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秒还在反转,今年春节可算把它盼来了!

作者|  XX

来源|  影探

新春贺岁,大年初一,代表我探拜个年。

祝大家岁岁平安,年年有余,新年新气象,虎年虎生威。

我探编辑正在影院刷春节档新片,接下来会尽快给大家带来新片评测,帮大家安利避雷。

话说昨天正在网上冲浪,发现除夕当天B站独家上线了《扬名立万》

11月上映的片子,隔了两个月这《扬名立万》还能“扬”得起来吗?

趁我探编辑肝稿子,Scott带大家聊聊这部称不上完美,或许被低估的年度黑马佳作——

《扬名立万》

2021.11.11

500

>>>>一部烂片的诞生

聊《扬名立万》,还得从主创聊起。

导演刘循子墨、编剧里八神,主演张本煜、柯达,客串的白客、小爱、于白水……

不用说也知道,这是万合天宜攒的班子。

2013年,万合天宜推出《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两部代表网剧爆火出圈。

500

因而,也被一代网友视作草根奇迹、网剧鼻祖

师承周星驰之无厘头,以惊为天人的脑洞成名。

逗比沙雕无下限,致敬恶搞无厘头,留下无数表情包、名场面。

那种沙雕中带着才华,才华中流露真诚,真诚中还有理想主义的风格时至今日仍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

提到万合天宜,80、90后观众总不免回忆起被万和男团支配的时光。

500

《报告老板》

只可惜,万合天宜几次转战大银幕,结果都不理想。

甚至一度传言解散,被日新月异的流量时代定性为前互联网时代的活化石。

500

《万万没想到》 

无人知晓,《报告老板》刘循子墨仍在暗中发力,筹备新片。

打磨三年剧本,等来这部《扬名立万》。

电影最早立项叫《一部电影的诞生》,倒也符合主题,毕竟是一部“拍电影的电影”

故事发生在民国,月黑风高之夜,制片人把一帮电影人召集起来:

烂片导演、失意编剧、过气男星、流量女星、功夫巨星以及两个“特邀顾问”。

500

召集的由头,是邀请利欲熏心的电影人开启头脑风暴,把一场血案改编成电影。

殊不知,他们正身处案发现场,凶手就在他们之间。

戏中戏,案中案,局中局,距离真相越近,这帮电影人愈发危险。

且看这场关于野心与良心的较量,谁能扬名立万。

500

>>>>电影的良心

明人不说暗话,《扬名立万》当然算不上神作。

影评人视角吹毛求疵,可以挑出一大票“野路子”导演犯下过的处女作通病:

镜头语言电影感薄弱、戏剧影楼风格浮夸、表达溢出而剧情推进笨重……

肉眼可见的经费不足,预算有限。

不论是卡司阵容、美术道具还是摄影制作,仍不能与大制作相提并论。

500

可是看下去总会发现,预算的捉襟见肘和剧情表达并不冲突。

高情商:踏踏实实讲故事,钱花在了刀刃上。

更高情商:万合天宜式高性价比!

令电影有一种“我知道你没钱但确实没糊弄,看久了又很带感”的独特观感。

500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部影片,豆瓣7.5,2021年评分最高华语片TOP10。

11月院线超级淡季,拿下了9.27亿票房,年度票房第12名。

500

从起初业界并不看好的“小破片”,到公认的年度黑马。

究其原因,从皮到骨再到魂,处处都能看到万合天宜的影子

皮,当然是沙雕无厘头的喜剧。

作为万合天宜赖以成名的类型,喜剧包袱信手拈来。

既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插科打诨,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张本煜的角色回忆童年往事,说到动情,一拍桌子:

“我叫他爸,他打我马,这样对吗?”

拿《爸我回来了》歌词编排谐音恶趣味烂梗,李诞看了会沉默,周杰伦听了会流泪。

500

也有所谓的高级幽默,嬉笑怒骂、冷嘲热讽。

柯达饰演的动作巨星,其实就是个挨打的替身,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却仍坚持犟嘴:

“我虽然被人打,但我演的都是日本人,不算丢中国人的脸!”

爆笑如雷了家人们,啪啪打得谁的脸,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500

骨,指的是悬疑惊悚的推理。

喜剧外壳下,《扬名立万》是国内难得一见的“暴风雪山庄”悬疑推理片。

如果说“拍电影”是电影主线,那耸人听闻的“三老案”即是副线:

三个欺男霸女的资本家遭到密室暗杀,凶手落网却讲不肯讲明作案经过。

偏偏这桩悬案,和在座的几位看似人畜无害的废柴电影人摆脱不开关系。

500

悬疑套悬疑,反转加反转。

从剧本讨论会,画风一变密室大逃脱;刚以为要洒狗血无厘头,马上又转型虐心感情戏。

到第三幕干脆放飞自我,荷枪实弹的秘密特工都加入剧本会。

上回看到这么欢脱爽快的推理片,还是《利刃出鞘》。

500

魂,则是纯粹的理想主义。

刘循子墨声称拍电影很随性,无非是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没有太多执念。

但是行动不会骗人,他们对电影、对社会的态度很笃定

编剧张本煜坚持每个月纪念李文亮医生,刘循子墨多次表示受《熔炉》影响。

这帮人聚一块,想拍的一定不是转眼就忘的爆米花。

500

他们调侃电影,借角色来了一场娱乐圈现形记。

烂片导演整活蹭热点、编剧写剧本没署名、大明星霸凌小剧务、流量女星戏外下功夫……

不用对号入座,一切尽在不言中。

“十个项目九个凉,商业投资很正常”,年轻的影迷和观众都能从中找到现实共鸣。

500

娱乐绯闻之后,电影直抵电影人、乃至中国年轻人的良心

它向观众抛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拍电影?我们敢不敢拍电影?

电影说到底是造梦的艺术,平庸的只让你沉溺其中,伟大的则提醒你终归要醒来。

荒诞喜剧氛围里,切合时宜地掺杂进诸如性别歧视、资本勾结……适当严肃的社会议题。

500

有笑点但并不肤浅,有态度但并不死板。

不甘于讨好观众、摆烂躺平的理想主义态度与当代年轻观众的审美预期不谋而合。

让人一边笑,一边揪心,当大幕落下,喧嚣归寂,浮华尽褪:

记忆算什么,真相算什么,电影算什么……

 500

>>>>观影的未来

如果说电影有什么遗憾,那肯定是创作的矛盾。

创作团队很温柔,电影中所有悲剧都没有切实的镜头,梦幻的结局令荒诞点到为止。

创作团队也很锋利,文本之下的深意留给观众思考解读,闹剧背后尽是暗黑刺骨。

编剧里八神提及结局,也只是打太极,就像尹正最后伸出又收回的手:

“编剧是整个电影制作流程中的一环,你不是最终的解释者,最终成片才是最终解释者,导演都不一定是。”

500

两个多月前影片上映的时候,不少同行以“让学”思路掀起过一波讨论。

其中,B站影视区部分UP主自发团建讨论,带来不少脑洞大开的探析解读。

有的UP主拉片复盘台前幕后,供观众查漏补缺,梳理亿个细节

线下看完电影回到线上,剧情解读聊得热火朝天。

500

B站:悬疑黑马《扬名立万》不只是喜剧片!一桩离奇反转凶杀案引发的反思!

有的UP主带来新颖观点,讲解电影细思恐极的隐喻

尽管“黑暗结局”并不能全盘接受,仍不失为好机会博采众长。

500

B站:你可能根本没看懂《扬名立万》,真实的结局比你想象中要黑暗

这股对于电影的热情,让观众在线上找到了素昧平生、志趣相投的同好。

时隔两个多月,我又在B站打开《扬名立万》。

虽然已经看过一遍,不妨碍再回头看看大家还有什么新的解读空间。

弹幕迅速加厚,满屏的“芜湖”“终于等到你!”——我不是一个人!

500

看到大型破防名场面,柯达恶狠狠吐了一句:“好你个毒妇,我上就不危险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刷屏,想象到同好网友们也跟我一样笑到头掉。

500

在B站和数万同时在线的小伙伴们隔着屏幕同悲共喜,弹幕交流。

或是肆无忌惮玩梗吐槽,或是一本正经记录发现,或是在名场面打卡留念。

这样的体验,当然不仅局限于一部电影。

看过没看过的经典好片一路刷下去,根本停不下来。

看完小而美的《扬名立万》,找来好莱坞科幻巨制《沙丘》换换口味。

B站将弹幕设计为黄沙特效,不用风吹滚动起来就散了,与影像内容风格统一。

情绪过程如同与“弗雷曼人”同呼吸共命运,气氛顿时恢弘起来,史诗感拉满。

新世界的大门打开:原来电影还能这么看!?

500

看完磅礴大气的《沙丘》,又想看诙谐经典的《让子弹飞》找找乐子。

故事讲到假麻匪暗中作祟,马邦德大喊恶心。

弹幕整整齐齐刷起来:请选择你的英雄、以下请全文背诵、前方大型大哥你了解我的现场。

角色也被安排花名:纯爱使者马邦德,手工匠人老三、无人生还老四、世谓之雏老五……

再刷亿遍还是能被网友的沙雕脑洞逗乐,申遗,务必申遗!

500

前不久,贾樟柯和导演小策有一场对谈,提及电影需要电影院:

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影院观影却能赋予观众同悲共喜的交流,让情绪彼此抵达。

500

B站:他们野蛮生长

对于那些无缘影院得见的片子来说,线上观影尽力追求的是对影院的补充。

弹幕,感知天涯海角“邻座”的温度;评论,还原放映结束“出口”的态度。

情感穿越网线,为观众带来赛博情绪共鸣,最大限度还原影院式沉浸观影体验。

而对于部分观众来说,有些电影尽管线下看过一遍,也不妨碍B站二刷、三刷。

除了视频网站大同小异的技术指标外,更在于年轻人难能可贵的情感联结。

500

《扬名立万》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B站弹幕礼仪保障观影的良好秩序,和谐的氛围留给影迷应得的尊重。

喜剧片肆无忌惮整活玩梗,悬疑片恪守规则绝不剧透,恐怖片善意提醒高能预警……

弹幕作为一种“二创”,令观众不仅是观众,而是成为参与电影创作的一员。

一条条载满人情味的弹幕,让电影在B站拥抱了更多体验的可能性。

一部电影在B站开不开弹幕,会是两种体验。

春节宅家期间,祝忙碌一年的大家都能在B站挑到心仪的片子。

我们在影片中,评论区中,弹幕中见!

500

点击「影探」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