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退市之后,美股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更尴尬了

上周,关于滴滴的故事终于迎来暂时性的“句点”,赴美上市156天后,滴滴宣布启动纽交所退市工作,并启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这是自今年7月,滴滴因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而遭全网下架后,首次对外界发布关于公司的重大调整信息,消息一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关消息发布后,滴滴股价大幅下挫超22%,连带其他中概股的股价都纷纷出现大幅下调,中概股市场“血流成河”。
01
过去五个月,滴滴经历了什么?
回顾滴滴上市至退市的全过程,虽然只有短短5个月,但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也为不过,毕竟滴滴的每一步都没走寻常路,而且,在整件事当中,受牵连的可不止滴滴一家公司,而是整个互联网中概股板块,它们的行情也跟随着“滴滴”此起彼伏。
6月30日,滴滴宣布于纽交所挂牌上市,从6月11日滴滴递交IPO至成功上市,前后不过半个月。
滴滴上市仅两天,国家网信办即发布公告称,将对滴滴启动安全审查。7月4日,相关审查结果表示滴滴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即日起遭全网下架,另外,“滴滴系”旗下的25款App也被要求下架。从上市到下架,还不到一周的时间。

7月16日,七个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开展网络安全审查,当中更包括国安部,可见,“滴滴违法违规事件”本质上也是关于国内数据安全的一场硬较量,而在万物均可互联的今天,数据主权的重要性显然高于一切资本的力量。
之后,滴滴便沉寂了下来,再未发表新的公告,更没有营销活动,但安静的是滴滴,其他网约车品牌却趁着这短暂的5个月,在卖力打仗。
在市场上潜伏多时,一直屈居于滴滴之后的几个网约车品牌,如曹操出行、如期出行、哈啰出行、T3出行等,都纷纷加大营销活动的力度,通过补贴、拉新等活动拓展市场,连已在市场上偃旗息鼓的“美团打车”也重出了江湖,和高德打车厮杀“聚合打车”业务。
当所有品牌都在追着滴滴打的时候,滴滴早些年用真金白银打下来的市场,也确实在萎缩。滴滴下架后,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其订单量在今年8月下降得尤为明显。

而滴滴以外,其它网约车平台的日子则好过多了。据《2021三季度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截止三季度,曹操出行的MAU已超过了花小猪,为1101.5万,同比增长62.5%,而T3出行的MAU为986.7万,也即将迈入“千万大军”,两者均是滴滴之后首个月活超千万的网约车企业。
除了较为知名,市场份额较大的网约车平台受益之外,不少小平台或地方性平台的订单量也有明显增长,7月之后,及时用车、携华出行、阳光出行和招招出行等的订单量环比增长翻倍。
当然,截至到目前,滴滴出行的市场占有率仍处于市场第一,对比滴滴IPO中的MAU数据,千万级别的曹操和T3,和在今年一季度拥有1.56亿活跃用户的滴滴相比,仍不过其十分之一。
确实,滴滴的用户规模、交易规模仍在,但滴滴失去的,却也不仅仅是那下降的订单交易量和市场份额,关于收复失地,滴滴需要想得更多。
02
回港上市,滴滴将面临什么?
滴滴宣布将启动于港交所上市的准备工作,但此行却未必一定顺利。
首先,滴滴二次上市的过程大概率会比其15天登陆纽交所的过程复杂更多,而关于业务合规、数据安全等问题,仍将会是滴滴需要迈过去的门槛。
而此前七部门对滴滴的联合审查,至今仍未有结果,在这一点尚未靴子落地之前,悬在滴滴头上的一把刀,便并不算真正拿开了。
另一方面,在滴滴赴港上市之前,滴滴还需要处理好在美退市的后续问题,毕竟滴滴无论上市或退市,均需要向一众股东交代。
早在今年7月滴滴传出被调查新闻后,就有美媒报道有美国律师事务所称将会代表滴滴投资人,对其发起集体诉讼,称滴滴上市涉嫌发布具有严重误导性的商业信息。

另外,一旦监管部门的审查结果出来,滴滴也有可能还要领罚,关于这一点,大可参考美团和阿里的案例。此外,滴滴要回购在美发行的股票,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再者,滴滴这一波上市再退市的操作,不仅丢掉了原有的市场份额,在消费者心中,大概也讨不到什么好。为什么在美国讨不到好就回来中国香港上市?滴滴到底有没有出卖国内数据安全?
这些问题,只要滴滴审查结果一天没有公布,便也是在消费者心里的一条刺,可选的网约车平台那么多,消费者也不是非滴滴不可。
最后,即便滴滴顺利从美国退市再回归港股,面对因国内严格监管政策而暴跌不少的互联网板块,其二次上市的估值,大概率不能回到昔日的巅峰。
03
退市阴影下,承压的中概股
在国内日渐严格的监管政策下,中概股近来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以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为例,其股价都纷纷腰斩了,而这当中,不能说完全没有滴滴的带头影响。
而此时,滴滴再一次带头退市,其这一举动,会不会也为其他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带来更多的压力?
上文提过,此次滴滴退市,实际上是关于“数据安全”的一场硬较量,既有国内监管政策的因素,也有来自美国市场的因素。
去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要求不符合美国审计要求的中国上市公司需要向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提供审计底稿,而此举无疑引起了国内互联网公司数据流向国外的安全隐患。
而除了滴滴以外,其实一众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都将面临这一难题。与滴滴一起在6月份赴美上市的满帮和BOSS直聘,所经营的业务范畴同样涉及大量的敏感数据,两家公司均在7月被国信办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期间停止新用户注册,满帮的股价从上市至今,也是近乎腰斩。

早前也有媒体报道称,满帮和BOSS直聘将从美股转战港交所,两家公司尚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但从滴滴退市此事来看,不仅BOSS直聘和满帮,其他赴美上市的中概股,最终出路或也在港股。
阿里、百度、B站等行业内的巨头,早已选择于香港二次上市,以此来减轻可能从美国退市所带来的风险,而比如喜马拉雅、Soul、网易云等互联网企业,此前也曾多次传出将于美股上市,但最终,喜马拉雅和网易云还是选择了港股。
可见,在中美监管博弈的背景下,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已经用脚投了票,而未来,或还会有更多中概股选择“退美赴港”,毕竟,面对的既是国内庞大的市场,也是近年疫情下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市场,红利要了,法规又岂能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