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奥勃良对温斯顿伸出四个手指,问:“我举的是几个手指?”
“四个。”温斯顿回答道。
“如果党说不是四个而是五个——那么你说是多少?”
“四个。”
电击。疼痛。
“几个手指?”
“四个。”
更强的电击。更剧烈的疼痛。
“几个手指,温斯顿?”
“四个!四个!我还能说什么,四个!”
更强的电击。更剧烈的疼痛。
“多少手指?”
“四个!快停下来!快停下来!四个!”
“多少手指?”
“五个!五个!五个!”
“不,温斯顿,这没有用。你在说谎。你仍认为是四个,到底多少?”
“四个!五个!四个!你爱说几个就是几个。只求你马上停下来,别再教我疼了!”
到这里,这个不相信2+2会等于5的温斯顿,经过反复的训练与折磨,已经完全失去了思考能力,于是,2+2=5成立了。
少东家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凉。
也许有人觉得过于夸张,但这的的确确是书中描述的场景。
我们亲眼见证了一颗鲜活的、会独立思考的大脑,是如何在精神上被彻底摧毁泯灭的。
书中描述的场景来自反极权主义经典名著——《1984》
《1984》(Nineteen Eighty-Four)是一部写于1948年,1949年出版的长篇政治小说。
在分享《1984》之前,非常有必要说一说它的作者乔治·奥威尔。
乔治·奥威尔,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1950年,死于困扰其数年的肺病,年仅47岁。
乔治·奥威尔虽然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奥威尔的文字——本质、有力;
奥威尔的为人——执着、满怀着理想主义。
对自我和自由极致追求的精神内核,使得奥威尔的作品,从不过时。
他的代表作《动物农场》和《1984》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其中《1984》被誉为是20世纪影响力最为深远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
《动物农场》在豆瓣读书Top250榜单上排名第12,评分高达9.3分,
而《1984》在豆瓣读书Top250榜单上排名第4,仅次于《红楼梦》、《活着》、《百年孤独》,
评分更是高达9.4分!
unbelievable !!! 太牛逼了!!!
《1984》讲了什么?
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如“新话”—Newspeak)、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并用具有监视与监听功能的“电幕”(telescreen)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
故事中主人公所在的国家大洋国只有一个政党——英格兰社会主义,按照新语,简称英社(IngSoc)。社会也根据与党的关系被分为核心党员、外围党员和无产者(群众)三个阶层。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和平部负责军备和战争,友爱部负责维持秩序、镇压和严刑拷打,真理部负责宣传、文教和篡改历史,富裕部负责生产和分配。按照新话,分别简称为和部、爱部、真部、富部。
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篡改历史工作的外围党员温斯顿因为在工作中逐渐对其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Big Brother)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了“思想纯洁者”。
将政治写成艺术是奥威尔最根本的文学诉求。
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深刻分析了极权主义社会,并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压抑窒息和阴森恐怖的、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未来社会,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下层人民的人生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循环。
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细致刻画,投射出了现实生活中极权主义的本质。
在《1984》中,奥威尔对极权统治予以了强烈的讽刺,揭露了极权暴力的无力。大洋国统治者为了推行极权统治,全面安插了思想警察,电幕处于全天开放状态,对大洋国的党员进行监视监控。但就算在如此森严恐怖的极权统治下,温斯顿依然进行了无畏抗衡,并在日记中写下了“打倒老大哥!”的语句。最后他被抓捕,在遭受了一系列身体和精神的摧残后,最终选择了妥协,并在心里爱上了老大哥。
主人公温斯顿与裘利亚的地下爱情,虽然没能经受住严刑的拷打,但这爱情绽放的火光给予我们以人性向善的美好希望,温斯顿与裘利亚的爱情失败了,但他们毕竟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曾经绽放过。
尽管极权统治无处不在非常恐怖,但是在作者眼中,极权统治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它无法深入人心,只能依靠暴力手段来实现对社会和民众的操控和统治。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这是《1984》中,“老大哥”的经典标语。
小说中一系列的精辟的语言“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正统思想就是没有意识”等等,充分表达作者内心思想的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事实上,书中所描述的许多相似的情景已经发生。比如,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麦卡锡主义者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大肆逮捕迫害疑似共产党、民主进步人士,乃至一切有不同政见的人,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
作品影响
《1984》与1932年英国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叶夫根尼·扎米亚京著作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通常也被认为是硬科幻文学的代表作。
《娱乐至死》的作者、西方著名文化批评家尼尔·波兹曼( 点击阅读 娱乐至死 )这样比较前两本书,他说“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所以,我们对任何的狂热都需要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
《1984》已经被翻译成至少62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并获得包括美国时代周刊“1923年至今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说”在内的多项奖项,此外还在1984年改编成电影上映。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21世纪出版的畅销小说《1Q84》即向该书致敬,体现了《1984》的巨大影响力。
《1984》不仅文中的思想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而它对英语本身亦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奥威尔在本文创造的一些新词,例如“犯罪思想”(thoughtcrime)、“新语”(newspeak)、“双想”(doublethink)、“老大哥”(Big Brother)、犯罪停止(crimestop)等已收进词典。在已故作家王小波先生的《白银时代》里成为某种象征。
书中的术语和小说作者已经成为讨论隐私和国家安全问题时的常用语。例如,“奥威尔式的”形容一个令人想到小说中的极权主义社会的行为或组织,而“老大哥在看着你”(小说中不时见到的标语)则意指任何被认为是侵犯隐私的监视行为。
独立思考
如何做到独立思考?
少东家认为,这事很简单,单脚站立就可以了。
当然,这只是个段子。
要想真正做到独立思考,首先你得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
而读书,相比于其他浅层化阅读,可以给大脑留出充分的思考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你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些书就像汽水饮料,好喝但是没营养,还容易发胖;有些书则像一本好茶,入口味苦,回味甘甜,有益身心。
少东家觉得,一本让人读完久久无法平静的书,就像一杯好茶。能读到这样一本书,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一本书之所以能让人读完久久无法平静,一定是这本书触动了人们心底深处的某样东西。
这份触动,会让人们在读完之后,不愿抽身而去,依然沉浸在书中,或回味,或感悟,或赞叹,或泪流满面。
这份触动,会唤醒我们对自身的思考,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会带领我们更透彻地了解人性的真相,会帮助我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的意义就在于此。
《1984》这本书,少东家建议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它会告诉你独立思考究竟有多重要。
因为《1984》,少东家开始意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与世界相比,不管是少东家,还是大家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渺小。我们很难不被世界的规则裹挟,改变的浪潮轻易就能左右我们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三观会受到冲击,我们的信仰也许会崩塌,可是不管身处何种境地,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看待自己,看待这个世界。
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很容易,而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保持个体的独立和完整,保持自己的本心和意志,才是最难的。
有时候“自由”二字远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温情。换而言之,“自由”被粉饰成很多种,关键看你愿意花多大的力气去追寻哪一种。
譬如当下新冠疫情如此严重,西方世界某些蠢货竟还在反对戴口罩,命都没有了,追求个人自由 还有个屌用?
《1984》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褪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日益强大。
《1984》是一本让我们读完无法平静的书,更是一本触动我们灵魂的书,虽然不一定会给我们答案,但它会指引我们找到答案之路。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少东家 一个有趣的灵魂
星光不问赶路人 时光不负有心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智慧沙漏少东家(zhsdj2020), 原文地址、 《1984》电子书资源(文末):
更多精彩的书籍分享,欢迎关注“智慧沙漏少东家”微信公众号,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