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玄武门,只是杀了自己的兄弟么?

史书说玄武门之变,一般就说到李世民杀兄与弟;李渊大惊,很快把位子传给了李世民。大家往往慨叹:世民的确英明,但也真狠辣。

但这里其实有个逻辑漏洞:

李渊的儿子死了,只是少了储君而已,又何必忙着传位呢?

反过来,李世民啊,战神级的军事家,历史证明他知错能改,但同时情绪化性情暴躁一不做二不休的狠人,会如此浅尝辄止?

他会只杀了哥哥弟弟,然后坐等爸爸做传位决定么?

武德九年夏天,李世民因为军功卓著,已当过三公之一的司徒、实际上是宰相的尚书令与中书令,以及可以开府的天策上将。到此已然功高震主,且有自己的派系班子。

建成与元吉跟李世民斗,已非一日,朝廷内部纷纷站边,已到你死我活的境地。

武德七年,李渊跟李世民说过一个建议:在长安这么兄弟斗下去,迟早出事;你去洛阳吧,自己建立天子旌旗。

——这个提议听着,就像东西罗马分裂了似的。

——李渊这个提议是真心的吗?不知道。

但一般天子话说到这份上,“要不要我让你去东边当皇帝啊?”无论当儿子还是当臣子,情况很都尴尬了。

当爸爸的也尴尬:我是真的看不得你们这么折腾了。

当儿子的也尴尬:爸爸都嫌我们这么折腾碍事了!

到武德九年,李世民势力已经很大了。建成与元吉那边,也开始有动作了。

尉迟恭一度被下狱,程知节(程咬金)已被外放康州刺史,房玄龄杜如晦已经被控制了。就在武德九年初夏,李元吉已谋划将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和秦琼一起拿到自己麾下。

到此地步,你死我活了。

玄武门之变前夜,房玄龄、杜如晦和尉迟恭是偷偷摸摸到秦王府的,于是策划动手了。别怪世民狠:夺储之争一开,就谈不到兄弟,而是你死我活的较量了。

李世民首告简称元吉与妃子私通乱伦,李渊答应说,六月初四审问此事。

此时建成元吉不知道,李世民已经策反了玄武门总领常何——以及,笼络了一大堆人。

一般史书都确认: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领一堆人先入朝,在玄武门伏兵。

李渊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们召来,准备仲裁。

建成元吉来到玄武门,发现不对,调转马头。李世民赶来呼唤。李元吉要射世民未遂。世民先射建成:因为建成才是他的第一目标,太子啊!

之后尉迟恭射杀元吉。然后太子府开始进攻玄武门,再要攻击秦王府什么的。尉迟恭拿了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太子府的人看,太子府的人崩溃了。

这些情节,史书一般不加讳言:李世民杀了兄弟。

接下来才是最微妙的时候:李世民怎么处理父亲的

500

《旧唐书》很简单:

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同謀害己,率兵誅之。詔立秦王為皇太子,繼統萬機,大赦天下。

《新唐书》说李渊:

庚申,秦王世民殺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大赦。癸亥,立秦王世民為皇太子,聽政。

说李世民:

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門,殺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高祖大驚,乃以太宗為皇太子。

世民杀建成与元吉,高祖大惊,于是以太宗为皇太子。

——为什么高祖大惊后,要立刻立太宗为皇太子呢?

《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七月与《唐会要》卷六十三史馆杂录都提到一点:

李世民看了史官直书的玄武门之变,很不满意,给房玄龄说了一堆指导意见,要改史书。

即,我们现在看到的玄武门之变——杀兄弟——依然不是完全的真相,是比较温和的说法。

好,我们看《资治通鉴》比较温和的原文,世民怎么对付爸爸的?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上谓裴寂等曰:“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萧瑀、陈叔达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时宿卫及秦府兵与二宫左右战犹未已,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自东上阁门出宣敕,众然后定。上又使黄门侍郎裴矩至东宫晓谕诸将卒,皆罢散。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

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李渊在海池泛舟——提问:明明是要带重臣们仲裁儿子,为什么要在海池泛舟?

世民让尉迟恭去宿卫,尉迟恭披甲带兵器,到李渊面前——提问:战斗在宫外,尉迟恭进宫去宿什么卫?还带兵器去?真不是去控制爸爸的么?

所以李渊也问了:“你来干什么?”尉迟恭回答了。

李渊问左右该怎么办,群臣很聪明,“建成元吉本来没啥功劳,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陛下只要把国务委托给他,无复事矣。”陛下把国务委托给世民,就没事了——提问:为什么非要把国务委托给世民才没事

李渊说是啊我一直这么想,尉迟恭又请李渊写手敕,李渊“从之”——李渊不肯的话,尉迟恭会怎么办?

这大戏演完了,世民才进来了,李渊安抚他,世民就哭了。

很明白了吧?请注意,这还是说得比较温和的。

20世纪敦煌出土的《唐太宗入冥记》虽是虚构作品,却有这么句话:

“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在武德九年,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

唉。

所以真相更可能是:

世民入玄武门埋伏兵马对付哥哥弟弟的同时,已经派人去把李渊赶到海舟上去了。

杀了哥哥弟弟,世民自己不出面,让尉迟恭披甲带兵器去见李渊,把情况说明白了。注意啊,是披甲带兵器一身血去见李渊的。

李渊问群臣怎么办,群臣很聪明啊,赶紧说事情都这样了,把国务委托给世民就没事了——即,就安全了

李渊就认了。尉迟恭问他要手敕,有了手敕就没法翻案了。李渊从了。

李世民出来哭,父子又好了。

李世民是一代英主,但绝对不手软。玄武门之变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不可能杀了哥哥弟弟,剩下让父亲自己处置的。

“囚慈父于后宫”这句话有点夸张,但世民的确是得到了该得到的东西后,才会罢手。

玄武门之变三天后,世民为太子,而且得到了所有军政处理权,成为大唐实际掌权人。

八天后,屈突通镇守东都洛阳,从此关东也不会有异变了。

十二天后,李渊第一次表达了退位的想法。

一个月后,秦琼、程知节、尉迟恭封将军。又三天后,高士廉、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们分别宰相尚书地上任了。

即,到玄武门后一个月,世民的人已经完全控制军政大权

这时李渊传不传位,还有啥区别么?

玄武门后两个月,世民登基。

这只是最后的结果。

而一切早在玄武门那天,就已尘埃落定。

李世民是中国史上千古明君,这点不容置疑。

但这个帝位来得,的确比较妖异。

玄武门杀兄弟,只是他计划的一部分。世民未必真的“囚慈父于后宫”,但他绝对是利用某些手腕,逼父亲在玄武门当天给了一切,才会罢手的。

如果否认这一点,相信世民只是杀了哥哥弟弟然后等爸爸裁决,就有些太小瞧世民的英略机断了。

须知,世民可是中国军事史上屈指可数的反击绝杀王啊:浅水原赢了一路追杀到人家都城门下,平刘武周之战八日不解甲,虎牢关之战一役擒二王,从来是一条道杀到黑的风格啊!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65
最热 最早 最新

  • 再世华佗
    扯了半天还是只杀了兄弟啊,题主的语文不及格。
    已经写得够明显的了,非要直白点出来就是玄武门实质是“弑兄逼父”但是前面这个东西还能勉强容忍,后面这个无论出于保护皇权权威还是保护李世民自己的名声,都是不能直接说出来的,因为这个行为实质上就是谋朝篡位
  • 全部楼层
    夜雨观荷
    因为李世民打下半壁江山是李世民自己写的历史啊
    就算你严格一件件扒拉新旧唐书,其实也不是李世民打下半壁江山,他主要就是平刘武周和虎牢,李唐平定天下总体而言是四宗室的功劳(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李恭孝),不过虽然打下半壁江山是夸张,但是相对而言首功是问题不大的,不然也不至于始终能保留天策府,归根结底李世民能有某朝篡位的资本,靠的还是名望功绩,尤其考虑到他上台之后能不生大乱,不像曹丕死妈家一样向世家门阀出卖皇权换取支持,就能说明他还是存在足够震慑力的,而这个震慑力只可能来源于军功,所以说他打下半壁江山是夸张,但是军功卓著是毫无疑问的
  • 夜雨观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全部楼层
    雍正007
    哦,这么说网上的文章是您写的咯?呵呵
    这是又疯了一个
  • 全部楼层
    夜雨观荷
    另外你还没有搞清楚,“李世民是开国元勋,皇子里战功最大,有自己的班底,这点别的皇子包括李建成李元吉都比不了,太子的优势是储君,帝国的法定继承人”这几条都是李世民自己写的,你还当真了
    李世民是开国元勋.....这几句是我写的,不是“这几条都是李世民自己写的”哈哈哈哈
  • 全部楼层
    夜雨观荷
    呦呦呦,果然不浅薄啊,
    居然看出起居注是我写的了
    这是彻底躺倒了说
    哦,这么说网上的文章是您写的咯?呵呵
  • 夜雨观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全部楼层
    雍正007
    呦呦呦,原来起居注是您写的啊?
    呦呦呦,果然不浅薄啊,
    居然看出起居注是我写的了
    这是彻底躺倒了说
  • 全部楼层
    夜雨观荷
    是啊是啊,人嘴两张皮
    一开始装模作样口口声声“您给来点别人写的?”
    转回脸被抽了,就说“哦,看了点网络资料就大彻大悟了“起居注没看过!”
    果然是不浅薄了,这是比城墙还厚啊,佩服佩服
    呦呦呦,原来起居注是您写的啊?
  • 夜雨观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全部楼层
    雍正007
    哦,没看过起居住就又成了“第一手资料”了?!人嘴两张皮,果然!呵呵了
    是啊是啊,人嘴两张皮
    一开始装模作样口口声声“您给来点别人写的?”
    转回脸被抽了,就说“哦,看了点网络资料就大彻大悟了“起居注没看过!”
    果然是不浅薄了,这是比城墙还厚啊,佩服佩服
  • 全部楼层
    夜雨观荷
    哈哈哈哈哈,起居注都没看过,就敢说但是李世民更胜一筹罢了。起居注虽然史界公认作伪,但这也是第一手资料好不好,对于李元吉李建成的功绩,主要也是围绕起居注及相关资料的证伪考证而来,没看过就敢说李世民更胜一筹,这脸大的没边了
    哦,没看过起居住就又成了“第一手资料”了?!人嘴两张皮,果然!呵呵了
  • 夜雨观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全部楼层
    雍正007
    哦,看了点网络资料就大彻大悟了,呵呵,我也这么浅薄过。李元吉李建成开国中当然不是无所事事,但是李世民更胜一筹罢了。顺便说一句,起居住咱没看过,您这自说自话的倒是挺会解闷的。
    哈哈哈哈哈,起居注都没看过,就敢说但是李世民更胜一筹罢了。起居注虽然史界公认作伪,但这也是第一手资料好不好,对于李元吉李建成的功绩,主要也是围绕起居注及相关资料的证伪考证而来,没看过就敢说李世民更胜一筹,这脸大的没边了
  • 全部楼层
    夜雨观荷
    自己去找,对元吉和建成在开国过程中的贡献,网上很多研究文章,我没义务给你培训
    你要只会找李世民批改的起居注的话。。。。。呵呵呵呵,随你了
    哦,看了点网络资料就大彻大悟了,呵呵,我也这么浅薄过。李元吉李建成开国中当然不是无所事事,但是李世民更胜一筹罢了。顺便说一句,起居住咱没看过,您这自说自话的倒是挺会解闷的。
  • 夜雨观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全部楼层
    夜雨观荷
    算了手痒:
    考《大唐创业起居注》(以下简称《创业注》)为温大雅所著。大雅是唐高祖起义后的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掌文翰,《创业注》所记,多系他亲见或亲闻的记录。而且取西河之时,高祖命温大雅之弟大有与建成、世民偕行。(《创业注》、《通鉴》均有记载),大雅纵未全部亲见,亦必闻之于乃弟,所记当是实情。更重要的,以后太子建成合秦王世民不睦时,秦王命大雅镇洛阳,可知大雅是接近秦王的。倘若取西河时,建成不曾参加,温大雅决不会把建成参加进去以分秦王之功。所以大雅所记是可信的。相反的,《旧唐书》之作,大多根据高祖太宗实录。而实录时太宗于贞观年间令许敬宗所作的。许敬宗修实录时的态度,是“辄以己爱憎,由事删改。”(据《旧唐书许敬宗传》)如此,温大雅的《创业注》,较之渊源于实录的《旧唐书》,可靠得多了。      《通鉴》卷一百八十四,义宁元年六月“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文下,司马光加考异曰:      《创业注》:“命大郎、二郎率众讨西河”,   高祖、太宗实录但云:“命太宗徇西河。”盖史官没建成之名耳。唐殷峤传:“从隐太子攻西河。”今从《创业注》。   是司马光已考出“史官没建成之名”来了。《唐鉴》卷一,隋大业十三年载:                 高祖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郡,攻拔之,执郡丞高德儒。   
    《通鉴》卷一百八十四义宁元年载:            甲辰,李渊命诸军攻城,约毋得犯七庙及代王宗室,违者夷三族,……十一月丙辰,军头雷永吉先登,遂克长安。   若以上记载确实,唐高祖的攻克长安,与建成绝不相干,他那有军功可言?《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说:             十月辛巳,帝(指唐高祖)至坝上,仍进营,停于大兴城春明门之西北,与陇西、敦煌二公诸军二十万会焉。……辛卯,命二公各将所统兵往援,京城东面、南面,陇西公(建成)主之,西面、北面,敦煌公(世民)主之。……十一日(月之误)丙辰昧爽,咸自通城。帝闻而驰往,欲止之而弗及。才至景风门,东面军头雷永吉等已先登而入。守城之人分崩。……   根据以上记载,则先登而入长安城的,是建成的东面军头雷永吉。也就是建成具有攻克长安的军功。
  • 夜雨观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全部楼层
    夜雨观荷
    自己去找,对元吉和建成在开国过程中的贡献,网上很多研究文章,我没义务给你培训
    你要只会找李世民批改的起居注的话。。。。。呵呵呵呵,随你了
    算了手痒:
    考《大唐创业起居注》(以下简称《创业注》)为温大雅所著。大雅是唐高祖起义后的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掌文翰,《创业注》所记,多系他亲见或亲闻的记录。而且取西河之时,高祖命温大雅之弟大有与建成、世民偕行。(《创业注》、《通鉴》均有记载),大雅纵未全部亲见,亦必闻之于乃弟,所记当是实情。更重要的,以后太子建成合秦王世民不睦时,秦王命大雅镇洛阳,可知大雅是接近秦王的。倘若取西河时,建成不曾参加,温大雅决不会把建成参加进去以分秦王之功。所以大雅所记是可信的。相反的,《旧唐书》之作,大多根据高祖太宗实录。而实录时太宗于贞观年间令许敬宗所作的。许敬宗修实录时的态度,是“辄以己爱憎,由事删改。”(据《旧唐书许敬宗传》)如此,温大雅的《创业注》,较之渊源于实录的《旧唐书》,可靠得多了。      《通鉴》卷一百八十四,义宁元年六月“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文下,司马光加考异曰:      《创业注》:“命大郎、二郎率众讨西河”,   高祖、太宗实录但云:“命太宗徇西河。”盖史官没建成之名耳。唐殷峤传:“从隐太子攻西河。”今从《创业注》。   是司马光已考出“史官没建成之名”来了。《唐鉴》卷一,隋大业十三年载:                 高祖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郡,攻拔之,执郡丞高德儒。   
  • 夜雨观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全部楼层
    雍正007
    您给来点别人写的?
    自己去找,对元吉和建成在开国过程中的贡献,网上很多研究文章,我没义务给你培训
    你要只会找李世民批改的起居注的话。。。。。呵呵呵呵,随你了
  • 全部楼层
    你回复的太简单了
  • 全部楼层
    夜雨观荷
    另外你还没有搞清楚,“李世民是开国元勋,皇子里战功最大,有自己的班底,这点别的皇子包括李建成李元吉都比不了,太子的优势是储君,帝国的法定继承人”这几条都是李世民自己写的,你还当真了
    您给来点别人写的?
  • 夜雨观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全部楼层
    雍正007
    不松口就软禁,目的也达到了。李世民是开国元勋,皇子里战功最大,有自己的班底,这点别的皇子包括李建成李元吉都比不了,太子的优势是储君,帝国的法定继承人,杀了这两个目的已经完全达到了,如果弑君杀父,反而过犹不及,遗臭万年。
    另外你还没有搞清楚,“李世民是开国元勋,皇子里战功最大,有自己的班底,这点别的皇子包括李建成李元吉都比不了,太子的优势是储君,帝国的法定继承人”这几条都是李世民自己写的,你还当真了
  • 夜雨观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全部楼层
    雍正007
    不松口就软禁,目的也达到了。李世民是开国元勋,皇子里战功最大,有自己的班底,这点别的皇子包括李建成李元吉都比不了,太子的优势是储君,帝国的法定继承人,杀了这两个目的已经完全达到了,如果弑君杀父,反而过犹不及,遗臭万年。
    你想的太简单了
  • 全部楼层
    夜雨观荷
    但是如果李渊不松口得话。。。。。。。。。这事不好收场啊,我查了下,李渊21个子女,李世民杀了三个,也就是说有分量子女虽然挂了,但是有名分子女还在。
    至于说天崩地裂,杀兄娶嫂外带逼宫,哪样不天崩地裂,也不差那一条,无非是在泼上一盆漆而已。
    不过李渊还是识相得,否则这么多子女恐怕都落不了好
    不松口就软禁,目的也达到了。李世民是开国元勋,皇子里战功最大,有自己的班底,这点别的皇子包括李建成李元吉都比不了,太子的优势是储君,帝国的法定继承人,杀了这两个目的已经完全达到了,如果弑君杀父,反而过犹不及,遗臭万年。
  • 全部楼层
    夜雨观荷
    但是如果李渊不松口得话。。。。。。。。。这事不好收场啊,我查了下,李渊21个子女,李世民杀了三个,也就是说有分量子女虽然挂了,但是有名分子女还在。
    至于说天崩地裂,杀兄娶嫂外带逼宫,哪样不天崩地裂,也不差那一条,无非是在泼上一盆漆而已。
    不过李渊还是识相得,否则这么多子女恐怕都落不了好
    除了太子,能威胁到李世民的就没了。唐建国时军功皇子里最大的是李世民,有自己的班底,能力实力都是最强的,李建成李元吉一派的优势是帝国的法定继承人

站务

全部专栏