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和这档国民音综说再见吗?
上个月,第十季《中国好声音》落下帷幕,唱粤语歌的伍珂玥拿下总冠军。
一个月过去了,她微博的粉丝数量仍然不到十万。
夺冠后,关于她的最大热度的事件是:在电影《梅艳芳》的宣传现场,当着杨千嬅的面,拿出了自己珍藏的盗版梅艳芳专辑。
碟片上印着大大的MP3,正是盗版影碟的标志。
《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遇到的尴尬,一点儿也不比新科冠军伍珂玥少。
第十季开播不久,就遇到了周杰伦因疫情原因辞任导师,那英因为档期问题退出节目的情况;决赛夜晚更是意外频发,出现了投票器故障,票数报错等问题。
同是国民综艺的《歌手》停在了七年之痒,而已经走过十年风雨的《中国好声音》,在黑幕传闻、人才枯竭中也举步维艰。
没有人不怀念当年的《中国好声音》
2012年,鸟叔的《江南STYLE》风靡全球,所有人都跳出来模仿“骑马舞”,只有周杰伦跑出来呼吁“华语歌才是最屌的”。
彼时,华语歌虽没有世纪初“神仙打架”的那般精彩频出,但港台仍有如周杰伦《跨时代》(2011)《12新作》(2012),方大同《15》(2011)《回到未来》(2012),林宥嘉《美妙生活》(2011)《大小说家》(2012)等佳作。
反观内地,在被韩流影响的同时,还被各类“神曲”霸榜。
那时,乐坛需要新鲜血液,观众也期待着明星的诞生。
虽然当时网络歌曲已经通过“彩铃”和“MP3”的方式走进大街小巷,但电视机仍然是传播视听的最佳屏幕。
某种程度上,《中国好声音》的出现不仅为华语乐坛输送了大量人才,还是内地乐坛的风向标。
2012年的夏天,《中国好声音》首播。
坐在红色旋转椅上的那英、庾澄庆、杨坤、刘欢背对着舞台,一听到“好声音”,便“啪”地一下拍下按钮,此时,在观察室里的歌手亲属们雀跃欢呼,因为这意味着歌手得到了导师的认可,可以进入下一轮战队pk了,同样也意味着选手离自己的音乐梦更近了一步。
这一幕打动了不少观众,因为每个人的情绪都是那么真实且强烈。
早期的《中国好声音》,有街头艺人,有成年不久的学生,有拼搏多年的北漂歌手,他们最小的十八十九,最大的五六十岁,他们在舞台上秀转音、高音,他们的家人在观察室里为他们欢呼加油,他们正如你的同学、表亲,你在北京某个酒吧遇见的卖唱歌手,他们是一个个为了音乐梦想奋斗,并希望遇见伯乐的千里马......
虽然汪峰的口头禅“你的梦想是什么”和杨坤“32场演唱会”被不少网友打趣,但我们都明白这并不只是一句空话:《中国好声音》给选手们带来的名气和资源是国民级的,导师们也不遗余力地对选手们大加提携。
平安和李琦参加完《中国好声音》以后,凭着积攒的名气又参加了另一档节目,当年便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张磊在《中国好声音》翻唱《南山南》火了以后,同时还带红了原唱马頔;
刘欢在发掘的袁娅维以后,还在多年后的《歌手》节目上为她做帮唱嘉宾......
除此之外,《中国好声音》走出来的张碧晨、周深、梁博、吉克隽逸、金志文等歌手已经成为了目前华语乐坛活跃的中坚力量。
第一季的《中国好声音》甚至在录制之前都差点找不到赞助商,节目爆红以后,看华少怎么在短短的片尾中翻着嘴皮快速播报赞助商的信息,甚至成了这档综艺的名场面。
离烧钱越来越近,离梦想越来越远
让我们看看《中国好声音》的历年冠军。
好像从第五季开始,除了去年的单依纯资源较好,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姓名......
第五季的冠军蒋敦豪还去了《创造营4》当“回锅肉”。
事实上,当年的《中国好声音》只持续了四季,到了第五年,《中国好声音》更名为《中国新歌声》。
这背后是《中国好声音》节目品牌长达两年的版权之争。
2016年,唐德影视花了4个亿,买下了《The Voice》荷兰版权方Talpa公司的独家版权。
此前合作制作节目的灿星公司和播出平台浙江卫视不乐意了,于是就推出了《中国新歌声》。
版权之争闹得沸沸扬扬,灿星指责唐德抬高市场价格,而唐德则一直强调“中国好声音”的版权所有。这场旷日持久的版权争夺战最终以“灿星支付5.1亿元侵权费”告一段落。
直到2018年,各方才对版权问题达成和解。
《中国新歌声》除了赛制升级,从播放平台到制作阵容与《中国好声音》几乎无异。
遇到打动人心的“好声音”,四位导师将从4.5米高的轨道顶端滑下,“冲刺”到学员面前。导师面前的门被称为“声音之门”,在没有决定选择学员之前,“声音之门”将起到遮挡导师视线的作用。
从收视来看,第一季《中国新歌声》首播全国网收视率2.24%,总决赛收视率为3.956%。第二季首播2.6%、总决赛2.201%,第二季的收视率一路走跌。
哪怕《中国新歌声》的导师阵容加入了周杰伦与陈奕迅,也不能挽救节目的颓势。
同时,节目的黑幕传闻不绝于耳,造假、恶剪、收钱转身,节目从真实动人转向了刻意煽情.....
据网友爆料,好声音从一个圆梦的舞台变成了一个“收钱”的舞台。
这无疑违背了节目的初心。
当年我们被打动真情得有多深,如今我们就对演戏有多讨厌。
正如天娱对应“超男超女”,好声音出来的艺人基本上都签约了灿星制作的母公司梦响强音。
据资料,不同于以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灿星制作参与节目收益分成,而明星的出场也不再单纯地按照出场次数计价,整个导师团队跟后期的运营和市场开发成果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明星导师们在《中国好声音》节目当中的参与作为其合作投资或分成的前提。
因此,学员们的后期商业价值就成为了制作方以及导师的关注焦点。
然而,学员年年都有,好声音年年都办,有热度的学员像韭菜一样一茬又一茬。
如何去利用,或者说透支选手现有的名气,如何使得利益最大化?恐怕没有谁能比选手们背后资本懂。
目前仍然比较出名的好声音选手,都不是灿星旗下的。
梁博在夺冠以后拒绝商演,出国进修做原创,2020年与灿星解约后自立门户;周深与灿星合约到期以后,也选择了解约;吉克隽逸直到节目结束,也没有与灿星的合约达成一致......
为了挽救节目的颓势,《中国好声音》也在寻求自救。
在单依纯红了以后,《中国好声音》的选人标准更加迎合市场:冠军不止要有“好声音”,更要长得好看,有观众缘,有“星相”。
于是,节目里能走出来的草根选手越来越少,有一定背景的网红歌手越来越多......
为了缓解观众对于翻唱歌曲的审美疲劳,节目在第十季更加重视原创。
盲选阶段,十个选手有八个都是原创歌手,前两期获得主导师转身的十四位学员中,有七位唱原创的学员,而亚军“王靖雯不胖“就是一位在短视频平台小有名气的原创歌手。
这一点事实上是有利于选手和歌坛的长线发展的,但《中国好声音》的老观众有点不乐意了:这不就成了《中国好歌曲》了?
更何况,这些原创歌曲良莠不齐,还不如让歌手展示唱功来得精彩。
其实,这背后也与国家推动版权保护有关。
《青春有你2》在播出过程中,就有几个舞台因没有音乐版权而被消音播放,有选手也表示一首歌的授权就花了十几万。
对《中国好声音》节目制作方来说,如果要给选手大量“投资"翻唱授权费,却无法看到相关的收益,倒还不如让选手唱原创省钱。
总得来看,2021年,是音综竞争格外激烈的一年,老牌电视综艺要想在各档网综里突出重围,恐怕不是容易的事。
随着节目越来越细、越来越多,音乐人才的储备显得越来越单薄,观众面对音综,也越来越冷静了。
不仅《中国好声音》遇见了瓶颈,市面上的大部分音乐综艺都遇见了瓶颈。
我们还需要《中国好声音》吗?
《荷兰好声音》已经走过了9季,而《美国好声音》已经做了21季。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好声音》几乎和我国一同开始,但是他们保持着一年办两届,每年都办的节奏,几乎成了常驻综艺。
常驻嘉宾有John Legend、Adam Levine、Christina Aguilera, 也有超人气的年轻歌手如A妹,霉霉等。
在《美国好声音》长红的背后,是完善的音乐工业体系和文化产业在支撑,是丰厚的音乐人才在支撑,更重要的是,美国版好声音给出冠军选手的奖品不是签经济合约,而是唱片约+巨额奖金。
这样一对比,造成《中国好声音》颓势的原因更有迹可循了:酷爱赚快钱而不惜割选手韭菜的制作公司、未成体系的音乐产业、音乐人才缺少......
但即使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中国好声音》仍旧没有停播的意思。
在第十季的收官上,华少宣布“让我们明年夏天再见”。
《好声音》总导演金磊也在接受采访时也说过,“《好声音》理论上可以一直办下去”。
今年年初,灿星打算在深交所上市,做A股综艺第一股,然而未能成功。
11月,灿星重组,新组成的星空华文控股有限公司又在港交所公开递交招股书。然而,从2019年以来,星空华文的收入由盈转亏,连年下滑。
此时,灿星(星空华文)仍然不愿意放弃《中国好声音》,看来,这档节目仍是一笔不错的生意。
然而,诞生于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不应只是一门生意。
它在”江南style“席卷全球的情况下,挖掘华语好声音,培养音乐人才,它可以,也有资格再次凝聚华语音乐的潜力股们,培养下一个十年的乐坛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