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这次的事后处理非常优秀,但我还是想提一些不成熟的公关建议

近日,“重庆一星巴克驱赶门口吃盒饭民警”一事引起热议。2月15日,有市民发现涉事星巴克门前有人送来白花,还扔了一地鸡蛋。当保洁人员想去打扫时,被市民劝阻“不要扫,不要扫”。此前,星巴克在微博道歉回应称,员工与当事民警在协调座位时因言语不妥引发沟通误会,未驱离投诉民警。

500

大家怎么看待重庆涉事星巴克门店被送白花扔鸡蛋,保洁欲清理被劝阻?抵制行为的度该如何界定?

当年天津青皮混混闹事从来不拿刀砍人,都是拿刀捅自己,把自己捅的血糊里啦,等苦主受不了了,只好给钱息事宁人,他就得逞了。

昨天星巴克刚出事,今天就闹出有人送白花,丢鸡蛋的事情,各路反思声就像早有准备般拔地而起,呼吁“冷静,克制”的软文一下子满天飞,要求“抵制行为要有度”的问题瞬间上热榜,久已不闻的劣根性和低素质论沉渣泛起。

一夜之间,星巴克从人人喊打的恶人变成了“激进排外情绪”和“不理智抵制行为”的受害者,这种受害已经严重到质问“抵制行为的度该如何界定”的问题可以瞬间上热榜的地步了。

攻守之势异也来得如此之快,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我建议各级部门和国内企业都好好看好好学,星巴克的互联网公关技巧显著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他们不搞硬洗,不买量,不从事件本身入手,而是从事件本身引发的后续反应入手,没有后续反应就制造后续反应,一方面避免了对事件本身进行反驳可能导致的公众情绪反弹,另一方面也让后续反应有利于自己开展公关工作。

结果一夜之间扭转了自己的舆论劣势。

这才是老牌连锁企业真正的企业底蕴,做产品,做宣发,做风控,这些事情在大的方向上大家的区别不会太大,西方老牌企业真正强的地方恰恰是这些技术性细节,尤其是对意外突发状况的处理手法,这种经验积累和技术储备,是吃过硬亏交过学费才掌握的,中国的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在这个领域需要加强观察和学习。

星巴克这次的事后处理非常优秀,成功转移了公众对事件本身的注意力,把话题的讨论方向转移到了“抵制行为是否要有度”上,成功把一起政治问题降级为素质问题,而付出的代价连苦肉计都算不上,但还是有一些细节可以进一步优化一下,以取得更好的公关效果:

1.丢鸡蛋送白花这种行为太“洋气”,它并非典型的中国人表达不满的行为方式,中国人的传统手法是拉横幅砸玻璃。

中国人经历过惨烈的饥荒史,因此对食品有一种形而上学的尊敬态度,丢鸡蛋这种浪费食品的行为会受到中国人的本能反感,因此不会成为中国人表达不满的方式,哪怕鸡蛋实际上并不值几个钱也这样。

考虑到星巴克作为一家海外企业,企业内部文化又以小资装洋逼为核心,其行为路径的海外特征过于明显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注意,用洋手法抗中国议极其容易导致露怯,被人看出端倪,从而破坏转移视线的效果。

2.时间太急,用力太猛。

第一天出事,第二天就丢鸡蛋,事情还没有广泛传播开来,软文热搜反思就一哄而上,导致的结果就是时间太局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怀疑而非义愤。

过犹不及是一切工作的硬伤,尤其是动作上过于整齐划一和时间上过于集中突兀,这太容易引起怀疑了,一看就知道是有备而来在博取同情时并不是什么好事。

下次建议可以先让丢鸡蛋的事情稍微发酵个一两天,然后再把软文热搜反思分批放出,逐步提高烈度,让事件显得更有层次感。

3.做戏要做全套,几张孤零零的图片和几句采访对白太过单薄,不容易引起公众同情和义愤,下次建议用“监控视角”摆拍一段监控录像,画面可以做一点模糊化处理,演员可以蒙面,可以在事件发酵后从私下渠道放出,通过微信群和QQ群的特殊“群传群”效应进行扩散,以此增加可信度。

再比如,可以把视频中的重点桥段做成gif动图,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大传播度,毕竟转图比转视频的操作成本要低得多。

以上是给星巴克的一些不成熟的公关建议,希望星巴克能够吸取教训,再接再厉,争取下次炎上时向全国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公关答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