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vs阵风

凑个过时的热点,从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简单易懂的讲讲歼10C对阵风。为什么要从看得见的地方讲呢,看不见的地方,争议太多,讲来讲去都是空谈,没意思。

阵风这个飞机呢,从技术,从手艺上来说,那是真的好,但是说设计,那就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言难尽了。

所以我打算从隐身性,探测性,机动性这几方面讲讲俩飞机的差异。

首先,隐身性,很多人觉得肯定阵风更有优势,飞机看着小,还用了先进技术,比如应用锯齿吸波结构抑制鸭翼后缘散射和机身爬行波。

500

法国人自己说0.1~1平米。但实际上呢,阵风在隐身设计上是抓小放大,主次不分的混乱典型。

战斗机的主要雷达反射源来自于射频天线,发动机风扇,座舱,挂架及载物,这几项加一起大概贡献了80%~90%的RCS。看看阵风的雷达天线是怎么安装的!垂直,固定,彻底违反了隐身原则。光这一项贡献的正向RCS可能就不止1平米。就算你能把鸭翼的散射压制到0.001又有什么用呢?从1.1平米减小到1.001?当然制造成本可是增加不少。

500

500

歼10C则是倾斜布置的雷达天线,这点在雷达罩上就能看出来。

500

还有人说,阵风的进气道是肋部进气,隐身好,能遮住附面层隔道这个反射源,对隐身好。然而——并不能。

500

显然,正面清清爽爽的歼10C其实才是隐身更好的。500

至于侧面RCS,得益于巨大的垂直单垂尾,俩飞机都不咋地。

第二,探测能力。歼10C的雷达阵面更大,所以同等技术条件下显然歼10C更占优。但是关于小鸡头的阵风,有一个说法,就是说反正我导弹的射程就那么远,只要雷达够用就好。这其实也是个误区。举个例子,阵风打算安装的RBE2-AA型AESA雷达,表面上探测距离勉强够制导流星中距弹,但是不要忘了,这个探测距离参数通常都是指5平米PCS左右的正常战斗机目标。当你面对的是部分隐身设计的三代半,正面RCS在一平米以下,它的探测距离很显然就不够用了。再算上在真实战场的复杂电磁环境下呢,是不是觉得更不够用了?

第三,机动性。机动性主要取决两点,动力,升阻比。动力,阵风两台M88-2,15吨左右。歼10C为WS10(具体型号不明),怎么着也得12.5吨往上吧。基本上俩飞机空战推重比应该差不多。当然我们不知道歼10C的那台涡扇10推力到底多少,13吨或者14吨也不是没有可能。而阵风,传说中增推的M88-3,据说研发失败?有确切消息的大佬么?反正动力上看不见摸不着,歼10空重是多少也不知道,就不多说了,姑且算旗鼓相当吧。

500

有明白人可以说明白阵风的机尾为什么这么设计么?直接在俩尾喷口之间塞上这么一个东西,贴着喷口一刀切掉?这么做有什么好处?正常来说,要符合面积率,要么伸长,拉出一个尾椎,要么缩回去,造一个凹槽,缩减机尾的截面积。哪有这么一刀切下去的?这阻力能降得下来?徐勇凌在分析阵风飞行视频的时候就说阵风阻力大,不知是否有关系。难道是为了美观而如此设计?

我们来看看正常的小间距双发是怎么处理的:

500

500

至于挂载能力和航程,这个就不讲了,长了眼睛的都知道阵风比歼10C挂载能力要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