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治与法治
人治与法治 道德与法的关系 在封建时代,所谓的<德治与法治>是统治者用来统治、治理人民的交替的手段。封建社会虽然也有法律,但那是给人民定的,他们自己不受法律的约束,所谓刑不上大夫。而且随意性很大。实则是中央是皇帝说了算,地方是县老爷说了算,地方长官说了算。家里是家长说了算。封建社会是一个人治社会。 法律,法,不过是统治者的一个统治老百姓的手段。在封建社会,法治与德治是人治社会的 二个方面。子曰:“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法”讲的就是封建社会统治者怎么用德治与法治交替的手段来统治、治理人民。是人治社会的治国之道。---就是要用君君臣臣,三从四德那一套来教化老百姓。女子“抛头露面”自由恋爱、就是伤风败俗。---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法---就要用法律来制裁她们。 从形式上来看,也根本就不存在法律事务所这种机构。法院与行政不分是封建社会的特征, 而现代法治国家,现在所有的政府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大于权,现代法治社会是对传统的人治社会的否定,人治社会是封建主义的产物,法治社会是我们反封建的胜利果实。封建社会的“法治”概念与我们现代的“法治”是二个不同的概念。现代的“法治”是与封建社会的“人治”相对立的。封建社会的“法治”概念是与封建社会的“德治”概念相呼应的。 “道德”与”德治”是二个不同概念。德治是封建统治者用来统治人民的手段。“法治与德治”并重是封建主义统治者站在人民对立面的提法。而道德是一个社会意识问题,现代的法治是建立在现代道德标准的基础上的。现代法治与道德是一个事物的二个方面。否定封建的道德观,建立现代的道德意识是我们的任务。 建立现代的道德意识不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对老百姓进行的德治。现代的道德意识是符合现代时候的发展要求的社会公德,我们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它,而不是站在人民对立面,统治者对人民进行的人治的手段。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都是一个人治国家,所以要建立一个法治国家有许多路要走。革命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现在正在不断的完善法制,这不单是政府的事,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努力的事。法治制度要完善,法治意识也要加强。现在法很多,但我们有许多百姓不懂法,习惯用人治社会的人情,关系那一套,不能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这是我们中国迫切需要改变的。。 一般来说,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为全社会公认的做人的准则。是人们应该自觉遵守的。而法律带有强制性,不遵守就是犯法,国家机器就可以制裁你。但法律的制定不能违背时代的道德标准。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这里必须注意到的是道德标准问题。道德标准在不同的时代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的道德标准与封建社会大相庭径。我们今天的法是建立在今天的道德标准的基础上的。这才是我们要关注的。 我们中国就道德意识来说,现在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过去的封建道德在人们的心中还没有完全消失,还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应该大力批判旧意识,倡导我们新的道德意识。现代法治与道德是一个事物的二个方面。否定封建的道德观,建立现代的道德观是我们的任务。 法院与行政不分是封建社会的特征,而我们当代法院和检察院、政法委都是独立的机构,互相监督。司法独立让我们的司法部门不受人情与领导的干预,这是任何部门不能成为法外之地的保证。 什么是司法独立,那就是在司法部门办案的时候不受任何干扰,一切要以法律为根据。在司法上,中国的干扰主要表现在领导的干扰,人情的干扰,司法部门的领导也不能干涉办案。一切要以法律为根据。至于办案时可能的错误,由于事实认定的不清的错误,那又是一个问题。对此问题我们当然要力求避免,要去解决。但不否定司法独立。另外,也必须要注意的,我们的司法独立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司法独立,这是和国外不一样的。党的领导是在思想上,组织上,政策上的领导,不是党政不分,企政不分。各个部门都有各个部门的职责,不能混淆一谈。 信访(包括市长热线,领导留言)它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形成的中国特色。那又是一个独立的体系,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治国家,不是我们现在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是皇上说了算,是县老太爷说了算。什么与民同罪,那是扯淡。老百姓有了冤屈根本就不能够通过法律来为自己争取权利,故而,经常都会是通过告御状来解决问题。中国一句话:“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中国老百姓天天盼望的是有一个青天大老爷。总认为上面的官吏要比下面的好。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本就不可能通过法律手段,而只能是通过人治的手段。靠一个好人,清官来解决问题。 信访,是封建社会留给我们的惯性、在我们的法制还没有完全健全的时候、在我们人民的法治意识还没有健全的时候,人民还不可能完全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的时候我们用来解决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目前阶段还不能缺少。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工业化的进程的发展,中国法治社会最终的确立、国家法制的逐步健全,人民法治意识最终取代以往的封建意识的时候。----到那时候,信访将逐步的淡化。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社会上许多矛盾不是都必须通过法律来解决来处理的。我是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打胰岛素,有30多年的历史了。我打的是普通胰岛素它比现在混合胰岛素要便宜的多,效果也不差。(现在通行的混合胰岛素是2000年以后的事)。我从新疆回上海定居四团以后,在四团卫生所也是开的这种普通胰岛素。可是有一天,四团医院告诉我,四团医院不进普通胰岛素了,要我用混合胰岛素。我于是向上海市长投诉,向12345 投诉。后来问题解决了。我在四团镇卫生院到现在都用普通胰岛素(现在社会一般的地段医院都开不出普通胰岛素)。 请问,这样的问题,能通过法律,法院来解决吗??所以,信访制度其实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是一种中国特色,它能起到法律,法院不能起到的作用,体现了中国人民民主的本色。所以我说;随着人民法治意识最终取代以往的封建意识的时候。----到那时候,信访将逐步的淡化。---而不是淡出。她会是中国法治的一个重要补充。信访制度体现了中国的人民民主,是符合中国国情,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中国特色,它或许会与我们的初级阶段长存。 写于2018年,2020年11月最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