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和文言文,恰恰在很多方面妨碍了传统文化的保存和扩散

【本文由“盎撒霸权必将被打倒”推荐,来自《汉字简化已经是历史事实,而且简化的收益比损失大得多》评论区,标题为盎撒霸权必将被打倒添加】

  • 鷇音子
  • 很早看过一篇文章,说99%的简体字是古已有之,有206个简体字是先秦时期就有了,很多繁体字是文人集团为垄断知识故意搞复杂的,比如“气”字,繁体字的“氣”下面加个“米”简直是画蛇添足。本来国民党统治时期就推行简体字了,被推翻跑路后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统”才挑起繁简之争。话说这都是陈谷子烂芝麻的破事了,每隔几年总有人还要扯一扯,看来KPI又不够了。

繁体字和文言文恰恰早就在很多方面妨碍了传统文化的保存和扩散,传统文化不是只有文史,如果古人早就广泛使用简体字和白话文,我们能保存下来的各领域的史料会异常丰富,繁体字和文言文让古代很多普通人没办法进行记录,特别是专业技术领域,真正懂技术的文人并不多,或者说真正能用文字记录的技术工作者不多,即便是在文学领域,我们的长篇叙事和戏剧也一定程度受限于此直到元朝读书人入仕受阻才完全成熟,元朝是白话初步开花的第一个时代只是受到的非正常力量的非主观性推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