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年代大集体大呼隆时,工分值为什么那么低?磨洋工、瞎折腾是主因。

  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产品价格决定后,生产产品投入的劳动生产力越多,表明其劳动生产率就越低。如大米卖5元钱一斤,你生产一斤大米接近5元或高出5元,你这生产率是怎么搞的?这是算术题。

  种田,一亩田按现时生产力水平来说,如果劳动工日超过8个,加上其它成本,肯定没有经济效益,这个帐现在人算得很精。而在土地承包前,一个生产队除了会计知道这个理外,生产队长也不一定知道,或者知道又不得违心去做事。我生产队可耕水稻面积约130亩,加上次耕地总数153亩,水稻总产量在10万斤左右,这个数字相对来说变化不大。按140亩双季计算,一年总工日2240个,折合成一天10分就是22400分,算30000分顶天了吧,但我队79年没怎么折腾还是有18000个工分日,折合成工分是180000分,农民说:收入不涨,工分年年涨,分子不涨,分母天天涨。

 

         工分值=计划粮收入-各种开支/全年总工分日(总工分)

 

  磨洋工:一天活两干,一人的活两人干,有时还要拉着小孩干;学习开会也照算;抬台唱戏把工分赚;领导来了拼命干,转头我就歇背娄………玩热火朝天的办法多了去,一年工分没少赚,年终分红还倒算。

  听生产队会计说,70年屋里唱戏那年,4000000分(四万个工分日)就那点粮钱,可不一天正劳力只挣四分七厘嘛。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