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好日子不是靠包产到户!83年包产到户粮食征收比例下降15%。
【本文由“guan_15552440142091”推荐,来自《70年代大呼隆时有的家庭分不到二百斤干谷,联产承包后卖粮难!》评论区,标题为guan_15552440142091添加】
- 微笑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爆发是粮食产量提高的决定因数之一,种子、肥料的投入也是提高产量的决定因数,还有水利、农业机械化。
谈一点包产到户后农民的积极性:
1、在集体劳动中,很大一部分农民按照时间出工,家里有自留地的,起早摸晚干点自留地里的活;包产到户后,农民基本上早起晚归,精细耕作。
2、农闲时,准备农家肥,把草皮焚烧、把青草沤化,离城镇近一点的把厕所里的粪便运回来。
3、农忙时候,一日三餐都顾不上来,月色下收割脱粒一片繁忙。
4、收入增加,农民的积极性更高。
认证学习这段
更关键的是!!!
公社时期粮食征收比例为45%(国家15%公社提留30%)83年包产到户粮食征收比例下降到25%(7%公粮 18%强制征收)外加5%的地方三提五统总计为30%!包产到户后让农民白白多了15%的粮食产出,作者家吃上白面不正常?而90年代国家财政恶劣,地方三提五统增加到25-30%总负担变成60%,那白条乱飞的日子作者没忘记吧!总结下来农民的好日子不是靠包产到户,更不是靠所谓积极性!还是多想想印度为何比中国亩产低那么多!难道他们的自耕农和地主都缺乏积极性?他们是缺少了一个真正的领路人!
其他网友@夜雨观荷 更指出包产到户后提高了收购价
农民收入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分配而不是产出
产出和历史对比没有明显提高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爆发绝不是粮食产量提高的决定因数!!!
现在农民种田还有积极性吗?产出降低了还是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