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来一次顶层设计的,升维的改革也未尝不可

【本文来自《普通话产生歧义的几率更高,所以视频都会配字幕,而粤语很少产生歧义》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城东头大聪明
  • 汉语的同音词和同音字很多。你举的例子一点意义都没有。除非汉字变成音节文字,否则同音字词是无解的。粤语也有大量的同音字词,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证明音节数多比较好,结果拿眼睛色盲来论证分析。滑天下之大稽!按照这个逻辑,我要说音节数多没用,是不是能用六指不如五指便利来论证?

    统一除了文字统一,还包括语音统一。普通话是全国的统一语音,只会使用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各地方言使用的范围、环境、人口数量只会不断缩减。

    粤语再好,也没有人有兴趣在会说本地话和普通话的基础上,再额外学一门方言。

现在文字统一、语音统一是政治正确方向,我也同意,各地方言不断缩减甚至消亡也是大势所趋,没有经济利益,没人愿意花心思再学一门方言,甚至有人说外语都不应该学了。

同音字词真的是无解的吗?实话说,灵活的六指不一定不如五指,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对普通话进行改革,比如从冷僻字库里拿一些字出来承担一些多音字的表意功能,或者增加声调之类的。汉语是有灿烂辉煌的过去,现在也活力十足,但自豪归自豪,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不断进化,才能承担起现在和将来创造的文化。当然,在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无论是走向世界还是走向计算机AI文明,汉语都能自适应,自进化,毕竟有十多亿庞大的使用人口,是活的语言,但如果要良性改革和发展,非国家对其强力改革不可。毕竟自进化是缓慢的,不统一的。汉语来一次顶层设计的,升维的改革也未尝不可,从秦皇的书同文,到白话文运动,到简体字改革,再到全国推广普通话,都是巨大的进步,再要改革,只是看时机是否合适罢了,也许在51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