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军要走向海洋,未来如果发生海上战争,燃料补给的安全可靠性问题怎么解决?

补给舰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存在安全问题,那就是如果敌方潜艇潜到攻击我们的补给舰,那我们将面临巨大的航程问题,最糟糕的情况是,我们的军舰在前方战斗,回程的时候补给舰被人击沉了,这么一来,可能我们的军舰连回来都是一个问题。

美国海军是怎么解决这么问题的?

很简单,他们有大量的海外基地,走不远就可以找一个基地加燃料。

但我们不行,我们没有海外基地,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敌人一定会优先攻击我们的补给舰。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派反潜舰保护补给舰不就行了!补给舰当然会派反潜舰保护,问题就在于:

一般的舰是可以被敌人击沉的,战舰损失在战争中在所难免,但补给舰不行,补给舰绝对不能被击沉,

一般的舰被敌人击沉可以接受,是因为军舰之间互相没有太大的依赖关系,你被击沉不影响我继续行动,而且一般情况下,一个型号的舰在一个编队里有好几艘,其他同型舰可以补上被击沉的舰的作用,

但是补给舰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而且补给舰的太脆弱了,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航速又慢,很容易被敌方针对。补给舰一旦被击沉,是没有办法替代,又由于其他所有舰(除核动力舰)和它都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我们是万万不能接受补给舰被击沉的。因为一旦补给舰被击沉,我们的军舰在返航的过程中很可能就在大洋中抛锚了,那可真是落入任人宰割的境地了,因此补给系统的绝对安全问题一定得解决。

我们的补给系统中没有大量的海外基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在此,我提议:能不能探索研发2万吨以上排水量的“无人核动力潜艇加油站”?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现有的核动力潜艇技术上,把住人的设施,武器设备,不必要的传感器全部去掉,内部全是空的,只有核动力驱动装置。然后内部全部装燃油,潜艇内部和海洋是联通的,燃油和海水通过一层弹性膜隔开,这样一来潜艇内部和海水的压强一致了,从而潜艇可以潜1000米深的地方也没问题,这样潜艇就安全了,潜艇是无人的,通过定时浮上水面或水面下方20米深的地方,接受卫星或长波信号指令,指令可以包含下次上浮的时间和地点。需要执行给军舰补给燃油的任务时候,无人潜艇从上方可以伸出一根硬管到水面1米高的地方,然后由军舰派出软管去对接潜艇的硬管,再然后潜艇向军舰泵入燃油。平时这些“无人核动力潜艇加油站”就部署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300米以下的深处,不发出任何声响,绝对安全,需要他们的时候就通知他们机动到指定地点浮上来为军舰加油。

总共2万吨排水量,实际潜艇空重只有5000吨,里面装的是15000吨的燃油和海水,由于是核动力,因此它到处机动不消耗自己携带的燃油,这就非常好,潜艇的燃油加完了,里面全是海水了,那就让它机动到近海,派我们的巨型油料船去补充它。由于它是潜艇,它的存在甚至是敌方未知的,因此它的生存能力远远高于补给舰,它作为补给系统的其中一环非常可靠。它甚至是无人的,被击沉了,也不会损失人员。因此它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好用的。

最后补充一点想法,那就是,由于没有海外基地,我们的轰20对别国进行远程轰炸也会面临燃油补给问题,因此,我建议,基于蛟龙600研发一个水面加油机,搭配“无人核动力潜艇加油站”使用!

举个列子,未来如果我国要对非洲某个公然侵犯我利益的国家进行紧急轰炸任务,那么派航母去是来不及的,航母到达可能需要20天,黄花菜都凉了。这时候怎么办?

按照我的方案,第一时间唤醒位于印度洋上的某个“无人核动力潜艇加油站”于某时某海域浮上来,然后派12架蛟龙600​水面加油机飞抵该海域接受“无人核动力潜艇加油站”为飞机加油,飞机原地待命,再派12架轰20起飞,经过该海域由蛟龙600水面加油机为其空中加油,然后12架轰20直飞非洲执行轰炸任务,返程过程中再来一次加油,如此一来便可平安飞回中国!

如果我们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各自部署2到3艘这样的“无人核动力潜艇加油站”,将大大缓解我们海军补给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而且这样的方案,它们的建造维持成本远低于美国几百个海外基地的开支。即解决了补给安全可靠问题,成本还低,何不采用之?

大家看完有什么想法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