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代人,困难会在政府和单位得到解决,现在的年轻人是既满足又无奈

【本文由“欧阳1991”推荐,来自《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强化年轻一代生育责任意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人类早期工程师
  • 生活困难,难的过祖辈?祖辈们不仅是一家人挤在10平米的小房子里,而且是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还有饿死的。

    生娃养娃固然是要付出的,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困难肯定有,但是无限放大困难就是犯公主病了。

    现在生娃其实是极好的,生育率低意味着孩子以后资源充沛,竞争压力小。反正我生三个,你们爱绝后的绝后。

我作为50后的人,完全不同意你的观点,不妨我们就此讨论一下

首先,你说“ 生活困难,难的过祖辈?祖辈们不仅是一家人挤在10平米的小房子里,而且是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还有饿死的。”这句话很有欺骗性,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

我的父母是上世纪1920年的人,在新中国建立前过着颠沛流离得生活,我们兄妹五个就是五个出生地,这五个出生地就是父母颠沛流离的足迹,新中国之后的生活就定居在了我的出生地至今,全家有了固定的生活和父亲的工作,一家人再也不用颠沛流离了,父亲一个人工作养活了七口之家,物质生活确实是困难,

但城市里实行计划分配,困难都困难,没有贫富差距,唯一的差距就是个别家庭到月末了,需要几块钱维持,但这种困难可以和居民组或职工单位的互助组借几块钱,然后发了工资就还上,没有利息。除此,基本没什么其他无法生存的困难,我的父母辈他们新生活充满信心和快乐,那就是因为有旧社会的经历作比较,也就是和过去比非常满足。

至于你说的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确实有,基本发生在60年前后,那是一个特殊的短期国家困难,至于穿不暖的问题更是胡扯了,由于建国初期物质匮乏,我们家都是新衣服给哥哥们穿,临到我这里基本没有不带补丁的,但都不至于没有在东北地区过不去的冬天,等过了62年我上小学以后,形式大大好转,即便如此,就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候没听说过谁家有饿死的。

千万不要再拿二十年前茅于轼等一大批反动分子为了丑化那个时代而编造的饿死3800万的谎言继续虚无历史。

再来谈谈今天年轻人面临的困难,也就是我的下一辈独生子女的八零后,这一代人面临的困难和我们那一代的困难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当时有没有困难?当然有,但困难都会在政府、单位得到解决,子女入托也不是问题,单位、街道居委会都有幼儿园,哪个近哪个方便随你选,孩子大了房子住不下了单位可以经申请排队给与调整,医疗更不是问题,一人工作单位负责无职业父母和子女的医疗费70%,就这几方面生活上基本没啥大的压力,我们遇到困难都会和父辈们比较,总觉得比他们那时候强多了,所以也很满足。

而我们这一代的八零后年轻人和我们那时候比,既满足又无奈,满足的是物质生活超越了前两代人所无法追赶的窘境,现代化、电子化、网络化,座驾等等,已经把八零后的祖宗甩了十八条街。

但是,这一代年轻人面临的困难也是被甩了十八条街,除去物质生活外,住房、医疗、教育把他们基本打入躺平状态,试问,今天的(仅指城镇)年轻人有谁能一人工作养活全家,就别说七八口之家了,当然土豪和家里有矿的除外,他们花去了老一辈辛辛苦苦积攒的棺材板子拿去交了首付,每月的房贷让他们对稳定的工作提心吊胆,生怕哪天被解职了。

我从今天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既满足有无奈的心态,也体会到了他们这一代的困难是我们所未曾领教过的,虽然开着自驾车满大街嘚瑟,但背后的有没有忧患意识?造成这种窘境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此处不继续深层探讨)

所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生活方式,一代人有一代人活法,回到问题的主题,今天的年轻人不是想不想生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生的问题,甚至是有没有能力把生下来的孩子在新时代拉扯大的问题。

最后用和我女儿的两句对话结束,我说你儿子都四岁了,现在都让生三胎了,你俩不再要一个?

女儿眼睛一瞪:“你给我养啊”

我被她怼的哑口无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