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改革?从北大附中和王铮说起

前一阵子北大附中的校长王铮被免职了,我有一些从事教育工作的朋友都在为王铮的离去感到惋惜,似乎中国教育改革又失去了方向等等……但身为北大附中毕业的人,我有一些别的想法。

以前很多人都曾经拿着北大附中改革的各种新闻来询问,但我一般是不敢给看法的,毕竟王铮来北大附的时候我已经毕业了。我既没有经历诸如走班制书院制这些新鲜的改革,也没有体验过什么艺术工作室3D打印机之类的高端的设备,只是偶尔返校的时候拍拍照片,显示一下自己的母校如今变得多么华丽,仅此而已。就好像一个“网红”,你会经常看到它上新闻,你会经常看到它有很多一眼就能发现的亮点,但是至于实际体验如何,一无所知。

500

在媒体眼中,以及在我返校时眼中所看见的北大附中,教学理念先进开放,硬件设施先进齐全,课外活动丰富,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自由全面发展,配合上大胆创新的“书院制”,简直是如同“霍格沃茨”一般梦幻的学校。

除了更好的硬件、更多的社团、更大的自由,王铮对北大附中最大的改革,就是彻底打破了原来的班级和学制:学生们在北大附中不再有固定的班级固定的课程,而是分成各个书院,并实行走班制,学生自己决定如何管理书院,如何听取课程。也就是说,学生们在北大附中拥有极大的自主权。简单来说,就好像有人评论的,北大附中是“中国最像大学的中学”。

不是说北大附中没有争议,争议当然多,甚至我回去见以前的老师都能听见他们发半天牢骚。但毕竟一切争议都可以归结为适应改革的阵痛,归结为落后思想的阻挠,归结为是大家不懂得先进教育理念的可贵之处。既然学生一个个看着都兴高采烈,表示自己从北大附中的教育中获益良多,得到了比成绩更宝贵的东西,那我们外人也不好说什么对吧。

但是机缘巧合之下,自己前几天碰到了一些小几届的北大附中校友,给我讲述了一些他们所经历的北大附中改革,呈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学生视角。

因为这些校友是在高二的时候才迎来的王铮改革,所以他们有着改革前北大附中是什么样的体验。既不像我这种老一点的完全没经过王铮的改革,也不像后来的学生完全没体会过改革前的学校,所以我想他们的看法也许会更有参考性一些。

校友们对王铮的评价,我原话复制一下就是“他一直在拿学生的前途作秀。”

怎么个作秀法呢?有这么几件事。

一件是王铮上台之后推出了一个“北附日报”,强制学生们在学校各地像发传单一样派发。而大家可以想象,一个中学一天能有多少可写的事儿,这种日报的质量到底能有多高。所以学生们显然也不愿意看,只能当废纸一样扔掉,一来一回,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几个月后,这个“北附日报”就停刊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草率的日报,却拥有一个稳定的供稿人,一个非常热心的作者。你猜是谁呢?当然是每天都在日报里面写专栏的王铮校长啦。王铮校长一定是不想学生们错过自己的真知灼见字字珠玑,才会宁可让学生们受冻也要在寒风中派发日报吧。

可惜校友们没有提供北附日报的样子,但也不是不能查。虽然北附日报曾经的网址已经变成了一个彩票网站,但百度贴吧上还留有一些痕迹。

500

500

500

从这些学生的抱怨中,似乎也能看得出来校友们的话应该有一定可信度。当然,毕竟有牢骚的人才会去发表意见,不能代表大多数意见。所以也有可能北附日报确实深受学生欢迎,只不过是少数人说怪话罢了,读者们当然可以自行判断。

除了“北附日报”,更让校友们当年闹心的,是高三时期的强行重新分班。按照旧的安排,班级的分配在高二就固定了,不会在高三瞎折腾。但据校友们的说法,王铮一来,就以提高成绩为名强行打乱了班级,让高三的人按照成绩分班,甚至把所有不参加高考打算出国的学生也都单独赶到了图书馆不让他们一起上课。

这就很奇怪了。如果说王铮校长尊重学生,那么他似乎应该为打乱班级这种重大改革提前征询学生意见,而不是强行拆散学生的班级。如果说王铮校长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很重要,那么打乱班级必然会打乱原有的社交关系,从而让学生们在学习之外面临着新的压力,给学生造成新的困扰。如果要说王铮校长就是要在高三让大家收收心,专注学习,一切以成绩优先,那这么折腾一番,真的有效果吗?

反正校友们觉得这种分班让他们非常难受:高三本来应该是专注学习的时候,却还要分出精力一边去折腾新班级的人际关系,一边想办法跟旧班级的朋友保持联系,这可不是什么好的体验。当然,这也是他们的个人看法,我们仍然不能排除王铮校长的分班决策高瞻远瞩,只是少部分人抱怨的可能性。

最后校友们还说了个事儿,讲的是一些家长跟王铮的沟通。家长请求王铮慎重考虑一些决策,说“你也是家长,理解一下我们的心情。”

而王铮的回答非常经典:“我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理解不了。”

你品,你细品。

当然,这一切都有可能是校友们无中生有道听途说的,这种事情也很难把当事人再找出来确定真伪。而且即便这是真的,不更说明王铮校长铁面无私,没有一点个人私情,把全天下的孩子当自己孩子的宏大胸怀吗?

所以我得再次声明,我提到的有关王铮校长的一切都仅仅是个人看法,你大可以认为我是瞎编出来的校友,故意污蔑教育改革先锋。

不过这些万一是编出来的校友们也承认,对王铮校长的反对声基本也就停留在他们这一届了。对于那些更年轻的北大附中学生,没有王铮改革之前的经历,就“如同传销和饭圈”一样,完全站到校长这一边了。

所以当王铮免职的消息传出来,校友们非常震惊为什么微博评论都是对王铮的一片赞美,甚至随便一搜都是学生们整整齐齐地刷着一段王铮语录:

500

我自己搜了一下,觉得也不至于到饭圈刷屏的地步,但老实说……对于这些标榜着“个性鲜明”、“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新力”的学生们,我觉得他们应该有比复制粘贴校长语录更好的方法吧。

但是当然啦,学生们怀着对校长的敬爱之情,刷刷屏又有什么问题呢?王铮校长在北大附中那么多年,绝大部分学生对王铮校长都抱有感激和尊敬,只有这么点质疑,不更说明王铮校长的正确?如今王铮校长离职了,突然又冒出来什么校友说些怪话,不就是落井下石,苍蝇绕着英雄的尸体嗡嗡叫吗?这些质疑,难道能够抹煞王铮校长为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做出的伟大贡献吗?

但是问题来了,王铮校长的贡献究竟是什么呢?如果说只有王铮改革下的北大附中才能培养那些“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新力的杰出公民”,隐含意思是……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以及全国其他学校的学生,都是被应试教育洗脑的劣等公民了?

是的,你是能找出无数北大附中的年轻学生们的创新成果,他们会跟你说多亏了王铮校长他们是多么的自由和解放,让他们迸发出了无尽的创意,培养了优秀的公民意识等等……但问题是,这些东西在王铮来之前就有啊。

虽然在我上学的时候,北大附中还是一个标准的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学校,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书院,但所谓的素质教育和课外活动一点不少。不管是艺术还是科技还是体育,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去参加社团和选修课,或者去做其他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肯定不包括派发印着校长指示的没人看的“北附日报”。

500

这是2008年的社团手册,在王铮改革之前北大附中的课外活动就已经很丰富了。当然,全中国把课外活动玩出花的学校也不少啊,也不是只有北大附中一家

 

一直以来,北大附中都拥有着全国顶尖的师资,加上全国顶尖的生源,以及全国顶尖的软硬件资源,所以即便是搞应试教育,效率也会高很多,也会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由发展的时间。当然,更不用说,北京的教育环境和竞争压力整体就是宽松的,就不需要学生一天到晚忙着做题。所以北大附中后来标榜的什么自由开放的氛围,本来就不需要王铮来改,没有什么非他不可的事情。

哦,他还因为允许早恋出圈过。但这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说得好像北大附中的学生们谈恋爱需要校长批准过?谁都明白早恋本来就是学校管不了的,我没有早恋的根本原因肯定不是校长不允许,而是没人喜欢我啊。

 

500

说到底,北大附中的学生本来就是教育不平等的受益者,北大附中的教育本来就是享受着一系列得天独厚的特权。顶着“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这一个金字招牌,你就是什么都不管不干,在校长办公室里栓条狗,北大附中的学生们也总会自由发展,也总会创造出成果,总会出来几个杰出校友。

所以当我看到有些北大附中的学生,喜欢炫耀自己在学校的幸福生活,认为王铮的改革解放了自己的潜力,让自己变成了一个所谓全面发展的优秀公民,进而相信王铮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我就觉得非常荒诞。我们这群北京学生本来就是享受优待的特权阶级了,就不能夹着尾巴做人,承认自己就是投胎好吗?中国的教育改革,是为了培养出一群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上人吗?

一个人的优秀,当然有你个人努力的成分,有所谓改革的成分,但也有老师的努力,学校资源的支持,有你家庭条件和整个社会环境的功劳,甚至也得说有你投胎的功劳。如果一个学生把用资源和特权堆出来的成绩,完全当成自己的成绩,那是傲慢。如果一个校长把用资源和特权堆出来的成绩,完全当成自己的成绩,那就是贪天之功了。

不是说北大附中不需要改革,中国教育不需要改革。改革总是需要的,但不意味着北大附中的改革就代表了什么重大的意义。不说全国,全北京能享受北大附中这些资源的学校又有多少?你在北大附中所能得到的经验,有多少能够适用到别的地方呢?而且说到底,教育的压力本质上是社会的压力。北大附中的学生来自什么家庭,他们的竞争压力能跟其他地方比吗?

当然,我也不是什么教育专家,可能王铮的改革有什么我不理解的先进和高明之处,也可能改革当中的很多细节我不亲身经历就无法体会……但对于这种在自由和快乐中学习的理念,我总觉得听起来太像成功学了。

自从我教过了美国大学生,带过他们上讨论课,看着一群连基础事实都没搞清楚的学生顺着错误的事实讨论得越来越离谱,我就对过于放任的教学有些怀疑了。

500

虽然谷爱凌妈妈这话说得夸张了点,但大体思路我是完全认同的

 

谁不想一边玩一边学呢?但又有多少人能一边玩一边学呢?又有多少知识适合一边玩一边学呢?如果真这么容易,那咱们这个社会不是早就天才遍地了。

学习是不是可以更加的自主,更加的快乐,更加的有效率,这当然是肯定的。不管是减负还是提倡素质教育,也都是需要探索的。但这意味着需要像王铮那样,直接彻底改掉教学体系,把中学变成大学,让学生放养几年吗?

就算有些人真的是积极性拉满的天才,能够自主地安排学习而不是摸鱼,这也不可能适用于大部分人。我们谁没有在大学的自由氛围里摆烂摸鱼呢?那在北大附这个“最像大学的中学”里,难道大家不会提前体验大学生活的颓废吗。反正我坦白,自己不是什么有积极性的人,不把我的头按进知识的海洋里面,我肯定是不会主动喝那又咸又苦的海水,肥宅快乐水不香吗?

当然,如果说北大附中是个专门培养留学生的国际学校,那多搞些自主活动倒是没什么问题,毕竟申请学校需要。但精神分裂的是,整了这么多看起来像是为留学服务的改革,北大附中却不是国际学校,北大附中的大部分学生还是要参加高考的。而王铮校长的解决方案,如果我没了解错的话,就是高三再搞考前突击,因为高考准备一年就够了。

500

这么看不起其他学校的学生吗?别的学校高三不会突击吗?拿一年去跟别人的三年拼,这是哪里来的自信?

所以北大附中2010年的时候高考成绩还能说在海淀区排个二三名,也就是比不上人大附中。等到了2020年,北大附中的高考成绩已经赶不上曾经看不起的101中学了。

当然,肯定有人要说了,成绩下降不要紧,反正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这个比高考重要。是,素质重要,但你怎么衡量所谓的综合素质呢,凭一张嘴吗?考试当然不能衡量全部,但这世上真的有很多考试无法衡量的能力吗?这世上真有那么多考试不行但是能力顶尖的天才吗?

还是说,很多人提到素质这种充满主观的概念,正是为了逃避考试的客观衡量呢?

如今的高考当然远谈不上公平客观,但怎么说也比考察关系的推荐信和考察家底的各种课外活动要好很多。如果说王铮的改革代表了中国未来教育的方向,未来的选拔体系就是要选拔出北大附中那些所谓具有领导力创新力的学生,而不是高考考得好的学生……那好像也有点别扭吧?

当然,我毕竟不是教育专家,在这里质疑教育改革的内容,怎么说都是底气不足。但我一直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我们怎么才能分辨,一个人到底是个真心想要改革中国教育的实干家,还是个只想当网红的机会主义者?

那我稍微做个白日梦,想象自己如果当了北大附中校长,想要成为一个网红,该怎么做呢?

首先,肯定是要排除异己嘛。只要打着改革的名义,事情就很好办了。我有理由啊,所有反对自己的人,要么是被改革触动利益的利益集团,要么是思想落后守旧的老顽固,这些人都请出学校,才有利于改革是不是?

其次,这个改革动静一定要大,动静不大怎么能够体现自己的作用呢?如果北大附中已经很自由开放了,那我怎么办,只能搞点更惊人的事情了……比如把大学的学制提前到中学?我也有我的道理啊,改革不就是大破大立不破不立吗,你抠抠搜搜地改革,就不怕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和世界的大势吗?

再次,这个改革的成果,一定是不能被量化,也不能在短期内实现的,不然不是很快就要被打脸了吗?所以我肯定要反对高考的压迫和禁锢,提倡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什么思想力、创新力、领导力……反正学生总有能写文章搞文艺的,那就是思想力了;学生总有能搞科技搞项目的,那就是创新力了……至于领导力,让他们随便建社团随便搞点学生组织不就好了嘛!这一帮北京富裕阶层的学生,毕业十年之后肯定得有几个杰出校友,到时候改革成果不就有了吗?我也有自己的道理啊,教育这么重大的事情,肯定需要全面长远地看待,只看高考不是太急功近了嘛?

然后,说到学生,那一定要尽可能地给他们甜头,或者让他们觉得自己得到了甜头,从而对自己死心塌地。毕竟如果不看高考,那学生的满意度和口碑就是最重要的,只要学生开心了,家长就是不开心,一般也得顺着学生,那我的位子就总是稳的。

所以学生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要空间给空间,要时间给时间,要物质给物质,要精神给精神。什么打游戏谈恋爱,本来也是管不了的,现在放开了不还能挣个好名声。什么体育馆工作室,有条件尽量满足,反正北大附中家底厚资源多嘛。

不过最简单的方法是给学生权力,什么权力都可以,就好像叶利钦在苏联解体前对各加盟共和国说的:能拿多少权力就拿多少!他们想搞什么组织搞什么组织,想发表什么言论发表什么言论,想怎么干涉学校怎么干涉学校,把美国政治系统照搬过来陪他们过家家都可以。反正他们再怎么搞再怎么骂,也不可能把我整下台嘛。更不用说学生们根本不会骂我,只会把我看成是赋予他们独立和自由的国父。我倒是希望他们偶尔还是骂一下我,小骂大帮忙,不是更显得我自己胸襟广阔?

特别是,我要跟学生们反复强调,北大附中这些好事儿,都是自己的改革带来的。没有改革,他们都得统统滚去高考工厂当小镇做题家。而有了我的改革,每个学生不管好赖,都是自由开放中教育出来的,有思想有智慧的杰出公民,跟外面那些被应试教育压迫洗脑的愚民不一样,不能被高考这种世俗教条所束缚……这么一套成功学传销下来,成年人都能有不少上钩的,更何况学生呢。

我也有自己的道理嘛,一个学校,不就是该以学生为本嘛,不就是该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嘛?培养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有什么错呢?你反对的人要么是看不起学生的能力,要么是不相信先进的理念,思想太狭隘了!

最后,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咱也该当网红了,该搞搞宣传了。反正不管是媒体还是教育界,总有认同我这个素质教育理念的人,或者就是靠这个当饭吃的人,他们的利益跟我是一致的呀。我不是给了学生一堆好处嘛,总有能拿来营销的东西,不管是文艺创作还是科技创造,或者就让学生们多接受点采访,不就是很好的素材?等北大附中的这些名声营销出去了,让我讲讲课,上上新闻,拍拍纪录片,对大家都有好处嘛。

这么一来,我就立于不败之地了,没人会发现我不懂教育只是想来当网红的,就是发现了也不可能把我怎么样,那可是要打很多人的脸的。

更何况,我就是怀着一片真心来搞教育改革,不也要做同样的事情吗?我说的那些道理又有什么问题呢?

我当然相信,王铮校长肯定是怀着真心来改革北大附中的,肯定是想要为中国教育探索方向,这点我从未质疑。

但是我只是担心,如果啊,就是说万一啊,真的有人,想借着改革之名谋取自己的名利,我们到底该怎么把他甄别出来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