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导演我爱你”的文青速成大法,与价值观空白的结果

经昨天一晚,《冈仁波齐》的导演张杨算是彻底火了……

连带着“文青”这个久已不被人提起的词,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虽然说“文青”与否,也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而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过一些常为“文青”群体们所青睐的符号,也确实是成了人们调侃的对象,如安妮宝贝的“棉布裙子海藻发”:她笔下的女文青大多穿着白色棉布裙子,刚洗湿的头发如海藻一般披散在背后,赤着脚踩在木质地板上。

500

安妮宝贝本尊照片,也是想象中的“文艺女青年”形象之一

贴吧看到个概括很有趣,也算是一种调侃吧。

500

【文青十大特征】

1.“小众”是信仰,再好的东西,一旦街知巷闻,随处可见,就开始拒绝。

2.一个人独处的时间比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长。

3.喜欢咖啡胜于其他饮料。

4.喜欢法国胜于喜欢美国。

5.喜欢看电影胜于电视剧。

6.喜欢纸质书胜于电子书。

7.喜欢长发胜于短发。

8.喜欢写东西,善引名人名言。

9.可以不看四书五经,但一定要看西方文学。

10.无论乘什么交通工具都喜欢坐在右侧靠窗的位置

【外形速成篇】

500

像不像,三分样,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文青”,首先要从雕琢自己的形象开始,任何时候都不能输了“气势”。

>>学院范儿。以清新自然为主要风格,既朝气蓬勃,又显得很有学识,浑身散发着书卷气。必备单品:白衬衫或白T恤、牛仔裤、海魂衫、碎花长裙、帆布鞋

>>民族范儿。带有民族符号的衣服除了能吸引眼球,还可以让你身上多一丝回归原生态大自然的气息。必备单品:提花毛衣、波西米亚长裙、长靴

>>艺术范儿。以穿着带有文化符号的衣服为主,再搭配上一些有复古气息的服饰,这样既可以彰显自己的喜好,又能够恰到好处地流露出“文青”必备的颓废气质。必备单品:印有摇滚歌星的T恤或印有电影海报的文化衫、机车夹克、工装裤、圆头皮靴

500

500

>>眼镜和围巾:文艺的代名词,“文青”必选,不但可以让你显得有风度,还可以让你显得有深度。记住这里所说的眼镜主要是指黑框眼镜,不是近视眼也可以戴,但绝对不要选择金丝眼镜。

>>耳机:戴着耳机穿行在人潮汹涌的都市街道,会让你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显得神秘而又安静。

>>包:职场化、贵族化的包包是为“文青”所排斥的,他们更喜欢简洁实用的手拎包或斜挎包,材质首选是帆布,其次才是皮革,漆皮是要断然拒绝的。

【内涵修养篇】

艺术是“文青”们的精神家园和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向外人展示自己品位的资本和途径。“文青”不“愤世”,但一定“嫉俗”。越是大众化的东西,“文青”越是排斥,这一点在艺术喜好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

听歌永远要跟已出名的摇滚民谣说拜拜,变着法儿从网上下载不知名的独立厂牌音乐,分享的时候一定要说这是偶然间的发现,但是现在关注他们好久了永远记得夏天要有Vans鞋,高帮匡威,挽起裤脚的牛仔或者休闲裤,一件别人看不懂的logo的t恤,口袋里要有必不可少的点儿五中南海。

——

而微信公众号“孟大明白”对这件事的看法也带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怀念感:

这篇很长的文章逻辑混乱但热情洋溢,一下子让我们回到了十几二十年前文艺青年最受欢迎的年代——自从穷游,文青被DISS之后,我还以为被污名化的这个群体基本灭绝了,谁还扑文艺片导演啊?有这功夫做直播刷礼物,再不济开公号,都比扑导演省事省力成名快。所以小二姐应该是真的热爱文艺,热爱文艺导演,捎带也热爱成名。

文艺青年分两种:一种有文艺常识,内核是普通青年;一种日子要过成文艺范儿,不能忍受庸常,小二姐应该是后一种。

2000年那阵,文艺青年曾是都市文化的主流,你们或许听过虹影,卫慧,棉棉,安妮宝贝这些名字吧!或许听过用身体写作,听过《遗情书》,尽管没有直播,没有短视频,但当时人们的文艺生活一点不比现在乏味。

文青都有股飞蛾扑火的自毁劲头,那种劲儿的杀伤力和生命力一样惊人。北京女孩春树在18岁出版了一本小说《北京娃娃》,第一章里有个情节:她去见一位诗人,诗人的小屋阴冷潮湿,墙上堆满磁带。完事后诗人擦掉她的血,问她:你多大。

她说:16岁。你有女朋友吗?

诗人说:有。

你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样的女文青,男文青,同情?怜悯?他们不需要。不齿?惊诧?他们不在乎,就是一类人在年轻时的生活方式而已,他们可以无业,可以是诗人,导演,摇滚乐手,民谣歌手,甚至文化副刊的编辑……

多年之后,男文青成了娃他爸,女文青如果没当娃他妈,要么出国,要么出家(居士)。

文艺青年很容易放大自我情绪,如果引起强烈共鸣,那就是作品;如果孤芳自赏——反正中国人口基数大,总能遇上欣赏你的人。

我刚到北京那年,被单位派去参加了一个人数众多的云南采风团,团里的人多是和文艺沾点边的,有诗人,音乐人,设计师,歌手,PR,教授,最多的还是媒体同行。

那个团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发生艳遇最多的,而且从外形到年龄差异巨大,走在一起根本猜不出来谁与谁有染。不知是云南的缘故,还是文青的缘故。和诗人在酒店偷欢的央视女编导,隔两天她又和音乐人摸黑钻庄稼地;有把初夜献给MV导演的PR;有调戏少数民族小姑娘的前辈;有趁篝火联欢摸别人大腿的教授;也有摸同性大腿的同志设计师……

博客时代常开的一句玩笑:贵圈真乱。

真乱,也不乱,想乱的人搁哪都乱。我不觉得文艺青年的私生活比其他行业更混乱,只是他们更爱记录,一留记录一传播就会反反复复被拎出来吊打。那个团里倒是没有一个人拿这些事搏知名度的,暂时性成为谈资不难,打铁还需自身硬,倘若后续没点作品,这名气怎么维持呢?

所以能和导演——这个文艺圈里的金字塔尖,维持长远关系并且为我所用,那是真的难呵!

导演身边的女人太多了!美女太多了!有点文艺细菌的美女也太多了!这个职业就是为泡妞而生的。

——

这么看,孟大明白整体对于这事儿的看法还是比较佛系的……

但转世轮回、藏传佛教、量子纠缠这些乱七八糟的概念在小二姐的脑袋里搅合在一起,她只能通过一百零八颗佛珠这种飞蛾扑火的方式寻找所谓的救赎——

就,价值观真·心·很·重·要·啊

你看,价值观缺失的结果,不就是不知道生命意义,转世来转世去,失去投胎方向,“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么。

毕竟,人还是需要相信些东西的。而这个需求你不满足,她就会自己找其他的东西来满足。

所谓“价值观高地只有一个,你不来占领,敌人就来占领”。

至于张杨导演,估计心里正在狂掀桌:

这送上门来的菜,没想到还吃坏了肚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