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谈创新,但从来没人想过创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自由时间——创新之匙))

我想谈谈我对这个世界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向各位分享我对世界的新认知。我们和美国的竞争,长期看是谁更能创新的竞争。我们一直在谈创新,但从来没人想过创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其底层机制是什么?是什么驱动创新?哪些因素是创新的关键要素?这篇文章里我将创造新的理论来阐述以上的这些问题?

当下,如果我们像以前一样,总是把焦点放在货币上,总是把自己的思维架构框在货币上,总是从货币出发思考经济和竞争问题,那么我们是无法深入到最底层来理解国家之间竞争的本质的,因此,这篇文章里,我将完全排除货币,不谈及货币,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经济竞争的本质,我将从微观层面阐述什么是中美经贸的本质,以及如果在新的格局下取得有利位置。

首先,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即什么是创新,创新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创新,我的答案是:创新的本质是人类世界中新信息的出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发现新的基础现象信息或基础元素信息,另一种是利用已知信息整合出新的复合信息体,及其持续演进 。前者可遇不可求,基本上都能得诺贝尔奖,如宇称不守恒的发现,正电子的发现,伦琴射线的发现等等,都获得了获奖。后者属于发明,但也有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很多发明,比如内燃机的发明,光纤的发明,锂电池的发明等等。后两者也获得了诺奖。

那么工业化呢?有学者说,工业化就是大机器生产。这种认知过于粗糙,过于肤浅,在此,我对工业化的认知和定义是:工业化的本质是人类社会有效信息的积累。持续工业化就是人类社会有效信息的持续积累。以上对创新和工业化的定义能高度概括人类从古至今的持续演进过程。在这里,我将通过一个例子解释和说明。

原始人最开始是徒手或者手持棒子和野兽搏斗进行狩猎的,通常是追上猎物并用棒子打,很危险,效率也很低,有一天一些原始人追逐一只羊,羊着急了往灌木从乱跑,灌木从中有一些树枝是被其他动物攀爬折断了的,又或者是被雷劈断的,树枝断的地方很尖,羊乱了分寸,乱跑乱跳,一不小心身体扎进了断枝上,于是原始人这一次花了很小的力气就收获了一顿美餐,但就是这次偶然的经历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这次捕猎如此容易呢?他们发现尖锐的树枝能轻松的杀死猎物,于是从此,他们使用尖锐的树枝作为工具开始捕猎,并且这种工具在使用中还会持续演进,他们会发现尖锐的石头比树枝尖锐的部分好用,于是把前者绑到后者上面,这样一来效率就更高了。

这个例子中讲的其实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微小的工业化”,原始人发现了“尖锐的树枝能轻松的杀死猎物”这一关键的基础现象信息于是他们利用了这个现象原理有目的地制作尖锐的树枝,用来提高狩猎效率。这里其实就是原始人完成了一次信息的积累,即他们知道了“尖锐的树枝能轻松的杀死猎物”这一信息,他们完成了一次人类历史上的“微小的工业化”,以后他们又发现了新的现象信息,他们把尖锐的石头绑在树枝上用来进一步提高效率,这就是持续演进,持续工业化!

通过这一案例,能给我们提供什么启示呢?

第一:通常只有工作在最前沿的人才有机会发现新的基础现象信息;

第二:基础现象信息的发现可以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效率;

第三:基础信息的持续积累可以带来生产工具的持续演进;

这就是工业化的本质!同时也阐释了创新是如何发生的。

但这还不够,我们必须继续深入,“工作在最前沿的人”通常也是最聪明的人,在当今世界我们称为学者,研究人员,科学家,他们统称为人才,也就是说要搞创新,搞工业化,过程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在上述案例中,实际上原始人制作尖锐树枝作为狩猎工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需要大量的反复尝试反复测试才有可能成功制作一支合格的狩猎工具,这需要不受条件影响的时间,我称为自由时间,就是说,这个制作狩猎武器的人暂时不用狩猎,专心制作工具就好,其他人的劳作会供养他,直到他成功。其他人的劳作时间我称之为非自由时间,本质上也就是这些工作时间是不会产生新信息的时间。而整个过程中,制作狩猎工具的人还需要他已有的见识作为支撑,否则,他是没有研发这个狩猎工具的能力的。

到这里,我们终于梳理清楚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人才+自由时间+即有信息=创新(新信息)

也就是说创新有三个要素,分别是人才,自由时间和已经掌握的信息,只要有这3个要素,就能够驱动创新的发生。

搞清楚了上面的基本原理,我们还得分析自由时间和非自由时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它们关系是:每个人每X份自由时间都要自己或别人的Y份非自由时间来支撑。基本上就是说,如果你自由的度过X小时,那么必然你自己或者别人要为你这X小时的自由时间工作Y个小时来支撑你。在人类不发达的过去,X/Y值是很小的,现在由于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高,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搞了,收入也高了,所以X/Y值变大了。

在当代世界,我们还得搞清楚他们都分别是什么,除去每人每天8小时睡眠时间,总体上对一个社会而言,哪些是自由时间呢?学习时间,研发时间,消费时间,自由消遣时间,这些属于自由时间,为什么这些是自由时间,因为这些时间能够产生信息。这些时间在一个社会的总量时间中占比越高,这个社会就越有活力,创新就越强,同时这些时间也称之为不产出时间(没有生产力),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不产出时间越高,创新就越容易发生。哪些是非自由时间呢?流水线里的重复劳动时间,不涉及模式变化的生产或服务时间,这些都是非自由时间,如稻田里的农民和酒店的服务员,他们的工作时间属于典型非自由时间。非自由时间在一个社会中占比越高,说明这个社会越落后越低级,越没有创新活力。当然了,还有一些时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但是无论如何,在一个社会中,自由时间必须由一定比例的非自由时间来支撑,这一比例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社会进步,比值会变大。

到这里,基本上我们就搞清楚了自由时间和非自由时间是什么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现在让我们把视角拉远,从宏观上来看,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人才越多,自由时间越大,即有信息越丰富,创新也就越强。

先看第一个因素:如何让人才多起来,3个办法,第一可以增加总人口,人才按比例算,肯定能多起来;第二,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成材率;第三,从别国引进人才;

再看第二个因素:如何让自由时间多起来,3个办法,第一是提高劳动效率,第二是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第三是掠夺其他国家的自由时间。

接着第三个因素:即有信息基本上对于一个国家是现有固定属性,这些信息中大部分是人类世界公开的,大家都知道,通常是公开专利或者新知识发现。另一部分则是这个国家独自掌握的,通常是未公开的技术机密,或者是实验室里未公开的研究信息,这些信息对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厉害的科学家,没有现有的技术,工具和信息做支撑,是无法展开研究的。因此一个国家掌握的即有信息,对它的当前竞争力至关重要。

对于中国而言,第一个因素和第三个因素短时间内是无法显著变化的,也就是说第二个因素其实是关键,即自由时间。

在这里,我们可以分析过去几十年中美两国的合作模式,改革开放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向中国输入了大量他们本国的既有信息,中国利用这些信息建立了大量的产业,吸纳了大量的产业工人,这些产业生产大量的产品输出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双方是双赢的,本质上,美国向我们输出信息同时,大量掠夺了我国的自由时间,也就是说,美国国内的非自由时间大幅减少,自由时间大幅增加,因为我们把我国的自由时间转化为非自由时间来填补了他们国内的非自由时间,从而,美国国内大量的非自由时间就可以转化为自由时间,也就是美国国内的生产线里的重复劳动时间被转化成了学习时间,研发时间和消费时间,这种大量自由时间的增加,极大的加强了美国的创新活力,于此同时,美国还大量吸纳了我国顶尖的人才资源,像是清华北大的尖子等很多都去美国留学,留在美国为美国服务。人才,自由时间都大幅增加,再加上美国本身就具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既有信息,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这几十年来,其创新活力历史上前所未有。

 我们在这一过程中,虽然被掠夺了大量的自由时间,但我们也收获了大量来自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输入的工业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快速完成了历史上最快的工业化进程,而且还解决了国内的就业问题,其实不算亏。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美国这几年不断的对中国企业发起制裁,在去年10月7日的制裁中,彻底关闭了向中国输入有关半导体信息的口子,但是我们依然在不断的向他们输送工业品,本质是向他们输送自由时间,这是无法持续下去的,必须终止了。现在,我们必须得把属于我们的自由时间抽回来了,让美国国内的自由时间由他们自己的非自由的时间来支撑,这意味者,接下来美国必须把很大一部分的自由时间转化为非自由时间,即使他的国民不愿意,也不得不这样做。如果美国走了这一步,那么他的创新活力里在长期内必然会大幅下滑,而我们抽回了我们的自由时间,我们的创新活力将上升,这样一来,我们竞赢美国的胜算会大大提高!

过去几十年,中美其实是双向殖民,他们“殖民”我们,把我们当成自由时间汲取地,用我们的非自由时间来补充他们的国内自由时间,从而产生更多的创新。

我们“殖民”他们,我们把他们当成信息养殖场,他们只要一产生新的创新,我们立刻通过我们的留学生或者留美人才带回来,利用这些带回来的信息构建产业,形成产业集群,解决就业问题,典型案例,比如IT产业,光伏产业等。

但是现在,这种模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得抽回我们的自由时间,增加国内的学习时间,研究时间,消费时间等不产出时间,这些自由时间一旦抽回,必将增强国内的创新活力,形成自己的大内循环,同时必将同步削弱美国的创新活力,从而竞赢美国不是不可能。

长期来看,谁能为本国创造更多人才,更多自由时间(学习时间,研发时间,消费时间,休闲时间等),谁的创新能力就占据上风,谁就能赢得这场创新竞赛!

月球型男,2023.4.22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