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拥堵和司机素质以及当地政策有关!

【本文来自《海信谈智能交通:不是写本书那么简单,也不是资本说了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很多拥堵和司机素质以及当地政策有关!比如厦门岛到翔安区的跨海隧道,三车道,很多车只要一进隧道就拉开车距。车距有多夸张,很多大约距离十几二十辆车长的距离,司机慢悠悠的开,于是有些司机打电话聊天。

前面一辆车放慢速度,后面的车全部都慢下来,有机会超车后,会看到一辆车前面都是空的,它和前面的车距离很远很远,甚至有时候比十几二十辆车更远。

原因之一是政策方面,隧道最低限速只有40码!第一次走这条隧道,可能会误以为前面发生了交通事故,结果通过隧道会发现什么都没有。政府请清华大学专家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修改了隧道内的虚实线,让车辆得以在隧道内特别地段可以超车,拥堵有所好转但仍解决不了问题。

曾经有司机跟我说,他拉了三个女人听她们聊天。

一个女人告诉其他人,上路开车不要急,慢慢开至少比较安全,其他女人附和,就是的开的慢也不容易犯错……。

所以目前社会司机素质,政策因素等都不是智能交通,智能红绿灯,雷达等可以解决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