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崇繁体字的本质,是智力瓶颈期的必然结果
最近观网,繁体字和简体字的争论又开始了。我说一个我个人的观点。推崇繁体字的本质,是从过去经验里找竞争力。这属于智力发展遭遇瓶颈的必然表现。换个说法,就是文化创新遭遇困境,创新创造能力不足以支撑文化继续发展了,于是开始通过怀旧,复古,追溯过去,从旧有经验里找素材了。
人类历史上,所有国家民族,所有发展阶段,都存在瓶颈期。也就是都无法创新了,于是要回到过去找素材。
繁体字怀旧风的死灰复燃,本身就说明过去几十年,中国的文化进步文化创造力,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
还有一个科学思维上的结论。就是繁体字攻击简体字不足,实际上并不足以论证繁体字就应该复辟。
这是科学思维和系统论思维工具的结论。稍微有点现代科学教育基础的人都明白。简体字的不足,是成为不了繁体字应该取代简体字的论据的。
实际上繁体字最大的危机,还不是简体字,而是繁体字自己。大家自己找一本字典看看,一下子就明白了。因为大部分所谓繁体字啊,都有不止一个写法。港人和台湾人的繁体字,都有差别。港人还自造了很多新繁体字呢。哪个繁体字是正宗?哪个繁体字最地道?楷书,行书,草书,隶属,哪个写法最好?繁体字爱好者自己都争论不休,就别扯什么简体字了。当然了,为什么最正宗,最地道的,不是甲骨文?不是铭文?这个又需要你们给个说法了。反正我觉得,论装比,写的一手甲骨文,比写得一手台湾人从满清皇帝康熙那里学的繁体字,要有效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