一处大屏幕为其庆祝
结语
《Tapestry》的成功,证明了女性创作歌手也能制作出畅销的商业专辑,为所有有志于此的后辈打开了一扇大门。
2021年,卡罗金以个人身份再次入选名人堂,引荐人是泰勒·斯威夫特,泰勒在引荐词中里说:
卡罗告诉像我这样的艺术家,讲述自己的故事是值得的,为了获得让别人听到你的故事的机会,你需要付出努力和奋斗。
乔尼·米切尔则展示了女性艺术家能写什么,唱什么。
泰勒·斯威夫特、St Vincent、拉娜·德雷都曾经在自己的专辑中致敬。比如泰勒就曾在采访中称《Blue》是自己最爱的专辑,也是其12年的专辑《Red》的灵感来源,《Blue》甚至还影响了一大票男性艺人,比如Prince就是米切尔公开的铁粉,翻唱过《A Case of You》。
虽然米切尔最近难得作出表达(宣布作品撤下Spotify,抗议其不封禁反疫苗内容的播客),但像她和卡罗·金这样活化石级别的艺人,乐迷心里已经足够现实,不期待能够再有新神作、神演出,只祈祷他们在全球疫情的冲击下能够身体健康、安度晚年。
老祖母和她的猫
她们留下的作品,只会像钻石一般永恒久远,经典会一直流传下去,她们将激励更多女性站上舞台,在歌里书写自己的故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