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抗疫背后值得思考的四个问题

文|悟00000空

第一次注意到西安的事情感觉是很久以前了,看到微信群里传一个微博帖子,大意是小区被封,每家每户门上都贴了封条,已经好多天了,家里能吃的都吃了,防疫人员不让出门,也不送吃的来,向大家求救。

当时看了,第一个反应是这个人在做秀博眼球。疫情不是刚发生,已经两年多了,中间又反复过好多次,很多地方都考过试做过作业了,有好的经验,有不好的教训,有足够的作业可以抄,事到如今,防疫还会把你饿在自己家里?

然而,没过多久,看到一个视频,一小伙想出去买馒头,结果被门口工作人员群殴。才明白那个博主不敢下楼是明智的决定。

随后有越来越多信息流出,感觉越来越魔幻。有人生病,不让出门就医,不让买药,打120打不通。也只好在微博上求救。

1月1日,一孕妇腹痛,打不通120,家人随后打110将其送往医院。晚上8点多到达西安高新医院,在门口被拦住,核酸报告超过48小时,新做的核酸结果尚未出来,不许住院,一直等到晚上10点多。在门口等待期间大出血流产,8个月的婴儿死亡。此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经调查认定为一起责任事故,相关责任人被停职、免职、给予党内警告处分等。

1月2日,一名男子突发心绞痛,由于疫情,很多医院停止接诊,他女儿打120,一直无法接通,好不容易接通,被告知救护车具体等多久给不了答复。打了110,说不属于他们管。后来去了离家最近还在接诊的高新国际医学中心,然而门口保安以他们是中风险地区为由,一直不让进去。后来又找了很多医院,都不接诊。

8个多小时后,高新国际医学中心才接受了病人,安排手术。医生打电话给在外面奔走找其他医院的病人女儿,称耽误太久,如果两个小时内使用溶栓药物就可以救治。但现在太晚了,基本上没有希望了。她赶到高新国际医学中心门口,被保安拦住,虽然她核酸阴性,保安就是说不行。两个小时后领导同意让她进去时,爸爸已经去世了。

这个女儿在微博上发了长文,最后写到:“在每个可以挽救却没有挽救的环节里,这些一个个过失和不作为,足以让我此后的人生自责愧疚到死。可是没有如果,在1月3日那个冬季的夜里,在我爸刚过完他61岁生日后的一个月,我永远地失去了我的爸爸。”

除了悲剧,还有黑色幽默剧。一B类密接男子被误归为C类密接,他主动请求隔离,一再请求,一再被拒,结果一家六口人全部感染。

而同时,有一个小区,因一人确诊,整个小区的人都被大巴车拉走,去安置房隔离。没法按时供应饭菜,安置房还没有暖气。同时令人担忧的是,这么长时间在大巴车上聚集,很可能成为大型感染现场。

一个小区失火,守门的防疫人员不开门,不让消防车进去灭火。说,你让我的上级领导通知我开门我才能开门。消防队员只好下车从门上爬过去。

西安的“一码通”一个月之内两度崩溃,市民出行、工作、核酸检测均受阻,西安大数据局的局长已被停职。

匪夷所思的信息不断冲击着大家情感与理智的堤坝,让人从一个个细节中感受到西安的苦难。有一个段子说:

1300万西安人倾力出演2021-2022年度系列大片:《48小时通行令》《传播链之谜》《舌尖上的棉签》《一码通浩劫》《抢菜风云》《1.4清零连坐计划》《集体惊悚夜》《隔离漂流日记》《一码通浩劫第二季》未完待续……

一切终将过去,但目前出现的各种问题已经足以引起各方的思考。

殴打买馒头小哥,不让临产孕妇入院导致八个月婴儿死亡,不收治心绞痛病人,不隔离疑似病人导致全家感染,不为消防队开小区大门,一人确诊整个小区打包运走……这样的防疫,让很多人气愤。然而换了你在这些保安、防疫人员的位置上,你会和他们做得不一样吗?

估计还是一样,因为屁股决定脑袋。当然良心在这中间也有一定的作用,然而不能指望每个人时时刻刻违背被屁股左右的脑袋。

激励机制是关键。

华为任正非说:“把脸对着客户,把屁股对着领导,是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把脸对着领导,把屁股对着客户,是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奴才!” 

有一次任正非去某市出差,当地的华为办事处主任亲自到机场迎接,任正非看到了很生气,你应该迎来送往的是客户,而不是老板。当即就把这个人拿下了。此后,他到各地出差,业务领导谁也不敢去迎接了,约好他拎一个有华为标志的纸袋作为接头暗号,司机一个人去接机。

三十多年来华为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的以业绩、客户为导向的激励机制,确保哈巴狗活不了,确保小人不得志,确保雷锋不吃亏,确保奋斗者加薪升职,确保华为不受长官意志、官僚主义侵害。

如何确保防疫人员真正地为人民服务呢?这是一个终极问题。如果激励机制不变,那么同样的游戏,在不同的时间玩,在不同的地方玩,最终的结果还是一样。

当年分析总结抗击非典疫情时,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财经》杂志发表了《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的文章。除了要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吴老还指出应该填补“社群缺位”,“发育良好的市民社会和社群组织不但可以从多方面弥补政府的不足,而且能够起到与政府工作良性互动的作用,使社会成员对于国家更加具有向心力和认同感。”

社群、社会在英文中是同一个词society,“没有社会的国家(state without society)”是指政府太大,民间组织力量太小,这样的体系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社群缺乏自组织能力,遇事只能依赖于政府的命令。

不过,这次我们还是看到星星点点的社群力量,人性的光辉。西安德善厨房为饥民免费提供饭菜,每天外送1000多份餐食,西安美术学院的考生、对面肿瘤医院的病人及家属都来领餐。

一名洛阳孕妇滞留西安,即将临产,核酸均为阴性,向社区反映情况,申请离开回洛阳,社区不理睬。向街道办申请,街道办拒绝开证明。打12345,回复不能离陕。后来有记者帮忙联系协调医院,最后一刻及时入院,没有出现西安高新医院门口孕妇流产的悲剧。

想起去年7月郑州洪灾时民间的各种自救努力。腾讯文档上线“救援互助信息登记模版”,开辟救援信息新途径。访问最多的一个腾讯文档是《待救援人员信息+漏电位置提醒+救援队信息》,这是民间救援组织在腾讯文档上进行救援信息收集的一个在线表格,24小时内成长为“多用途民间抗洪资源对接平台”,一个救命的文档。它的创建人名为Manto,后来有读者留言告知Manto是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实验室河南籍女生李睿。

500

除了激励机制、社群补位这两个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是行政化、官本位的科研体制。“由于科学研究、医疗设施等社会机体都归并到了实行‘官本位’的行政科层体系中去,对于病源和诊治方法的正误不是按照严格的学术规范和科研程序作出判断,而是由官员说了算,‘谁的官大谁就是真理’,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这就引出了第四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通过政府、专业力量、民间力量的互动共治,解决城市面临的难题。这方面,上海的城市管理可以有很多借鉴之处。

鄙人不是上海人,1990年从南通启东考大学到上海,然后留在上海工作。我不觉得上海排外,然而也没有觉得上海特别好,一直到五年前,我因为工作关系,必须经常往返于上海和北京。从上海虹桥站出发的时候,没有任何感觉,四个半小时后到达北京南站,各种不满的感觉非常强烈,这才意识到上海虹桥站能够让你一点没有感觉是多么大的成绩,一切都很合理,一切都很顺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在激励理论中,这叫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好比电,有电的时候你不会注意到,不会觉得很幸福很兴奋,但是停电的时候你会很恼火。北京南站让人恼火的地方就不写了,很多网友都写过。

总之,无数次这样在一头是虹桥站一头是北京南站的时光隧道穿梭之后,我终于越来越喜欢上海了。所以对一个城市的体验不是抽象的大概念,是具体而微的生活细节构成的。

上海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是在江南传统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近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特有文化现象。上海文化至少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移民文化,开放、包容。现在上海人中真正的本地人占比很少,大部分是从全国各地来的移民,不过是第三代、第二代还是第一代的区别。还有一些是旅居的外国人。年轻一代会讲上海话的比例相当小了。

第二个特点是平民文化。上海的出租车司机一般不会跟你聊政治,他会聊衣食住行球赛。他也不会在得知你来自成都后,问“成都人民过得怎么样啊”。

第三个特点就是契约精神,凡事都把权责利理得很清楚。上海人最自豪的是“拎得清”,说一个人“拎不清”是上海人认为表示侮辱的最有效方式。上海人门坎精(Monkey King美猴王的音译)、小气跟这个也有关系,一旦承诺了,上海人是准备履行这个契约的,所以当然事先得说说清楚。

你问上海人借钱,你开口10万,他只答应借你5万。你说想借一年,他说只能半年。还要利息。这可能让你很不爽,昨晚一起喝酒的某地方兄弟就完全不是这样,你说借10万,他说10万能干什么,20万。你说借一年,他说一年太短了,两年。你说那利息多少,他说兄弟之间谈什么利息。

第二天,上海人的钱如期到你账上,某地方兄弟,你打了无数电话后才接起你的电话,表示昨晚喝醉了,完全不记得说了什么。

上海人和你打交道,规规矩矩,按照契约办事。上海人和政府打交道,也是一样,规规矩矩,按照契约办事。但是如果对方(包括政府)不按照契约办事,上海人会“抗议”。

这次西安抗疫中的不少问题,和激励机制、社群补位、官本位、民众气质和文化都有关系。不能说西安没有努力,没有尽力,但是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就会出现简单化、一刀切、生硬化、唯命令是从、层层加码等等教训。

这些问题因为疫情压力在西安表现得特别明显,但并不只是西安的问题,而是值得每一座城市思考,并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启示。

500

作者:曾在复旦学习、任教9年;曾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职20年。微信个人公众号:悟00000空,网易号:悟00000空。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